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微言卿观点】我认为秦始皇一统华夏,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封建中央王朝,秦始皇的四大功绩,绝对是彪炳古今,堪称是千古一帝。当然,秦始皇也有“过”,这个“过”却并不全是有意而为之的,更多的是华夏一统、国家重建所必须要经历的阵痛。
秦始皇四大历史功绩
秦始皇(前259—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创建了大一统的大秦帝国,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壮大所做出了重大贡献,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
- 功绩一:建立大一统国家。春秋战国长期战乱,给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统一,结束战乱。秦始皇带领秦国以战止战,一统天下,结束了华夏的分裂局面,终结了战乱,从诸侯制进入到大一统的现代国家共同体,开创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集权王朝,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 功绩二:建立中央集权,铲除分裂根源。秦始皇致力华夏一统,反对“保留六国之社稷”的聒噪鼓吹,废分封、置郡县,彻底打破了血缘关系的宗法制,以官僚制代替了贵族世袭制。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车同轨、书同文,在心理上铲除六国分裂的根源。自秦始皇后,中华民族才真正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观、认同感。
- 功绩三:拓展了华夏国家疆土。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并没有仅仅把目光局限在传统的“中原”、“华夏”地区,致力于国家长治久安、图谋长久发展,派蒙恬征讨匈奴,以安定北方,又修筑万里长城,确保内地不受草原铁骑威胁;征南越,拓疆土,并移民几十万,使华夏向南延伸触角。没有秦始皇目光长远,可能“中国”仍然局限于中原一隅之地。
- 功绩四:建立“万世不易”之制度。秦始皇领导制定了一系列适应大一统国家治理的法令、制度、方针、政策,建成一套适应统一国家需要的新的政府机构。秦始皇虽然被后世骂为暴君,但“百代都行秦政法”,他所发明的制度却得到后世的一致追捧和坚决拥护,历代无不“外法内儒”,这正是秦始皇在开创制度上有先见之明的体现。
秦始皇为后世立下了千年楷模,特别是除了在治国方面有这四大功绩外,始皇个人还有一些显著优点,值得后世之君学习,比如秦始皇重视人才、任人唯贤,蒙恬从齐、李斯从楚、尉缭为魏,“天下英雄尽入吾彀”。韩非为敌国贵族,始皇礼敬韩非,讨问国家治理之策,求贤若渴之心、重用贤人之量,世所罕见。秦始皇务实严猛、振作有为,办事雷厉风行,致力于修驰道、修长城,拓南越、开北边,一旦笃定目标就坚决实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种执政风格,可以说是终结分裂、走向统一、实现富强的必要条件。
秦始皇的过错有哪些
- 没有适度“与民休息”。秦的统一,最后决战经过十年,不管是秦国还要过去的六国人民都已经极度疲惫,需要适度的休养生息。但秦始皇过于激进,马不停蹄的修长城、修驰道、修工程,人民群众过于疲惫。假如先休养生息个几年,让老百姓有个喘息的机会,老百姓怨言也不会这么大,反秦也就不会成为燎原之势。
- 治国政策过于激进。秦国实行法家思想统治已经上百年,秦人百姓已经适应了秦法的苛刻严峻,但是六国的百姓适应秦法还需时日,秦国所采取很多都是适应统一战争的而出“战时政策”没有及时终止,又急着在全国各地铺开法治秩序,法度太严,动不动就几家连坐,人民心理上一时难以适应,人人自危,以致怨天载道。殊不知“事缓则圆”,秦法和秦制如果在新征服地区徐徐铺开,也就不会造成如此之多的抱怨。
- 个人渐趋狂妄自大。秦始皇在统一后,过于盲目乐观,多次出巡原本可以避免,即使出巡也不必太过于招摇,在六国旧地盘大张旗鼓的宣扬,只会羞辱遗民。祭拜泰山过于狂妄,砍光湘山树是错误,求神仙、求长生不老也是迂腐,更不能因为泄以及之怒而杀方士、杀天降陨石附近居民,以至于给“焚书坑儒”的谣言提供了土壤。
秦始皇为什么不实行“休养生息”、“与民休息”的政策
在秦始皇时代,秦政权新定,国家初统,根基未稳,内有复辟势力蠢蠢欲动、外有匈奴东胡虎视眈眈,如丧失对局面的控制,战乱必将再起,根本无力推行“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政策,岂不见国家只是表面平静,实则内忧外患。
秦始皇修驰道、修长城,拓南越、开北边,这些大的工程项目并不单纯的是好大喜功,更是厚植国家实力的必然选择,具有巨大的国防军事价值。至于说修建骊山墓,历朝历代帝王均要修建帝陵,这不应该成为秦始皇独自背负的一个骂名。
为了巩固统一基础,适度的高强度战备、一定的大兴土木和国防工程都是必要的,必然会带来赋税增加、徭役增加,这也是人民群众要承受的历史代价,毕竟秦的统一是中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事情,人心聚化的作用还没能很好的得以落实,秦法还来不及校正,这也是那一个时代的悲哀。
秦始皇,千百年来一直受到误解,毁誉参半,但他对中国历史的贡献无人能够抹杀。
在如今看来,秦始皇确实有功有过,功大于过。
秦兼并六国,一统诸夏,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一方面,秦朝的建立,结束了春秋战国五百年余年的乱世,消弭了战乱与纷争,使诸夏的人民过上了短暂的平静生活。另一方面,秦朝的建立,意味着我国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的出现,标志着奴隶制度的彻底瓦解,封建制度的正式确立。这时,中国社会的发展进入了另一个阶段,中华文明向前跃了一大步。
秦统一诸夏后,许多举措具有历史意义。首先,在秦始皇的主持下,创立了一套上至中央下至地方的“皇帝制度”。其次,“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等等举措,无不相继落实下来,覆盖到可全国。以上种种措施的实行,进一步巩固了秦大一统的政治地位。最后,秦对外一面北击却匈奴八百里,修筑万里长城来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另一面出兵三十万南征北越,稳定了边疆,进而奠定了后世中国的基本版图。
当然,万事万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秦始皇也有其“残暴”、不“仁道”的一面。重用法家,采取严刑峻法统治人民,使人民时常处在压迫的生活状态之中,苦不堪言,用一句话形容叫“天下苦秦久矣”。“焚书坑儒”烧毁了太多的文化典籍,也迫害了大量的知识分子,由此导致了人们的思想禁锢,“愚民”教育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为历代统治者所变着花样使用。“修筑万公里长城”、不堪重负的“苛捐杂税和徭役”,时常招致人们的“诟病”和批评,大多痛斥其劳民伤财,加重了人民的负担。须知,秦统一六国没有多长时间,人民的元气还没有恢复过来。这种压榨人民的举措,成了压垮秦王朝最后的“一根稻草”。
随后,反抗“暴秦”统治的各种起义风起云涌。最终,秦王朝“二世而亡”,成了一个短命的王朝。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天一生活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iyigo.com/baike/3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