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八百里秦川黄土飞扬,三千万人民吼叫秦腔
调一碗黏面喜气洋洋,没有辣子嘟嘟囔囔”
据说在关中大地的老一辈人里,无人不会唱这首民谣。民谣里所唱的,是西安人最真实的生活状态。
西安古称长安,这里是秦人祖祖辈辈的征程。而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儿的人们,不仅目睹了往初历史的风光与衰落,更是将原本西安的城市气质放在时代的迁移中一遍遍锤炼、进化,使之今天的西安更具历史的厚重与兼容。
贾平凹先生曾说,“时至今日,气派不倒的,风范犹存的,在全世界范围内最具古都魅力的,也只有西安了。”
今天,想跟你聊聊西安这个地方。
五年前曾经去过一次西安。那一年的天空似乎一直灰蒙蒙的,路边上的人和房子像被一层灰布罩住。“这就是北方吗?”当时心里这样想着。那是一座睡了很久的城市。
到了晚上,城墙和钟鼓楼的灯点亮的瞬间,虽然不至于到整座城市被点亮的地步,但感觉这里的生活,是有光的,如同真的回到“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长安。
“这块土地有冷峻坚毅的性格,壮阔辽远的景致。”比起明亮的夏季,西安的冬夜更富有魅力。拍掉肩头的雪,推开街角店门,向正旺的炉火走去,是每次北境之旅的高光时刻。
一、胡辣汤肉夹馍:上天赐给人类冬天的美食
在生活里,曾与西安或近或远地相逢多次。老家巷子边上就有一座西安面馆,卖臊子面、油泼面、凉皮、酸汤水饺,老板一家都是西安人,是正宗的“面白薄筋光、油汪酸辣香”手艺。
不过,今年回去时发现面馆多加了烤翅、鸡腿、羊排这样的小吃,貌似是因为现在的年轻人不太爱吃以前的菜谱了。
西安这地方的饮食和这地方的人一样,不矫情不虚浮,一勺下去就是满满当当,分量重,够实在;而且口味偏重,辣得让人欢心,食味大开。
最经典的,当然还是肉夹馍和胡辣汤。
肉丸胡辣汤
在西安,若想吃一碗正宗的肉丸胡辣汤,无需太过麻烦,只需要在清早的街边巷口找一个氤氲着热气的小摊,看着人们三三两两旁若无人地大快朵颐着,那这便是了。
师傅们凌晨就会起早炖汤,准备各种食材,大锅连炉子一起摆在门口,一把大木勺在锅里来回翻滚,随着一声悠扬的“肉丸胡辣汤”,西安的一天时辰就开始轮转了。
一碗热腾腾的肉丸胡辣汤,是当地人早餐的精髓。
如果是最地道的老陕吃法,还得在胡辣汤上再加一勺油泼辣子,让红油把辣椒的呛辣和汤里胡椒的热辣进行最后一波联谊,就堪称完美了。
喝一大口胡辣汤,各种味觉会在舌尖上渐次炸开,各种食材的口感在唇齿间缠绵游走,感受到肉丸的弹牙、土豆的绵密、胡萝卜的温顺、包菜的爽脆、豆角的鲜甜……
你会觉得应接不暇,想要仔细分辨每一丝味道和触感时,它们却早已顺着喉咙缓缓流入胃中,只在食道上残留着若隐若现的热辣。
等你反应上来,准会发现自己已经不知不觉喝掉了大半碗,从口腹到身心都无比舒畅。
一口汤一口馍,这是西安人清晨最盛大也最简单的幸福。
腊汁肉夹馍
“肉夹馍”作为馍都金字塔顶尖的肉夹馍,如今已经在全世界餐饮市场“攻城略地”,成为世界了解陕西的一个美食名片。
肉夹馍大家都熟悉,但这种叫法,实际上是陕西人对“腊汁肉+白吉馍”这一经典组合的昵称。
虽说肉夹馍看起来简单无奇,但肉夹馍的做法却是一个绝对的功夫活,讲究一气呵成。
陕西人把做饼叫“打馍”,一家正经卖肉夹馍的铺子就是靠师傅手工打馍。
打好的馍胚先在鏊子上烙到八成熟,再烤至微鼓。拿出来圆如满月,酥脆金黄,名曰:“铁圈虎背菊花心”。
外皮酥脆得能听见响,内里香软还不粘牙。
除了馍,还得有肉。在西安名气最大的腊汁肉,是由陕西蓝田樊氏家族创下的独门秘方。而这家樊氏,从上世纪初一直经营至今,是当地人眼中不折不扣的“老字号”。
他们家做腊汁肉,用最好的骨肋条肉,这样肥瘦相间。煮肉时与几十种调味料制成的料包一同下锅,炖煮十几个小时。
肥肉的脂肪会慢慢融于汤中,瘦肉被煨得酥酥软软,将肉捞出锅,看着它颤巍巍油汪汪,纤维吸饱汤汁,肉香四溢,撕下一块,放在舌头上打个滚儿,皮肉俱化。
二、秦腔:鸡毛蒜皮的小日子里,一曲惊鸿唱破天地
在西安,现代的艺术在大型的豪华的剧院,影院,歌舞厅日夜上演着,但爬满青苔的古钱一样的墙根下,总是有人在观赏着中国最古老的,属于这个地方的秦腔,或者皮影木偶
这或许不是正规的演艺人,他们可能只是工余的娱乐,但是有人演,就有人看,演和看喧泄的都是一种自豪,生命力涌动的一种历史的追忆。
秦腔
贾平凹曾说“问:历史最悠久者,文武最正经者,是非最汹汹者?曰:秦腔也。”
这话说并不算夸张,因为若论历史最悠久者,秦腔的历史可往上追溯到战国时期。据说当时的霸主秦穆公喜欢听歌谣和传说,就让他的臣子为他搜罗各地的歌曲,但他都不满意。
