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人善骑马,无论有没有发明马镫马鞍,人类骑马都习惯从马的左边上马,左脚触地或踩马镫,右脚跨过马背,就好像我们日常习惯从左边骑自行车一样,几乎没有人会从右边骑自行车。如果是右衽,衣服很容易摩擦马背导致衣服变形,或勾住马鞍,这严重妨碍上马,所以,为了方便,胡人服装采用了左衽形式。
古代汉人之所以右衽,是因为大家都是右撇子居多。开玩笑的,我个人估计是和农业种植有关,毕竟农业经常要用到锄头,因为多是右撇子的缘故,大家都习惯右手在前,左手在后。累了,左手扶着锄头,右手从胸怀里拿毛巾擦汗,如果是左衽,那就要换手,麻烦。
另外,当需要大力锄地时,锄头高举过头,也是右手在上,左手稍低,这就会导致右肩的衣服向上扯。如果是左衽,则牵扯力太大,不顺手,而且,衣服扯的变形,又要从系整理衣服、系腰带。相反,如果是右衽,扯变形的是右边衣服,稍微把右边衣服往胸内挤挤,就大体恢复衣服的外形,无需总是要整理衣服系腰带。
至于南方,一部分发展程度高的南方少数民族,多使用多襟;另外一部分发展程度低的南方少数民族,则采取了贯头衣的样式。后来受到汉服的影响,南方少民的服装也逐渐采取了右衽。
衽,本义衣襟。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带,将右襟掩覆于内,称右衽。反之称左衽。
古代中原汉族服装衣襟向右,以“右衽”谓华夏风习。右衽(yòu rèn)是汉服始终保留的特点。因此右衽成为汉族的象征符号之一。
“左衽”一般指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
前襟向左掩,异于中原一带的右衽。
出处
《汉书·终军传》:“大将军秉钺,单于犇幕;票骑抗旌,昆邪右衽。”
《后汉书·西羌传·滇良》:“羌胡被发左袵,而与汉人杂处。”[1]
唐颜师古注:“右衽,从中国化也。”[2]
唐《梦为吴泰伯作胜儿歌》:“麻衣右衽皆汉民,不省胡尘暂蓬勃。”
清刘宝楠正义:“中夏礼服皆右衽。
汉人右衽,胡人左衽应和生活习惯有关。
胡人善骑马,骑马都习惯从马的左边上马,首先左手抓缰绳,左脚触地或踩马镫,右脚跨过马背,久而久之,以左手为尊,所以习惯成自然,胡人穿衣服也就采用了左衽形式,即左手先掩衣于腋下,再右手系带。
汉人多农耕。农业种植时,犁地,赶马车,都是用右手。再者农业经常要用到锄头,大家都习惯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右手用力,占主导作用,左手辅助。
这也是中原文化和胡人文化的差异,是几千年形成的,已经约定俗成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天一生活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iyigo.com/baike/17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