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科目的学习中,少不了大量的对历史人物的资料记载,也是学习的重点任务,基本上理清人物的关系、所发生的故事,也能把历史学好一大半了。但是,学习中人物众多,如何做出一个正确和客观的评价,这却是比较难的部分。
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是历史学研究的一个任务,也是一个难度较大的项目。历史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科学的评价方法,就要弄清关于评价历史人物的几个基本观点。
第一个观点:杰出人物的评价
杰出人物是对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历史前进。杰出人物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一切伟大人物都是时代的产儿,每一个时代都需要自己的伟大人物。杰出人物的出现又有历史的偶然性,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性格的人成为杰出人物都具有偶然性。
第二个观点: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人民
人民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都而且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决定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历史的命运归根到底是由人民决定的。“英雄史观”片面夸大了个人的作用,根本否定了人民推动历史的决定作用,是错误的。
上述两方面的观点是统一的,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从以下几点开始入手分析,这样就能保证分析不出错,理解无偏差了!
首先要分析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条件、时代特点,研究他们出现的原因、背景。
如对秦始皇的评价问题中,常常有人很快下出结论,认为他“好大喜功”、“暴虐无道”却没有深入分析其历史背景。学生学习时容易人云亦云,不思考、不提问,很快接受有偏见的答案。如果能看到秦始皇统一前,封建制代替奴隶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代替分封制、政治经济统一代替诸侯战乱纷争的历史要求,为秦始皇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施展其雄才大略的历史舞台,为他一系列“好大喜功”的作为提供了历史根据,就应当肯定他顺应历史发展所作的贡献。
其次,评价历史人物的功和过时要具体分析。
要注意分析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找出历史发展趋向。历史人物的言行对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对历史发展、社会进步起客观推动作用的,要肯定其进步作用,即肯定其功绩。即使是剥削阶级的代表人物,该论功者,也不应用过来遮盖。曾经在历史上做出过贡献的人物,后来犯了严重错误,甚至给社会、人民带来严重损失,也不应因其有过功绩,而抵消其过错;同样,也不能因其犯过错误,而否认其价值。
首先要了解他生平经历,做过那些事儿,
就拿我最近写到的历史人物方腊来说。
你要知道方腊是谁,干过什么。以下是百度百科的介绍:
方腊(约1074年-1121年10月6日),又名方十三、方世腊,睦州青溪(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西)人,一说安徽款县人,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首领,雇工出身(一说家有漆园)。北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秋,利用摩尼教的“二
宗”(明、暗)、“三际”(过去、现在、未来)之说,睦州帮源发动起义。因花石纲酷害百姓,得到了百姓支持。自号“圣公”,年号“永乐”,设置官吏将帅,建立政权。
宣和三年(1121)夏,方腊率余部退心睦州青溪帮源洞和梓桐洞,后被叛徒告受伤被俘,同年秋被杀。
这样你就对方腊这个人有了基本的了解,但这样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于他为什么起义?你还是迷茫的。
你还得知道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
也就是说,你还得知道他处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做下的事。做的事是恶性,还是英雄事。
还拿方腊起义来说,方腊起义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政和元年(1111年),东南深受朱面(音同“勉”)花石纲之害,北宋宣和年间,宋徽宗喜花石竹木。在江南设“苏杭应奉局”,派众爪牙到东南各地,搜刮民间花石竹木和奇珍异宝,用大船运向沐京,每十船组成一纲,时称“花石纲”。
青溪县多产竹木漆,是应奉局重点酷取之地。这种沉重的负担都转嫁到农民身上,尤其是靠出卖劳动力度日的赤贫者身上。深受剥削压迫之苦,方腊因此对宋王朝的反动统治怀有刻骨仇恨,遂点燃了起义之火。百姓愤怨,方腊趁百姓不满之机,暗中把贫困失业的人组织起来。
这样我们就能理解方腊起义,在哪个时代背景下,是农民被压迫下不得已的反抗,属于正义性质的。
那么我们对方腊这个人了解就又深入了一些,但这还是不够的。
我们还得了解人们对这个历史人物的评价。
对于这人物,我们还得知道历史对他的评价。
对于方腊,《宋史》说他“托左道以惑重。”对他没有明确的肯定,但对他的政治主张和口号比较赞赏。
如此下来,我们对方腊的了解就比较全面了。
走进一个历史人物,我们不仅要知道他的生平,还得知道他所处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对他的评价。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天一生活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iyigo.com/baike/13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