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确实娶了“妹妹”为妻,不过这个“妹妹”肯定不是亲兄妹,而是李文安父亲捡来的小女孩。
大器晚成的李文安
李文安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人,父亲李殿华也是做学问的,不过李殿华号称“几十年不进城”,一生醉心于功名,家里有几十亩田地,属于中农阶层,算不上是地主。
李殿华不喜欢进城不代表他不向往城市生活,只不过他想通过科举考试来进城,可是李殿华每次都名落孙山,无奈只能在家乡开馆教书。
没有办法,自己不行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其实这和很多读书人的心情是一样的,科举考试带来的名誉和地位吸引力太强了。
李殿华有四个儿子,前几个儿子科举考试也不都不行,只有大儿子考中过秀才,从那以后也没有长进。李殿华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小儿子李文安身上。
李文安从小身体瘦弱,感觉智力发育也不成熟,别人家的小孩四岁就开始启蒙读书,而李文安八岁才开始。到了十三岁,别人都有考上秀才的了,而他才读完“四书”和“毛诗”。
父亲李殿华很着急,心想这辈子算是完了,儿子们也很难完成他的科举梦。但是心气很高的李殿华决定还是要争取一下,他觉得李文安读书不行主要是贪玩导致的,就让大儿子李文煜督促弟弟读书。
李文煜只考中过秀才,后来屡次失败也当了教书先生,他对小弟的学习很上心,要求也很严格。每年正月初三就开学,一直要念到大年夜为止,毫不放松,最终弟弟终于成才了。
李文安科举也很不顺利,考了多年,三十五岁才中举人,不过这已经比哥哥们强多了,清朝举人就是不错的功名了,有很多特权,比如不用交税,还可以出来为官,差不多能当个知县。
但是李文安没有满足,几年以后,他又高中进士,这可了不得,古代中进士太难了,因为考进士一般四年才进行一次,每次录取才一二百人。
可以说中进士的是全国读书人中的佼佼者,这比现在考大学难多了,即使北大清华也没有进士难考,因为很多县好几年都考不出来一个进士都很平常。
所以李文安中进士,真的是祖坟冒青烟了,地方县志也都有记载。李文安虽然中了进士,但是在官场上只能算小有成就,没有干到封疆大吏,最多干到了刑部郎中的职务,挂名御史,正五品官。
李文安忠厚正直,虽然资质能力不能算上等,但是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并且也是个好人。他在刑部的时候,尽心职事,政声卓著,对待囚犯,也很仁义。
李文安在管理提牢厅时,约束狱吏,不让狱卒虐待囚犯,并且给囚犯的饭必须是满的,囚犯有生病的他也给医治,对于有冤屈的囚犯,文安也全力审查,力求准确地量刑,不冤枉一个好人。
虽然文安做事情认真,但是当时的官场太认真是得不到上司喜欢的,最后文安一直管监狱,也没有混到侍郎高位。
晚年文安到家乡,办团练,对抗太平天国,不过没多久积劳成疾,1855年病逝于团练公所,终年55岁,死后追赠道员。
文安娶“妹妹”的由来
李文安做官不能算精明,但是他看人还是比较准的,他和曾国藩的关系是帮助儿子们成为封疆大吏的重要因素。
李文安和曾国藩是同年,所谓同年就是一年中的科举,这种情谊比同学、朋友、甚至兄弟都管用,因为同年意味着一同为官,他们之间可以相互帮助,很有人情味。
曾国藩是清朝的重臣,在没有发达前,李文安和他关系很好,所以等曾国藩发达后,李文安让儿子们拜他为师。
从而李氏兄弟在晚清的官场上可以步步高升,就像李鸿章就受到了曾国藩的数次提拔,不得不说李文安还是有大智慧的。
其实不止这个,就连选老婆李文安都独具慧眼!他看上的女人真是自己的贤内助,生育抚养七八个孩子,都成大器。
文安的父亲李殿华有一次在大街上看到一个小女孩,这个小女孩身患天花,命在旦夕,显然是被人遗弃在街上的。李殿华也是个厚道人,他本人就略懂医术,擅长儿科,见小女孩可怜,抱回家医治。
小女孩虽然病治好了,可是却留下了一脸白点,虽然不是太明显,可是对于女子来说,这是个不小的缺陷。小女孩没有地方去,就留在李家,报答李老太爷的恩情,她什么活都干,由于没有母亲管教,她也不裹脚,这样干起活来更方便。
小女孩长大后,大手大脚,经常和男人一样干活,所以沦为村民的笑料,不过她不在乎,她觉得这样在李家过的很安心。但是她也知道,自己很难找婆家了,没有父母管,还长的一双大脚,谁要她啊!