后来有个天水的送马人叫禺餮,他把流传在天水的民间小调和说唱故事情节的说唱人,带到了当时的国都咸阳。秦穆公听了很高兴,禺餮看见霸主喜欢,就组织了一个更大的说唱团队来到了秦国,还组织聪明的说书人继续为他编唱。这便是秦腔的最早记载。
要论文武最正经者,在陕西,每每村里过红白丧喜之事,那必是要包一台秦腔的,生时以秦腔迎接,送葬以秦腔致哀。
这人生的世界,就好比秦腔的舞台,人只要在舞台上,生,旦,净,丑,才显了各自的真性,恶的夸张其丑,善的凸现其美,善的使他们获得美的教育,恶的也使丑里化作了美的艺术。
秦腔在关中这块土地上,有着神圣的不可动摇的基础。
凡是到村庄下乡去做客,当地人最高级的接待是陪着看一场秦腔,实在不逢年过节,他们就会要合家唱一会乱弹,你只能点头称好,不能耻笑,甚至不能有一点不入神的表示。
他们一生最崇敬的只有两种人:一是国家领导人,一是当地的秦腔名角。
要论是非最汹汹者,就得说起秦腔最大的特点就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当地人称之为“挣破头。
外地人开玩笑:“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
皮影戏
秦腔之后,戏曲的另一种表达方式——皮影戏,诞生了。
据最早的记载,陕西皮影戏起源于汉代以前。在《海阳竹枝词》中有写:“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囊徘徊知逼真;环佩姗姗连步稳,帐前活见李夫人。”
在汉朝,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了,武帝的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
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
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
后来皮影戏从宫中流传出去,也为民众所喜爱,流传市井衍生至今。皮影戏常见的传统剧目有《白蛇传》、《拾玉镯》、《西厢记》、《秦香莲》、《牛郎织女》等。
在皮影戏里,一块白布是舞台,背上擦着大旗的将士、摇着扇子的相公、衣裙摇摆的仙子,这些都是故事的主角。
镂空的皮影背后,往往是匠人的反复雕琢。所有的生旦净丑,四肢与头部皆以线缀结而成,锣鼓声一动,皮影便跟着动起来。
一口叙述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刀光剑影的战场,策马扬鞭的人生,全在一拉、一扯、一唱间,出神入化。
三、长安遥想:关中帝王州
清代江南诗人袁枚曾说:“闻道关中多胜迹,男儿须到古长安。”
秦中自古就是帝王州,古时的建筑就气势恢宏,吸引了众多人前往。
如果你在现今的西安城里信步走一走,无论城北的汉阳陵大明宫,抑或是城南的大雁塔,随着历史的流淌,这些千年的建筑伫立在现代的高楼大厦里仍然卓尔不群,保留着有一种帝王的肃穆与沉静。
西安城墙
从唐朝的强盛繁华走过来,明朝修缮的城墙给这座城增添了几分古朴与厚重。西安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它是一部无字史书,是凝聚市民有关城市记忆的具象物。
如今的西安城墙,是1378年明朝在唐朝皇城的基础上修建完成的,这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
西安古城墙在特殊的年代里,像一个奇迹,生存到了现在。
1950年,长期战乱后的西安古城墙遭到严重破坏,命悬一线,为了恢复城市建设,拆除城墙的计划仍被提上日程。
时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的习仲勋认为仅仅为了修路就拆墙,实在没有必要,还强调指出:“一动就会乱。”不仅不能拆,还要予以保护。
这是第一次,城墙从生死线上被拽了回来。
辗转到今天,古城墙不仅作为西安城市文明的见证吸引世人,也是中国大历史中少数得以屹立不倒的城市建筑典范。
钟鼓楼
钟楼在西安城墙内四条大街的交汇处,是西安的重要地标。它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是我国古代遗留下来众多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到西安来,就没有不来看钟鼓楼的。
