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是因盐建市,因盐兴市。历史上,明朝嘉靖年间,釜溪河边有一口自然流出卤水的盐泉,后开凿成盐井名自流井。北周武帝时,釜溪河支流旭水河畔有口盐井叫大公井,因盐质特好,为向朝廷进贡的盐,该井又叫贡井。自流井属富顺管辖,贡井属荣县管辖,昔时合称富荣盐场,1939年,因盐设市,因自流井和贡井的缘故即合称自贡。自贡有纵横几百里的盐场,历史上境内天车林立、枧道阡陌纵横,井灶星罗棋布,人称“咸自贡”被誉为中国的盐都。 据汉代画像砖和文献资料,早在汉代,四川即有井盐生产。自贡盐业肇始应在东汉章帝时期。北宋庆历以来,四川盐业在总结大口井盐开凿技术的基础上,发明了冲击式顿钻凿井技术,凿出了一种新型的小口径盐井——一卓简井。这种盐井,在世界上率先使用钻头(即圜刃),竹制套管和安装了单向阀门装置的汲卤筒,宋代卓筒井出现,使钻井技术发生了新突破。明清时期,四川井盐生产工艺突飞猛进,自贡盐场随之日渐兴盛。被列为国家级文物的世界第一口超千米深井—一燊海并“水火两旺”,其景观令古今叹止。 盐乃百味之首,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古往今来,人们称盐为“国之大宝”。自贡这片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有着丰富的盐卤资源,就威西等五个岩盐矿体分布600多平万公里,现己初步探明储量200亿吨以上。 1892年首次在自贡的自流井北斜构造发现了盐岩,揭开了中国开采深层岩盐的历史,不久即在世界上率先实现岩盐井下自然连通开采。旧日开凿盐井投资大“井上工具,或数万金”,“少亦万余金”、“而且花费时间长”,“常程可四五年,或十余年”。经营盐业颇担风险还要有雄厚资本,因此开采自贡盐井投资者,最初大多数是腰缠万惯的陕西商人。后来四川的一些商人及高利贷者见此有厚利可图,也纷纷投资。持有钱财并欲投资于盐,气井开采者谓“客伙”,拥有开办井场基址者称“地主”。客伙及地主常合伙办井,签立契约,称“出山约”,井打成后双方按一定比例分成。这是盐业史上成功的股份制经营。 盐井开凿并非一帆风顺,有人凿井多,资金告馨,仍不见一滴卤水。一些人更乘机顶井开凿,一旦成功便可独占其成或分享,是谓“做下节”。做下节并非都能成功,有的也是耗尽钱财,仍不见卤水,故剧重演。只得再招来新投资者自己从大节变成了中节,甚至“有数十年更数姓而见功者”。如果自己费尽财力,又无人顶井开凿,最后就只有洒泪放弃了。这里一些盐井取名为“磨子井”、“挖耳井”、“金钗井”。便是主人资金馨尽,把仅剩的一根银挖耳或一根金钗拿去换些酒肉来招待工人,感谢工人几年来的辛劳,工人在饭后感谢主人的好意,又再去打几下井,恰好就打成了,人们便取了诸如“挖耳井”之类的名字以为纪念。 井盐生产耗资巨大,经营者一般不能掌握全部生产过程,仅仅能控制其中某一环或一环中的部分股份,故有“井户”、“灶户”和“枧户”之分,井户在凿井成功后,往往将盐卤出售给枧户和灶户,枧户主要负责运输卤水卖与灶户,灶户则煎熬卤水制盐。还有卖牛只,代井立推井卤和打捞井内器物的“牛推户”。 井场的发展,井灶规模巨大,促进了内部分工日趋细密,盐场生产己由简单的协作过渡到明确的技术分工为基础的协作。首先在其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井、笕、灶各部门的分工,而各部门之间又有复杂的技术分工。旧盐场不仅有大量以制盐为业的工人,还有不少季节性的盐工以及小商小贩等。李四友堂在清道光年间便雇有各类工人2000余人,曾有人对过去盐场作过生动描绘“其人,有司井、司牛,司篾、司梆、司漕、司涧、司锅、司火、司饭、司草;又有医工、井工、铁匠、木匠。