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有两体魏碑字帖值得推荐,一是《张黑女墓志铭》,二是《张猛龙碑》,这两种碑帖,前者是阴柔之美,后者是刚猛之美。
张黑女墓志全称《魏故南阳太守张玄墓志》,北魏普泰元年(公元531年)刻,为魏墓志代表作。原石丢失,清道光年间何绍基觅得原石原拓本。书风骏利疏朗。
《张黑女墓志》以方笔为主,兼以圆转,横画或圆起方收,或方起圆收,长捺一波三折,转角含分隶遗意,不少用笔有行书意。结字微扁,体含动势。既承北魏神韵,又开唐楷法则;既有北碑俊迈之气,又含南帖温文尔雅,堪称北碑之佼佼者。
《张黑女墓志》是北魏墓志的集大成之作。它广涵众长,笔法结体俱佳。既有碑书古朴的神韵,又有唐楷的法度。书法峻利疏朗,秀润蕴藉。何绍基极爱此志,曾携此志进行2万余里“长征”,日夕观摩,爱不释手。谓此志“化篆入楷,遂而无重不妙,无妙不臻,然遒厚精古,未有比肩黑女者”。《张黑女墓志》不但用笔精、结构雅,同时在空间布白上主虚,以虚映实。入笔的尖起,中行提笔的婉转,使转得轻慢,同时短线的大量运用,疏密相生,更主要的是该碑行密字疏,字形横势舒展,章法布白疏朗旷远,单字中宫紧结,嵌于其中,绝无气松神散之感也。传统书法艺术,严格地要求了一个”法”字。
清包世臣评曰“此帖骏利如《隽秀罗》,圆折如《朱君山》,疏朗如《张猛龙》,精密如《敬显秀》”。
康有为对此碑也十分推崇,在《广艺舟双楫.备魏》中说: “峻宕则有《张黑女》《马鸣寺》。”在《十六宗》里,称”《张玄》为质峻偏宕之宗”。
何绍基评为:”化篆分入楷,遂尔无种不妙,无妙不臻,然遒厚精古,未有何比肩《黑女》者。”
沈曾植评其:”笔意风气,略与《刘玉》、《皇甫鳞》相近,溯其渊源,盖中岳北岳二《灵庙碑》之苗裔。”
《张猛龙碑》立于北魏孝明帝正光三年(522年),现藏于山东曲阜孔子庙内,是现存的六朝正书碑版中公认的名作,书体雄健清俊,结构迭宕舒展,逸趣横生。淋漓尽致地展示了魏碑体华美、秀逸的辉煌风貌。
《张猛龙碑》的艺术特点概括起来说,其形是斜画紧结,寓奇崛于平正之中。其神是劲峭挺拔,精神飞动。笔法以方为主,方中寓圆,刚柔相济,沉实俊美灵动,如切金断玉,峻利干脆,铮铮有声。笔势开合有度,欹正相生,处处见生机,服务于整体。结体疏密得当,参差错落,借让巧妙,变方为纵,变辅为主,反结异态,可谓变化无穷,生机一派,沁人心脾。
这两个碑帖看上去都意味无穷,如果有志于魏碑书法者,是必学的两个碑帖。
魏碑:主要指北魏时期的铭石楷书。由于南朝因袭晋制,禁止立碑,因而碑刻较少,北朝已无此禁,因而摩崖、碑铭、造像记等颇多,尤以墓志为最,不仅数量众多,而且风格各异。楷书艺术在这一时期得到极大发展,掀开了书史上极为灿烂光辉的一页。这一时期的楷书隶意基本殆尽,俨然已是端谨楷则。其主要特点是,总体形态特征趋向“斜画紧结”,以茂密为宗。点画峻厚,结构天成,兴趣酣足。由于多出自不知名的民间书手或刻工,故呈现出体势奇崛、造型生动、稚拙古茂、雄强朴质的特点,与唐楷循规蹈矩、布局肃然、结构端
庄、笔法精熟的风格迥然不同。
北魏墓志之精品者,有《张猛龙碑》《元倪墓志》等。《张猛龙碑》,北魏孝明帝正光三年(522)立。碑在山东曲阜孔庙。用笔以方笔为主,但凝练脱俗,结字流宕奇逸,潇洒古淡,奇生相应,变化不可窥测,虽在意外,又都在情理之中,被后人誉为正体变态之宗、魏碑之王。《元倪墓志》为北魏正光四年(523)刻,出土于河南洛阳,原石现存上海博物馆。
石刻起笔多露锋方笔,锋颖笔趣历历可见。结字中宫收紧,而长大笔画又能四射放出,边较大)宇体开阙,顺有秀逸潇酒的气韵,虽平正无奇,但新颖脱俗,清新可喜。
初学魏碑以入平极为合适此外《张玄墓志》、《敬邕墓志)、《元植墓志》、《元怀墓志》、《元显墓志》等也都是中的精品:艺术高妙北魏时期,最为著名的造像记为”龙门四品”《始平公造像记)《魏灵藏造像记》、《杨人眼造像记》和《孙秋生造像记》。其中居首的当推《始平公造像记》,刻于北魏太和二十二年(498)九月,阳文,字间有方界格。石在龙门山古阳洞北壁。其字方笔见锋:点画浑然,结字纵横凝重,顾盼有姿,字形大大小小,虽有界格但绝不为限,或出探抒意,或缩收敛神,坦坦荡荡,宛如天成
北魏时期,著名的摩崖有《石门铭》、《郑文公碑)、《瘗鹤铭》等。《石门错》北魏水平二年(509)正月刻,在陕西汉中石门东壁。古人对此铭赞誉极高,认为它是飞逸之宗,其字其章,飞逸奇浑,分行疏岩,若瑶岛散仙,穆鸾跨鹤,当列为神品,宽博凝重,最见中和的《郑文公碑》、举止若仙,伟宏宽绰的《瘗鹤铭》等,都是这一时期摩崖的代表作,整体章法有凝有疏,有散有聚,使人寄情其中不得“一言以蔽”其妙。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天一生活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iyigo.com/baike/37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