西安钟鼓楼是西安钟楼和西安鼓楼的合称,位于西安市中心,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物,两座明代建筑遥相呼应,蔚为壮观。
西安钟楼原在广济街口,后来才到今天的位置,关于东迁钟楼,民间有着一段传说故事。明万历年间,关中发生了大地震,死伤数万人。长安豪门大族十分恐慌,纷纷奏告地方官要降魔伏妖,平息地动。知府于是请来迎祥观的道士高承之商议此事。
高承之是长安城久负盛名的老道士,他善舞剑会法术。他告诉知府说:“依我看,钟楼东迁半里,地动必然消除。”后来钟楼东迁了,地动果然消除了。
鼓楼在西安的回民街附近,和钟楼两两相望。
鼓楼建于洪武十三年,比钟楼大四岁,迄今已有六百二十五年历史。清康熙三十八年和清乾隆五年先后两次重修。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
西安鼓楼历经岁月沧桑,如今巨鼓早已不存,惟余鼓楼巍然耸立。是所存在中国最大的鼓楼之一。
走近鼓楼,就走近了西安的历史。贾平凹曾说:“一切都在与历史对话,钟楼已没钟,晨时你能听见的是天音,鼓楼已没鼓,暮时你能听见的是地声。”
西安高家大院
在明末崇祯年间,西安落地了一座官宅大院。
这座高家大院历经百年沧桑,是西安市保护最完整的民居院落之一。它的主人高氏家族七代为官,清朝同治十年,高家出了一位榜眼高岳崧,皇帝御赐“榜眼及第”牌匾,令这座大宅一时声名远扬,很多老西安人也习惯叫它“榜眼府”。
如今,高家大院也是西安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汉族古民居。
不同流派的建筑有不同的特色。关中大院的纵向连院,防守兼备,单坡厦房,京派四合院的情调,四房合围,中庭收口。
但高家大院,兼具这两种特色。它主体建筑坐西朝东、为三院四进式中轴对称布局,配有南北跨院,戏台、花园等。
像许多古建筑一样,这座美轮美奂的古宅,历史上曾经历经磨难。
1990年,西安开始了城市大开发和棚户区改造,许多老宅院迅速消失,高家大院也面临着同样的境况。
幸运的是在1999年,高家大院被列为“中挪两国重点历史街区保护项目”之一,并由挪威政府出资了86万进行了整修,从而得以保存。
西安这座城市,就像一部活的史书,从古至今几千年,一幕幕、一页页,无不记录着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
西安,陕西省省会,古称长安、镐京。
1. 文化特色
西安,在「史记」中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9世纪末,西安一直是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西安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
2,美食特色
面食是西安人的主要饮食,而且西安人无辣不欢。最有名的小吃当属扯面、肉夹馍,牛、羊肉泡馍等等。
3,景点特色
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古城,风景名胜不胜枚举。位于雁塔区小寨东路的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品众多,包括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历代陶俑、汉唐的金银器具等在内的大量珍品文物。1996年,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专家组对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进行评鉴、定级,共有762件(组)文物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其中十八件被评定为国宝级,为居中国博物馆前列。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先后有20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天一生活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iyigo.com/baike/13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