可是她不知道,身上已经有人“惦记”她了,李文安确实是个厚道人,他心底善良,最看不得别人受苦了,所以他觉得父亲捡来的这个“妹妹”很不错。
有一次,李文安晚上从外面回来,看见“妹妹”劳累得倒在灶门口就睡着了,就顺手脱下外衣盖在姑娘身上。李殿华看到了这一切,瞬间明白了儿子的心思,最后在父亲的撮合下,两人结为夫妻。
其实李殿华也有私心,毕竟家里虽然有几十亩地,但是家里人多,很多儿子都读书,又不干活,每年收不了多少粮食,遇到灾年,也是入不敷出。让捡来的女子给儿子当老婆,正好省了娶媳妇的费用。其实这个捡来的女子也姓李,是他们同县的老乡。
正当人们要嘲笑李文安和李夫人时,谁也想不到李夫人是个旺夫的女人,李夫人勤劳能干,生活上的事情根本不用丈夫管,自己就打理得井井有条,这样丈夫也有过多的精力去学习。
李夫人不止勤劳能干,她还为李文安生了六男二女,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李瀚章和李鸿章,这两个儿子,都是清朝的封疆大吏,尤其是李鸿章,那是清朝晚期的柱石,没有他清朝都撑不住。
李夫人的两个女儿嫁的也不错,大女儿嫁给了提督,二女儿嫁给了知府。李夫人最让人觉得难得的是,每次丈夫和儿辈遇有升迁时,她从不洋洋得意,甚至都不会面露喜色。
因为她知道物极必反的道理,并且时时刻刻的教育儿子们,这样才能让好运长久。
晚年的李夫人很幸福,她活了八十三岁,比丈夫李文安多活了二十八年。当时李鸿章和哥哥李瀚章都是清朝的封疆大吏,李夫人就跟随两个儿子住,天天在总督府里当她的太夫人。
遥想当年在李家辛勤的劳动,真的应了那句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最有意思的是,有一回李鸿章和哥哥李瀚章要“换防”,李鸿章从湖广总督的位子上北调京师,去任直隶总督,留下的湖广总督的职位恰好由他的哥哥李瀚章接任。
而李太夫人,正好跟着李鸿章住,这样一来,李鸿章虽然调任京师,由于新来的总督是李太夫人的大儿子,她当然不用“换防”啦!
老家的乡亲们早就不敢嘲笑当年那个大脚板的女人了,并且还羡慕的说:“人家李家是总督换防而老太太不用换防!”
李太夫人确实晚年享受了齐天洪福,她还开玩笑的说:“他们换他们的防,不关我的事!”
有这样两个封疆大吏的儿子,连慈禧太后都给李太夫人面子,李太夫人75岁生日时,正好是慈禧的40岁寿辰,清朝皇室为了笼络汉臣,把恩情加到家属身上,特别下了褒赏谕旨,赏赐了很多东西。
内阁奉上谕,大学士直隶总督一等肃毅伯李鸿章、湖广总督李瀚章之母年近八旬,特沛恩施,著赏给御书‘松筠益寿’匾额一面,紫檀三,镶玉如意一柄,大卷江绸袍褂料二匹,大卷八丝锻袍褂料二匹。《褒赏谕旨》
1882年,李太夫人年纪大了,身患重病,朝廷立马准了李鸿章一个月的假期到湖北探望母亲(大哥的官署),并且还赏给人参八两用于治疗。可是李太夫人没有等到人参就去世了,不过已经八十多岁高龄了,走的也很幸福。
内阁奉上谕:大学士直隶总督李鸿章、湖广总督李瀚章之母,秉性淑慎,教子义方,今以疾终,深堪轸恻,朝廷优礼大臣,推恩贤母,灵柩回籍时,著沿途地方官,妥为照料,到籍后,赐祭一坛,以昭恩眷。钦此!”《文安公之配李太夫人饰终谕旨》
朝廷听说李太夫人病逝,立马又下了一道旨意,给予她死后的恩宠。随后,李太夫人的遗体被运送到家乡安葬,沿途官员都来相送,真是莫大的殊荣。1909年李太夫人赠一品夫人,晋封一品伯夫人。
所以说,李鸿章的父亲根本没有娶自己的妹妹,娶妹妹这种荒唐事在任何朝代都不可能出现的,并且通过人家李鸿章的兄弟姐妹来看,个个都是人中龙凤,怎么可能是亲兄妹生的孩子,近亲结婚根本不会有这样优良的基因。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天一生活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iyigo.com/baike/2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