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顾茅庐请诸葛亮 ,是因为刘备看中了诸葛亮的才能 ,希望得到诸葛亮的辅佐 。之所以要三顾 ,是因为诸葛亮在考察刘备的人品和诚心 。所以几顾茅庐不是由刘备决定的, 而是由诸葛亮决定的 。
刘备虽然出身卑微 ,却拥有远大的理想,并矢志不渝的为之奋斗着 。然而, 刘备身边还是缺乏能人相助 ,这导致了他虽然奔波半生, 却依旧无立足之地 。再加上徐庶 徐元直的短暂辅佐 ,让刘备更加认清了谋士和智囊 对他的事业所起的重要作用 。诸葛亮曾经被两位知名人士向刘备推荐 ,一位是徐庶 ,另一位是水晶先生 ,这两位都向刘备说 :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 定国安邦之智 ,自比管仲乐毅,人称卧龙先生,与凤雏先生 庞统齐名,并且说卧龙凤雏得其一 便可得天下 ,实乃旷世之奇才 。正是出于这一点 ,刘备才下定决心 ,一定要把诸葛亮请到自己身边, 辅佐自己 成其霸业 。这正是刘备顾茅庐请诸葛亮的原因所在 。
相对于刘备来说 ,选择一位适合自己 辅佐的主公,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当时正是乱世 ,有很多人占据一方谋图霸业 ,诸葛亮身边的就有荆州的刘表和江东的孙权 ,另外还有袁术 袁绍 曹操 刘章 张鲁等人 ,诸葛亮是绝对不会随便找一个人就干去辅佐的 。据说刘表和孙权都曾经请过诸葛亮,但诸葛亮都没有答应,可能是因为诸葛亮认为他们不配自己来辅佐吧。所以 ,当刘备顾茅庐来请诸葛亮的时候 ,诸葛亮也绝对不会轻易出山 ,他也要对刘备进行考察的 ,因此刘备才没有一顾茅庐就顾到诸葛亮 。当刘备第三次顾茅庐的时候 ,诸葛亮这才被刘备的诚心所打动 ,通过交谈 他们二人也互相赏识 互相看中 ,于是 达成了默契:刘备重用诸葛亮 ,诸葛亮全力辅佐刘备 ,于是诸葛亮就跟着刘备离开茅庐来到了刘备身边 。既然刘备第三次顾茅庐已经顾到了诸葛亮 ,那就不会有第四次了 。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 ,表达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求贤若渴 ,如果三顾还顾不到的话 ,那肯定还有四顾五顾六顾…茅庐之说 。这也正是 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原因所在。
刘备三顾茅庐意义深远!刘备弟兄三人乱战多年没有一点成果,就因为他们兄弟有勇无谋, 缺少的就是智谋之士,刘备在水镜先生的点拨下明白了这个道理。诸葛先生不愧是天下第一号智谋之士,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精心安排的,包括徐庶和水镜先生向刘备推荐诸葛也是刻意安排的。诸葛先生不是真如他所说的“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与诸侯”,如果他不想出山,为何第一次见到刘备就能胸有成竹地三分天下?这一切诸葛先生早就为刘备谋划好了,诸葛先生不仅想出山,而且铁定要保刘备,诸葛先生在《隆中对》里早就为刘备谋划好了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是早有准备的!先生为何不为孙权和曹操谋划未来呢?因为诸葛先生根本没想去保他们,曹操和孙权手下谋士众多,诸葛先生要去了也很难被重用,况且曹操和孙权他们名不正言不顺,只有刘备姓刘,是大汉皇叔,刘备是正统,保刘备打到哪里都有理!在诸葛先生舌战群儒时、诸葛先生骂死王朗时,刘备的身份起了关键的作用,没有刘备正统的身份,诸葛先生就不能义正言辞数落他们。所以,诸葛先生要出山,出山只保刘备,这都是先生早就谋划好了的。但诸葛先生不会随意自己跑过去自荐,自荐的结果是不被重用,得之容易必不被重视,得之不易才会被视为珍宝,所以必须刘备登门拜请,诸葛先生是天下大才,不是你一句话就能叫过去的。要让刘备登门拜请,必须先做出广告,水镜和徐庶都是诸葛先生安排的广告,有了他们的举荐才会有刘备的登门拜请,可见诸葛先生的深谋远虑。再回到刘备的角度看问题,通过水镜和徐庶的举荐,刘备深知诸葛大才,必然要去拜请,第一次登门没遇到诸葛先生,第二次登门又没遇到,难道诸葛先生这么巧两次都不在家?诸葛先生可能在家也可能就在不远处,故意不出来相见,其目的一是看看刘备求才的真心,其二是不能让他如此随意就得到。对刘备来说,求才是必然的,其实刘备也很乐意三次登门,这是做给人看,让天下知道我刘备是多么求贤若渴。三请,既让诸葛先生试探了刘备的诚意又抬高了自身,也让刘备得到了美名,对双方都有利。正因为三次登门拜请,诸葛出山后才会被刘备视为如鱼得水委以重任,因为刘备整天和诸葛先生畅谈冷落了关羽张飞惹得兄弟俩不服气,才有了华容道,诸葛先生征服关羽的心,诸葛先生真是神机妙算天下奇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天一生活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iyigo.com/baike/2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