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所载:
《本草图经》:砒霜,旧不著所出郡县,今近铜山处亦有之,惟信州者佳。其块有甚大者,色如鹅子黄,明澈不杂。此类本处自是难得之物,每一两大块,真者人竞珍之,市之不啻金价。古服食方亦或用之,必得此类,乃可入药。其市肆所蓄,片如细屑,亦夹土石,入药服之,为害不浅。误中,解之用冷水研绿豆浆饮之。
《本草别说》:信州玉山有砒井。生不夹石者,色赤,甚如雄黄,近火即杀人,《图经》所谓不啻金价者,此也。若今市人通货者,即取山中夹砂石者,烧烟飞作白霜,乃碎屑而芒刺,其伤火多者,块大而微黄,则《图经》所谓如鹅子色明澈者,此也。古方并不入药。
砒石(中药,为天然的砷华矿石、或由毒砂(硫砷铁矿)、雄黄加工制造而成。)经升华而得的精制品。
《本草衍义》:”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大块者已是下等,片如细屑者极下也,入药当用如乳尖长者。”
砒霜:
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分子式As2O3,是最具商业价值的砷化合物及主要的砷化学开始物料。它也是最古老的毒物之一,无臭无味,外观为白色霜状粉末,故称砒霜。这是经某几种指定的矿物处理过程所产生的高毒性副产品,例如采金矿、高温蒸馏砷黄铁矿(毒砂)并冷凝其白烟等。
又称:信石
物化性质性状:有非晶系、等轴晶系、单斜晶系的结晶或无色粉末三种状态。
它们既容易被还原也容易被氧化。
发现有人误食砒霜中毒,要尽快催吐,以排出毒物。催吐方法是让病人大量喝温开水或稀盐水(一杯水中加一匙食盐)。然后把食指和中指伸到嘴中和舌根,刺激咽部,即可呕吐。最好让患者反复喝水和呕吐,直到吐出的液体颜色如水样为止。 2.可把烧焦的馒头研末,让病人吃下,以吸附毒物。也可大量饮用牛奶(3-5瓶)、蛋清(4-5个)以保护胃粘膜。 3.砒霜中毒后,能否作适当的急救处理,这是决定病人生与死的关键。而后应快速送往医院,因为现代医学对砒霜中毒已有了特效解毒剂──二巯基丙醇,它进入人体后能与毒物结合形成无毒物质。
化学上叫做“三氧化二砷”,分子式As2O3,但是古代的“砒霜”是不纯的三氧化二砷。白色粉末,有时略带黄色或红色。
不纯的“砒霜”,往往带有红色或红黄色的块状结晶或颗粒,其中含有少量的硫化砷,俗称“红砷”,也叫“信石”,有的地区叫“红矾”。
分子结构
四面体分子,在α-型、液态或气态中,是As2O3。有三中变体:无色单斜晶体,无色立方晶体,无定形体。
物理性质
气味:无臭,无味,加热则升散而发蒜臭。
溶解性:能溶于水、乙醇、酸类及碱类。
三相变化:易升华。
化学性质
砒霜是一种两性氧化物,但酸性超过碱性。溶于碱性溶液中会产生亚砷酸盐。它较难溶于酸中,但又会溶于盐酸中,生成三氯化砷或其他砷化合物。
天然砒霜化学成分As2 O3,等轴晶系六八面体晶类。 单晶晶形为八面体, 也有菱形十二面体。集合体星状、皮壳状、毛发状、土状、钟乳状。
白色有时带天蓝、黄、红色调,也有无色, 条痕白色或淡黄。玻璃至金刚光泽, 亦有油脂、丝绢光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天一生活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iyigo.com/baike/33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