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由多种气体构成,密度随高度下降,理论上说海拔越高,空气密度越低,氧气含量也越低,但比例基本不变。
宏观而言,气相是依靠扩散存在的,各种气体间不会有明显界线,因此比例也不会随着高度变化而升降。这个有点类似酒精溶液,酒精溶于水后,各区域的浓度是基本一致的,不会出现象油水一样的油上水下的分层,也就不会出现上面酒精多,下面酒精少的情况。你听说过一瓶酒上面60度(酒精度,下同),下面40度么?空气也一样,高空氧气稀薄,是因为空气密度低,所有气体都少,氧气自然也少,但比例没有多大变化。
当然,影响气态比例的还有水蒸气,因为露点的原因,地表的水蒸气含量比例会大些,高空因为气温低于水的露点,因此会形成云雨,所以对水蒸气而言,云层之上含量就很低了,但这并不是因为比重的关系,而是因为高空水蒸气凝固了。
因为水是不断从地表气化的,气化速度取决于气温地温等因素,所以大气中水蒸气的分压是变化的,水蒸气多则空气分压低,空气比例下降,氧气相对就少,我们就感觉闷得慌。反之,空气含量就高,氧气也就相对较多,我们就会觉得爽。当然,日照也会提升地表温度,加速空气上升,也会增加地表空气含量,提高氧分压,所以我们在晴天也会感觉比阴天爽快。
另外,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因此光合作用旺盛的地方氧气含量也会更高,所以通常日照充足的森林中氧气含量会比较多。海洋中很多生物也有光合作用,因此在光照充足的浅海,澡类较丰富的海域氧气也会含量高些。
所有这些,氧气含量与高度本身的直接关系是不大的,如果一定要探究二者的关系,那也是因为海拔高度的增加导致的空气密度下降,造成了氧气总量的减少,但氧气在空气中的比例基本不会发生变化。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天一生活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iyigo.com/baike/2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