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和袁世凯。
吴三桂 平西王,亲王级别,藩王实权
吴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祖籍南直隶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吴周政权建立者。
吴三桂出身将门,善于骑射。在父亲吴襄与舅舅祖大寿的帮助,在军中地位飞速提升,年仅27岁便升任为高级军官宁远团练总兵。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俘虏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和父亲吴襄。吴三桂怒而放清兵入关,联清大败李自成。之后被清朝封为平西王,协助清朝镇压农民起义军,攻城略地,颇有功勋。
在清朝,亲王高居爵位中的最顶层,只有皇族确切说是皇帝的儿子或兄弟才有资格被封为亲王,而且只有少数皇子或兄弟都被封为亲王,其他只能封郡王、贝勒、贝子。
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不愿被撤藩而起兵反清,自称“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掀起了长达八年“三藩之乱”。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今湖南衡阳)称帝,建立周政权,史称“吴周”,年号昭武。五个多月后病逝,时年67岁,只做了五个多月的皇帝。之后,吴三桂之孙吴世璠继位为帝,继续坚持反清。
非皇族的大臣,最高爵位是公爵,像和珅这种位极人臣的,最高爵位不过是一等忠襄公,仍属于公爵,因为他不是皇族,永远封不了王。
吴三桂这个亲王,他属于“藩王”。皇帝的儿子、兄弟这些“亲王”,亲则亲矣,却没有任何封地,但吴三桂巅峰时坐镇云南,兼辖贵州,在云贵两地,拥有相对独立的人事权、司法权、财赋权,“用人,吏、兵二部不得掣肘,用财,户部不得稽迟”。
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总理级别,皇帝实权
自从清初的吴三桂以后,无论满汉,清朝再未出现过位极人臣的大臣(摄政王除外),年羹尧、张廷玉、和珅、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都在实权和爵位上差太远。他们只是臣属,是皇帝的奴才,没有任何和皇帝讨价还价的资格和实力,直到清末的袁世凯出现。
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廷(又作慰庭、慰亭),号容庵,河南省陈州府项城县(今项城市)袁张营村人,故又称袁项城。清末民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北洋军阀领袖。曾任清朝内阁总理大臣、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和中华民国大总统等职。
袁世凯出身官宦家族,于清末投身行伍,后随军赴朝鲜参与平定壬午军乱,又在朝鲜甲申政变中指挥军队击溃日军,被清廷委以重任,回国组建新军。
袁世凯在参与洋务运动及清末新政,一步一步走到巡抚、总督累升至军机处,甚至内阁总理大臣,成为清末头号权臣。
辛亥革命期间,他迫使清帝退位,自己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3年当选为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于1914年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1915年12月宣布自称皇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史称“洪宪帝制”。
袁世凯于1916年6月6日逝世,葬于河南安阳袁林。
袁世凯原本也是清朝的忠实奴才,靠军事力量发迹,逐渐成为朝廷重臣,但他权势的膨胀触及了满清贵族集团的利益,因此在慈禧和光绪死后,被摄政王载沣排挤,被迫下野。
袁世凯有实力,运气也足够好,他恰好赶上了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利用自己的军事力量在革命派和清朝廷之间游刃有余,在清朝官至内阁总理大臣,相当于政府首脑,仅在象征国家元首的皇帝之下,实权却更有过之,皇帝形同虚设而已。
可以说,在当时全国形势下,袁世凯一人的选择决定着清政府和革命党人的命运。袁世凯大玩两面派,表面上终于忠于清廷,一方面又和革命派虚与委蛇,机缘合适,两边同时推到,迫使清帝退位,联合列强给中华民国大总统孙中山施压,各方积极周旋,当选为中华民国大总统。
袁世凯的荣辱功过各有评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由此可见,清朝汉族大臣官职最高、权力最大的两个人是吴三桂、袁世凯。
张廷玉,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汉人。
张廷玉(1672年10月29日—1755年4月30日),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清朝杰出政治家,大学士张英次子。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进入权力中枢。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整饬吏治。雍正帝即位后,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领班军机大臣(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完善了军机处制度。乾隆帝即位后,君臣渐生嫌疑,晚景凄凉,致仕归家。乾隆二十年(1755年),卒于家中,年八十四,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文臣,也是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
张廷玉先后任《亲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省方盛典》《清圣祖实录》副总裁官,《明史》《四朝国史》《大清会典》《世宗实录》总裁官。
百度百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天一生活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iyigo.com/baike/2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