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队并非日军的常设编制,而是根据任务需要临时抽调部队组建而成的战术单位,因此有多少官兵并不固定,少的几百人,多的可达万人。
在抗战时期,日军的常设最大编制为师团,以下分别是旅团、联队、大队、中队和小队,分别对应其他国家的旅、团、营、连和排。在作战时,有时候会打破固定的编制,根据实战需要抽调部队组成临时的战术单位,这种临时的战术单位就叫支队,通常以指挥官的名字命名为某某支队。
既然是根据实战需要组建,其大小自然也是不同的。以关家垴战斗的冈崎支队为例,指挥官是第37师团第37步兵团的参谋冈崎谦长步兵中佐,支队里编有第226联队第12中队、独立第9旅团一个中队和独立步兵第12大队一个中队,加强了独混9旅团一个山炮中队(欠1小队)、一个工兵分队、一个辎重兵小队、一个无线电分队和一个战斗救护班,总兵力535人,其中军官19人。
这里冈崎支队一个支队不过535人,兵力甚至不如日军一个大队。这是因为在扫荡作战中,日军对手是擅长运动战的八路军,对于日军来说最大的麻烦是难以找到和八路军决战的机会,兵力太多运动不便,而较小规模的部队显然更利于此类战斗。同时八路军缺乏重火力,即使遭到八路军优势兵力围攻,日军还是能坚持很长时间,日军主力部队还是可以赶来救援,关家垴战斗最后就是因为日军主力部队赶来而功亏一篑的,所以在扫荡作战中,这类小规模的支队很常见。
但是在大型战斗时,日军的支队规模也可以很大。像台儿庄战役里濑谷支队由步兵第33旅团为基干编成,指挥官是第33旅团旅团长濑谷启少将,下辖步兵第10联队(欠一个半大队)、步兵第63联队、独立机枪第10大队、独立轻战车第10、12中队、野炮兵第10联队一部、临时野炮兵中队、临时山炮兵中队、野战重炮兵第二联队一部、中国驻屯炮兵联队第3大队,还加强了工兵第10联队第1中队、第十师团通讯队一部、卫生队、第一野战医院、兵站汽车第15中队。在作战期间濑谷支队又加强了第10师团的一个大队。
濑谷支队是为了攻坚徐州而组建的部队,所以特意加强了大量的炮兵,其配属的野战重炮兵日本陆军总共只有4个旅团,如果单从炮兵来说,甚至超过了日军一个师团的配置,而其总兵力也达到了近万人。
冈崎支队和濑谷支队虽然人数相差巨大,但是都有其共同特点,就是以步兵单位加强炮兵、工兵、辎重兵等技术单位,其火力和综合战斗力得到了很大的加强,增加其战术能力。
关家垴战斗日军虽然不多,但是火力强大,缺乏火炮的八路军多次攻坚失利,虽然给予对方重大杀伤,但是无法将其全歼,最后由于日军大批援军赶来,不得不放弃围攻。
台儿庄战役的濑谷支队还加强了坦克,所以李宗仁虽然有绝对优势的兵力,也打的很辛苦,最后日军虽然失利,但是还是能突围而去。诺门坎战役中的安岗支队则是以坦克部队加强步兵和炮兵组成,不过这次遇到的是苏军,终于踢上了铁板,遭到了致命打击。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日本军队的编制情况。在19世纪后期,日本开始了著名的明治维新运动,从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学习西方国家。日本军队先后学习了法国德国军队的先进经验,日本陆军借鉴了西方军队的编制,但是又没有完全沿用。日本军队的编制分为:师团、旅团、联队、大队、中队、小队等等。在抗战爆发之前,师团是日本军队最高的军事单位。
按照日本陆军的编制要求,一个陆军甲级师团拥有27000多官兵,下辖了4个步兵联队和独立的炮兵、骑兵、运输、工兵联队。两个步兵联队能够组成一个旅团,一个旅团的兵力在7000/8000左右。至于一个步兵联队,兵力有3000多人,其他兵种的联队明显少于步兵联队。联队的编制比其他参战国的团要大一些,但小于其他参加国的旅。
至于支队,日本军队确实存在支队,但这是一种临时性的军事单位。在一次战役中,日本军队为了指挥上的方便,可以抽调一些部队,组成一个混合型的支队。支队没有兵力上的限制,在抗战期间,出现过7000多人的支队和不到1000人的支队。由于支队的兵力上下差距很大,因此支队的指挥官也都是临时抽调的。日本军队的少将可能出任指挥官,少佐也可以。对于支队,只能通过组成部分来判断兵力数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天一生活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iyigo.com/baike/20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