其声,有人声、牛声、车声、梆声、放槽声、流涧声、场沸声、火扬声、铲锅声、破篾声、打铁声、锯木声。其气,有人气、牛气、泡沸气、煤烟。气上冒,声四起,于是非战而群嚣惯耳,不雨而黑云遮天。” 旧日盐场要供奉“井神”,以求保佑。盐场工人还组织有帮会。烧盐工、整灶工有“炎帝会”,挑卤工有“华祝会”,锉井工有“四圣会”,其中炎帝会势力甚大,其活动一直持续到解放前夕。 井盐生产利润甚丰,盐商大贾云集,故自贡素称“精华之地”,“富庶甲于蜀中”,盐商往往沉醉于花大酒地之中或将资金转化为土地。“月月进元宝。年年买地方”。盐商还捐官成风,动辄耗资数千两至数万两,甚至有为亡父捐官的。也有以大量钱财或赞助亲族,或修桥铺路,或余籴赈饥。或义冢收葬。这些都对盐场地区的习俗产生了影响,如同治《富顺县志》称“缙绅言利,不以为辱,趋来益众,罔贵菽粟”。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盐场开始引先进生产技术,旧习俗逐渐消失。新中国建立后,自贡盐场开始复苏,旧貌换新颜,现代化大生产代替了旧日的小生产。改革开放后盐场焕发出新的活力。钻井,以旋钻代替了人工捣碓与顿钻;采卤,以气举与水举取代了畜力与人工提劳;制盐,以先进的真空蒸发与热压工艺逐步淘汰传统的圆锅与方锅熬盐。自贡盐场日益变迁,月异发展,已从地质勘探、钻井、采输卤、制盐、盐卤综合利用到教育、科研设计、装备制造,运销等,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制盐生产体系,成为我国最大的井矿盐生产基地。
其他的都不说了。就科普下自贡如何而来的。此处省略一万字,从抗战说起。
抗日战争时期,沿海沦陷,川盐再次济楚,但两县分治的弊端却阻碍自贡盐业的进一步发展。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战时军需、民食及支援抗战,国民政府决定设市。民国28年(1939年)8月,经四川省政府批准,划出富顺县第五区和荣县第二区的产盐区,取自流井和贡井第一字合称自贡市。9月1日,自贡市政府成立,隶属四川省政府。
早在1913年,自贡地方议事会就曾提议设立新和县,在论及设县理由时,有一段颇为精彩的叙述:“今自、贡连合之举,言人愿则两厂之维新、土著俱表同情;言地势则犬牙交错,锉声车影相杂相闻,久已浑为一厂,言情形则两厂俱距县百里,分则呼声不灵,合则机关易设。具此三因,故两厂可以合自、贡而成会,且可以离富荣而置县”。由于种种原因,未获批准。1928年和1932年,自贡各界地方人士曾两次提出建立自贡市,也未获批准。但此后冠以自贡名称的政治机构、商会和同盟公会,则相继问世,如:自贡商会、自贡济商股份有限公司等到1938年6月,经由国民党四川省政府批准,成立自贡市政筹备处。
1939年9月1日,自贡市正式宣告成立,直隶省。政府管辖。首任市长曹任远写道:“自、贡两井历史上早已成为连带名称,实际上亦有不可分离之势……建独立行政机构之组织,势所必需。”建立之初,由富顺、荣县分别划出自流井和贡井地域内5乡5镇组成自贡市,当时城市面积160.9平方公里,总人H235192人。至此,历经千余年的发展演进,自贡终因盐业经济的推进,工商业中心的形成,经长时期的酝酿和孕育,诞生在中国的大西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天一生活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iyigo.com/baike/14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