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管哪方面的,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从历史中读谋略权术,有的从中读人物浮沉从而让自己心胸更为宽阔,有的从中看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有的从历史中得到今天问题解决的启发。。。从根本上来说,其实就是通过历史来理解社会历史规律,从而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一种合乎规律的预判性,对我们当今的社会生活产生一种指导性作用,同时培养起一种与历史相关的情感。所以列宁说,忘记历史,便意味着背叛过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读史使人明智。读史最重要的是,通过对社会历史规律的理解,培养自己的一种发展性思维和开阔的心胸,同时更具历史情感。
我自己是学历史专业的,但当时大学课堂里很多具体的历史知识都忘了,但那种历史事件之间因果关系的分析和历史阶段发展性思维倒是留存了下来,用历史来帮助指导我们的人生和我们的社会生活,恐怕是最大的受益,也是需要不断提升的思维能力吧,欢迎大家对历史文化方面的一起多多切磋交流。
读的是故事
小时候自己很喜欢看历史故事,从神话看到战争。喜欢听这个将军如何马革裹尸,也喜欢看神话人物的谈笑风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怕是绝大多人读历史书的理由也都是这个吧,故事能引人入胜,没有人天生就喜欢那些干巴巴的文字。
我之前解答过一个问题,“你对历史产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我觉得这两个问题是层次上的深化。先知道自己为什么喜欢,再明白现在读的是什么。
读的是资料
苦逼的历史系学生,以论文为己任。不记得自己上一次因为兴趣翻阅的古书是哪一本了,但为了论文,自己这个学期确实查阅了《明史》这部鸿篇巨著。一定有人好奇历史系研究什么?告诉大家,历史系的研究方向有两类。简单地说,一类是找茬,另一类是找资料。这两者都需要一遍遍地读,找自己需要的东西。
比方说我想写一篇考证明代末年江南地区有没有民间信仰的论文,就得把《明史》中的有关部分都读一遍,再把有关地方的地方志看一遍。说不准自己还要去查人物传记。这时候看书就不是看故事啦,得一目十行,把自己要的资料整理出来,准备论证自己的观点。
读的是情怀
常听人说这一点。我的理解是这句话分了两层含义。其一是对于历史的情怀,其二是对于书本身的情怀。不过这一点说来简单,自己读完《李鸿章传》便有了一种“少年不知李鸿章,长大方知真中堂”的感觉,但仅仅几天之后,就被论文压灭了。
真的要体会这一点,得二遍、三遍地去读,这样或许才能触及这一境界。
读历史读的是什么,可以说是兴趣、是爱好。但是历史远不止这些,读久了就觉得不再是简单的兴趣了。
我读历史的经历
起初,我只对一些杂志上的或者课本上的历史小故事感兴趣,并没有系统地学习历史,后来,读得多了,发现开始繁琐,有些人物和朝代会混淆,于是,我开始转变,但是直接读二十四史也不现实,于是我开始读简化本的通史,再然后就慢慢开始看一些较为正规的史书。后来发现,看得多了,追求也多了,不再限于历史故事,我开始着手研究历朝历代的社会生活,甚至是经济,再后来,我开始对世界历史感兴趣,但是对于世界历史我并没有直接看史书,也没有史书看,主要看一些名著,无论是文学还是其他,都会有历史内容。
读历史的收获远大于想象
读历史是循序渐进的,刚开始是你主动的,但是随着坚持,你会发现,历史的天空实在太大,所要追寻的方向太多,但是,你的收获也日渐丰富,看不见却又还终生受益。
未来的路无限的长,那历史就永远读不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天一生活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iyigo.com/baike/16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