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的百夫长0000,来回答。
先抛出论点:马关条约这一历史事件是人类历史长河流淌过程中必然要发生的事件,具有历史必然性。
它是日本民族主义与清朝家族主义的比拼;是明治维新建立君主立宪制与清王朝封建专制的碰撞。
马关条约的签订方是日本和大清,时间是1895年。为何会出现历史的必然性?让我们把时间倒回到27年前,来看看日本的1868
明治维新变革有两大近现代特色:一者政治改革实施君主立宪制,也是亚洲第一个从封建王朝蜕变出来的国家;二者强化民族意识,通过军国主义的文化教育强化了国家意识,让国民具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强烈的国家归属感。这是最重要的,也是家天下的封建王朝远不能做到的。
日本通过政体的变革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国力与日俱增;通过军国主义的文化教育打造出职业军人的近现代军队;两者相辅相成,催生出日本的国策—-武力扩张的大陆政策。
大陆政策的首要目标就是朝鲜和中国,我们来看看日本明治维新的1868~1895年间有哪些不寻常的事,通过分析这些事可以看出马关条约发生具有历史必然性。
1、1874侵略台湾
1874年日本借口琉球事件,派兵入侵台湾,结果大清与日本签订《中日北京条约》,放弃对琉球的宗主权,并赔偿白银50万两。日本的第一次与大清交锋就尝到了甜头,并看清了大清的腐败无能。
2、1876侵略朝鲜
以“云扬号“事件为由,1876年日本派出坚船利炮威逼朝鲜,撬开了朝鲜的国门,逼迫朝鲜签订了《江华条约》,否认中朝宗属关系,尤其是条约其中”朝鲜乃帝国首先启发使就与列国为伍之独立国“条款为日后1895日本出兵朝鲜的借口埋下了伏笔。日本第一次把势力完全渗透到了朝鲜半岛,并再一次的鄙视了大清的软弱无能。
3、1879吞并琉球
1879年吞并琉球,并改名为冲绳县。大清没有做出积极的回应,采取的是拖延战术,最后也是不了了之。日本第一次吞并了一个国家,武力扩张带来的好处怂恿着日本准备干票大的,备战将来与大清的战争。
从这些事件可以看出日本在一步一步朝着大陆政策去执行的,明治维新变革仅仅7年不到,日本就开始尝试性武力扩张,不得不让人感受到日本人的野心勃勃,同时已经征兆着中日战争不可避免。
中日战争既然不可避免,为何战争的结果大清必败,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亦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呢?
1、职业化的国家军队与军阀体系化的军队
甲午战争时,日本军队是职业化的国家军队;大清是有着军阀体系化的淮军;近现代化民族、国家意识强烈的军队战斗力绝对碾压封建王朝没有民族概念、国家概念的军阀化的军队。
2、进现代化军事制度与封建王朝旧式军事制度
甲午战争时,日本已经形成了军兵种学校门类齐全,军官培训系统化、专门化的近代军事教育体系;大清还在实施世兵制和募兵制的近代兵役制度,已经很陈腐落后,军队管理体系混乱,没有成为体系;古人所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讲的就是军事指挥的重要性,显然大清处于下风。
综上所述,马关条约是人类历史长河流淌过程中必然要发生的事件,具有历史必然性,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
日本明治维新后,蓄意对外扩张,逐渐形成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其第一步是攻占台湾,第二步是吞并朝鲜,第三步是进军满蒙,第四步是灭亡中国,第五步是征服亚洲,称霸世界。1871年,近代中日两国签订了第一个条约–《中日修好条规》,该条约第一款就写明:”嗣后大清国、大日本国倍敦和谊,与天壤无穷。即两国所属邦土,亦各以礼相待,不可稍有侵越,俾获永久安全。”这是一个平等的条约。但日本不顾条约中”两国所属邦土……不可稍有侵越”之规定,于1872年入侵中国属国琉球,1874年入侵中国领土台湾,还透过《北京专约》迫使清政府间接承认琉球为日本属国,并于1879年正式吞并琉球国,改设为日本的冲绳县。同时,日本还入侵中国的另一个属国–朝鲜,于1875年制造”云扬号事件”,1876年以此为借口强迫朝鲜签订不平等的《江华条约》。其后日本又利用朝鲜发生的”壬午兵变”和”甲申政变”进一步扩大在朝鲜的势力,排挤朝鲜的原宗主国–中国,并于1885年与清政府签订《天津会议专条》,在事实上取得了与中国在朝鲜半岛的对等地位。此后日本即有计划地投入全国国力开展了针对中国的扩军备战活动,以进行一场”国运相赌”的战争。可见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日本就已经染指台湾和朝鲜,并取得一定进展,而日本在甲午战争的胜利及《马关条约》的签订则使日本的野心变成现实。
1894年,以朝鲜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向中国请兵为契机,日本派大军进入朝鲜,并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中日两军在陆上的主要战役有成欢之战、平壤之战、鸭绿江江防之战、金旅之战、辽东之战等,海上的主要战役有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威海卫之战等,日军基本上节节胜利。其中清军在1894年9月平壤之战和黄海海战中的相继失利,使战局急转直下,战场亦由境外转移到中国境内,而1895年2月威海卫之战清军的失败,更是使北洋水师全军覆灭,清廷无心恋战,日本则继续保持军事压力,大有海陆并进直捣京师(今中国北京)之势,在这种情况下,清廷早就从1894年10月起便不断透过欧美列强向日本求和,而到战争后期,日本亦认为”日清战争不能无限期继续下去,媾和谈判的时机早晚必会成熟” ,因此也同意媾和。就这样,中日两国最终坐到谈判桌上,开始了马关和谈。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天一生活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iyigo.com/baike/2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