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题。黄土高坡是西北独一无二的历史疆土。看去浩似无垠起伏跌宕的海面,让人深思联想无尽。这片土地神奇,历史文化深厚,古今多少过往,都离不开黄土高坡里发生的故事。要说改变点什么?我个人的想法是,对这片独一神奇的土地,还是保持自然为好!少改或是不改。第一,高坡贵重。全国就那么一块,物以稀为贵。天赐自然,历史形成的沉淀,保持原貌是最好的。第二,因地施宜。河北、山西同陕北黄土高坡相近相邻,盛产花椒、核桃、柿子。这几样东西是好东西,百姓喜爱,用途甚广,可圈可点,久用不衰。黄土高坡,地域广阔。可因地施宜,在有条件的地方,多栽花椒树,核桃树、柿子树。这样,日积月累,一举多得 ,树可保障水土,又绿化了土地。树丰果成,百姓收益,物流全国,适用万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成果丰。“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黄土高原实在太缺水。在山西,打井深度至少5丈(17.25米),超过10丈(34.5米)稀松寻常。到了黄土层更厚的陕西,凿井10丈打不出水。水利专家李仪祉的故乡蒲城县位于高原的边缘,他说了取水之苦:“最苦的就是水不方便。黄土层高原,都是这个样子。
水井深三十丈到五十丈,水还不见旺。我们村中统共只有两眼井,平时都是用窖贮雨水,还有邻村地方,索性打不出水井的。”
黄土高原的地势由西向东缓降。陇右青海崇山峻岭,人迹罕至。到了内蒙古晋陕,缓降为高原,土梁土塬沟壑纵横,虽能耕种,但是气候亢旱,取水不易,数千年来朔方北地总被视为穷塞北荒之地。
直到高原尽头的晋南与陕南,汾河与渭水冲积成平原,总算可以灌溉,就成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尧舜禹三代沿汾河平原递次发源,周朝发源的岐山西土,则是渭水流域关中平原。“天作高山,大王荒之,文王康之,子孙保之。”唐虞夏商周文明发源史,在黄土高原的边缘写成一大半。
上古地旷人稀,黄土层经大河天然冲积,即能创造文明。但人口稍密,汾河渭水就显出疲态。周平王东迁,春秋战国改以黄淮平原与江汉平原为主场,周朝发源的关中平原反成偏僻西戎。
黄土高原兴亡关键在水,只有兴办水利,才能迎头赶上。
黄土高原是最大黄土堆积区,因为常年缺水,气候干燥,那里的农业生产水平低下,生活比较困难。那里的泥土虽然比较肥沃,但是非常松软,容易产生水土流失,黄河裹挟的大量泥沙就来自黄土高原。
高土高原水土治理最重要的方面是在于防止水土流失。目前当地政府倡导在降水量很低的地区退耕还林,增加林地和草地,防止在贫瘠的土地上过度种植。此外,也要合理使用水源,过去暴雨会冲刷,导致水土流失,而今天很多科学家在论证后提出,可以将将黄土高原上经常出现的暴雨水流合理收集,起到灌溉农田的作用,而这方面的应用也推广中,很多梯田的改造也防止了水土流失的发生。
通过党政干部和当地群众的不断努力。近年来,黄土高原的“荒山秃岭”的情况已经有了全面改观,十二五期间,位于黄土高原的陕西省就治理了300多万亩荒沙,森林覆盖率增加到了41.42%。
最近,一个举世瞩目的红旗河工程已经公布,根据工程的设计方案,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附近开始取水,根据梯度水量下降的规律,最后到达新疆的和田和喀什。工程建成后,每年6000亿立方米将流入到中国西部,大量的沙漠地带有望变成绿洲,中国西部地区的缺水情况有望彻底改善。而红旗河工程有一条支线是红延河,红旗河工程竣工后,大量的水流将进入红延河,有望给黄土高原带来更多浇灌的水源,有望缓解黄土高原的缺水情况。届时贫瘠的黄土高原将成为一个美丽的“塞上江南”,贫困的情况有望彻底改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天一生活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iyigo.com/baike/11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