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到古代的长生术、炼丹术,再到现代人渴望延年益寿的各种求医问药,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找寻长生不死的方法,但现在或许终于有一种方式能让生命实现永生。
据《华盛顿邮报》近日报道,78岁的间谍小说家、好莱坞编剧安德鲁·卡普兰(Andrew Kaplan),已同意成为“AndyBot”(一个数字人),在云端创造一个虚拟的自己。这样的话,他将在云上永生数百年,甚至数千年。
如果一切按照计划进行,未来几代人将能够使用移动设备或亚马逊的Alexa等语音计算平台与他“互动”,向他提问,听他讲述故事;即使在他的肉身去世很久之后,仍能得到他一生经验的宝贵建议。
全球首个数字人类诞生 生命将在云端实现永生
(图片来源:Andrew Kaplan网站)
对于成为“AndyBot”这件事,卡普兰开玩笑地称自己为“小白鼠”——他可能会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数字人类”而被人们记住。
其实,随着科学技术的悄然迭代以及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将人类从物质生命周期中解放出来的方法,实现“让死亡不再是真的逝去”的创举。
现在已然有不少新兴公司正兜售某种“在数字世界实现永生”的机会——将顾客的记忆、想法、创作和故事转变成他们智慧的数字化化身,然后让这些化身延续他们的生命从而实现“长生不死”。
去年大火的软件Dadbot就是其中一员。
两年前,Wired 作者 James Vlahos得知他的父亲即将死于癌症,“Dadbot”的想法在他脑海里萌生,他想利用 AI,让父亲“永生”。Vlahos 在父亲生命的最后三个月,将与父亲就各种话题的谈话、讲述用摄像机录下,最后,他记录了 91970 个单词,训练出一个对话 AI“Dadbot”。通过“Dadbot”,他可以与逝去父亲的计算机化身交换文本和音频信息,谈论他的生活、进行闲聊和说笑。
自从 Dadbot 在社交媒体上广为传播之后,Vlahos 收到了许多为他人创建纪念亲人的 AI 的请求,他决定开辟一个尚未开发的「数字人」市场。后来,Vlahos推出了“数字亲人”产品,采用订阅模式,用户每月付费便可与逝去的亲人“互动”。
而在“数字人类”之前,我们更熟悉的一个概念可能是“记忆保存”。
从公元前一万五千年的岩洞壁画开始,人们就开始试图保存自己的记忆。经过上万年的发展,从纸张、印刷术到磁、光、半导体存储设备,存储密度变得越来越高,存储设备也越来越复杂。今天只需要一个2TB容量的存储器就足以记录一个人毕生的所学所想,并可以很容易地传诸后世。
更有甚者,为了能够实现“记忆永生”,有的公司居然做起了“人体冷冻技术”的生意。
据报道,一间名为Nectome的美国公司去年提供了一项新服务,声称可以将人的大脑冷冻,待日后将其记忆重新提取,把死者的意识和记忆上传到云端装置储存起来。据说用这种方式冷冻大脑,脑内的神经突触都能在电子显微镜下一览无遗。不过前提是,顾客需要先“安乐死”。
顾客在接受安乐死的时候,一种防腐作用的化学混合物会通过颈动脉注入体内,让身体保存数百年或千年不腐坏,死者大脑仍活跃运转。该公司认为在未来100年内,科学技术发展能够重建人类意识,到时就可以为顾客解冻大脑,提取记忆。
不过相对于“记忆保存”,“数字人类”的优势可能不言而喻。因为随着虚拟助理设备越来越普及,使用率也在不断上升,它们能让我们与已故亲人进行那种令人渴望的随意互动;而被储存装置存储起来的记忆则仅仅是一种静止状态。
但如果从生物学角度来看,“记忆保存”和“数字人类”都不能令人类实现真正的永生,因为它们没有人类的肉体真身作为载体。
从这个角度出发,不久前,科学家成功验证的一个设想或许可以弥补这一缺陷。这一设想被称作“记忆转移”。
简单来说,就是将人本身的思维和意识转移到另一生物体内,就像电影《阿凡达》中的主角一样。这个在以前被称为不可能的事情,如今已经让科学家在海蛞蝓身上成功地验证了这一设想。
据《BBC》2018年5月报道称,《神经科学学报》近日发布了一篇文章,该文章指明,当前已有科学家在海蛞蝓身上成功地实验了“记忆转移”技术。
在实施实验前,科学家首先对一只海蜗牛进行了电击训练。科学家间断地用微弱电流刺激蜗牛尾部,教会它们在遇到微弱电击时缩回尾巴来保护自己。
之后,科学家将这只蜗牛脑部神经系统内的核糖核酸抽取出来,并将这部分核糖核酸注入另一只未接受过任何训练的蜗牛的体内。
实验结果显示,这只没有经过任何训练的蜗牛在接受了受训蜗牛的核糖核酸后,自身也具有了面对轻微电击时以缩尾方式来保护自己的意识。
由此,科学家初步断定,蜗牛的记忆与意识是可被复制,也是可被转移的。
在进一步的研究中,科学家还发现,记忆转移技术不仅可用在记忆转移方面,还可帮助减轻脑退化症状以及受创后的压力症。
虽然动物记忆转移已经成功,但到目前为止,人体记忆转移则进展缓慢,困难重重,似乎看起来还遥遥无期。不过动物移转移的成功则为人体转移奠定了基础,在未来,人类或可通过记忆转移技术,实现精神与意志的永生。
说到这,小编就想起了最近大火的“中国首只商业克隆猫”:通过克隆技术,一只宠物猫的主人让他的爱宠实现了“重生”。实际上,从1997年克隆羊“多利”在英国诞生,到2017年中国科学家克隆猴子“中中”“华华”,人类对哺乳动物的克隆研究从未停止。毫无疑问,克隆技术敲开了其他生命的未知之门,也打破了亘古以来“死亡就是生命终结”的说法。
但动物克隆的伦理困境从未得到根本解决,克隆这一无性繁殖技术,如果从实验室走向大市场,是否会有失控的可能,甚至损害生物界历经亿万年形成的生命演化规律?这不得而知!这也成为克隆技术在商业推广方面饱受阻拦的原因。
而相比起克隆技术或者记忆转移,让人类在数字世界实现永生,则更有可能实现,这一方式也容易得多,成本也更加低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天一生活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iyigo.com/baike/1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