民心向背确实会影响帝国的兴衰,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并不符合帝王权术中的“政治正确”。
首先,中国的政治生态自古就有“道貌岸然”的传统。“民心”之说只是拿来忽悠民众的,所谓“政治道德”也不过是儒家麻痹人民的工具。帝王能够长久统治,绝对不是靠“高尚的道德”,而是靠各种阴谋、阳谋和权术。只有最无耻、最下三滥、最狠最绝的人才能坐得长久。史书里只会记载帝王的丰功伟绩,不会告诉你他们背后的阴损。
其次,民心即使丢了,要演变成真正的起义来推翻统治,还是很漫长的过程。即使起义了,也未必能成功。中国历史上有多少次农民起义?真正成功的又有多少?这是小概率的事件。再看看中国历史上有多少次成功的篡权谋逆、外戚或宦官专权、或皇家父子兄弟相残?如果你是帝王,你是天天考虑几乎不可能的民众起义,还是考虑迫在眉睫的官僚集团争权夺利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篡权谋逆?
另外,帝王是封建地主阶级统治集团的代言人,代表的利益本身就是和民众对立的。就算为民心考虑,最多只能缓解人民的对立情绪,怎么可能彻底解决?所以才需要儒家来麻痹人民,进行文化统治。帝王要是敢动地主阶级的利益,立马就会下课。就像美国总统只要触动华尔街和军火财团的利益,就会毙命一样。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一个皇帝,因为触动了地主集团利益,导致王朝短命崩溃,而自己也死于非命。这个人就是人称“穿越之子”的王莽。
这问题是个假问题,要解答得搞清楚“民心”这个定义。中国历史上是双层管理:皇权不下乡,乡下归士绅。皇帝就管到县一级,县以下由士绅和族共管,士绅和家族是二为一,士绅本就是家族的掌舵人,族有祠堂、公田、家规、族学,小家庭无自我生存能力,也无自我意志,所以社会的基本组织单位其实是家族。这可从一些现象看到端倪,如:一人当官,全族减免税;一人犯事,全族连坐,夷族;族规有沉河。所以,现在的“民心(公民)”不能套用古代。士绅和家族代表最基层民意,士绅就是大大小小的国人、世家、豪族。春秋之前,“民心”就是“国人”之利益;战国,“民心”就是氏族、勋贵的利益;隨唐,“民心”是门阀和世家、勋贵的利益;宋明,“民心”就是豪族、勋贵的利益。元清,“民心”多一项——民族矛盾。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所以,“得民心得天下”从不过时。“水能载舟,亦可覆舟”是真有道理。乱解古人,遗祸自身。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天一生活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iyigo.com/baike/10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