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上的海不是地球意义上的海,只是叫海,实际上只是大片的洼地,也就是海拔相对低的地方,在我们地球上看,就是皎洁月亮上的阴影。
古人传说那是一颗桂花树,有个叫吴刚的犯了错,被天帝惩罚去砍那颗桂花树,必须砍倒才能成仙。但那桂树高五百丈,又是神树,一斧砍下去会立即愈合。所以那个倒霉的吴刚就一直砍,砍了千万年,桂树巍然不动。
古人以为500丈就不得了了,根本无法想象月球有多大,那阴影又有多宽。其实那阴影就是被称之为的月海。
现代科学探测早已弄清,月球上月海有22个之多,加起来面积占月球表面积的25%。月球的表面积约达3800万平方公里,月海就占了约950万平方公里。
这些月海主要集中在月球向着地球一面,有19个之多,其中最大的月海叫风暴洋,面积达500万平方公里,最宽处达2500公里。这岂是区区509丈约1600多米能度量的?
月球上的“海”不但没有水,连空气也没有,就是一大片洼地,灰蒙蒙的不毛之地。这些“海”的形成有几种说法,科学界广泛接受的说法是撞击说。
所谓撞击说就是由于小行星对月球撞击形成的,这些小行星撞破了月球壳层,使月幔溢出,在月表低洼地带流淌,覆盖了大片区域,就形成底部较为平坦的月海。
月球本身的形成原因,占主流的科学说法也是撞击说。这种理论认为,地球形成不久,一颗被科学家称为忒伊亚的行星,注意是行星而不是小行星,这颗行星与火星大小相当,撞上了地球,撞歪了地轴,撞融了刚刚凝固的地球。
巨大的撞击让两颗行星融合在了一起,其中溅飞的碎块和熔岩就凝固成了月球,而地球也由于绝大部分忒伊亚的融入质量增大了约八分之一。
这个关系到地球生命形成的重要事件发生在45.6亿年前,这也是月球的年龄。而支持月海形成撞击说的科学家们认为,月球遭到小行星轰击形成月海的时期,就在月球诞生后刚刚凝固成形不久。
但科学界也有另一些说法,其中之一认为,月球形成后曾发生过大规模岩浆洋事件,就是岩浆像海洋一样在月面翻腾流淌,通过炽热岩浆内部熔离和物质重组,在41亿年前形成了现在的地质结构,月海就是其中之一。
之二的说法是,在31~39亿年前左右,月球曾遭到大量的小天体撞击,被称为雨海事件,导致了多次的熔岩喷发,形成了大量玄武岩填充了月海,也称为月海泛滥事件。
其实,形成的原因大同小异,大同的方面就是都认为是撞击产生了熔岩,填充形成了月海;不同的是发生的时间和撞击的次数不一样,前者是一次形成,后者是经历了近10亿年多次撞击形成。
我国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风暴洋月样,检测出了更年轻的年龄,只有19亿岁!这似乎支持了后一种说法,但地质活动的年限却大大延后。因此月海形成原因还有许多谜底尚未揭开,真相如何还需期待。
感谢阅读,欢迎讨论点评。时空通讯原创版权,请勿抄袭,恳请理解和支持。
古人早就知道,一轮明月高挂天际,圆盘上有阴暗区域,聪明且浪漫的古人,就觉得那应该是海洋吧,毕竟地面上,海洋的颜色要深一些。
后来,一个叫做伽利略的人,发明了望远镜,才开始对月球的观察进入新的境界,发现了环形山的东西,那些颜色较深的部分,是环形山内部的高度差引起的,阳光照射在上面,反射率不一样,根本就不是什么“海”。
得益于望远镜的发展,月球的真实面目被一步步揭开,那里根本就没有水,除了岩石就是尘埃。
不过,人们并没有抛弃“月海”的说法,还饶有兴趣地对其进行了“命名”,比如月球上就有“祖冲之海”,纪念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数学家。
我国的古人则更加浪漫一点,把月球上的暗影,想象成美丽的嫦娥小姐姐,我国的登月计划,就是嫦娥计划,是不是有点从古到今的浪漫主义情怀?
根据天文学家的推论,月海是由不同大小的陨石撞击而成的,有的月海相当大,可见当时撞击的猛烈程度,这样的陨石如果在到地球上,基本上可以灭掉1/3的地表生物。
正是由于月球的巨大体积以及运行轨道不远(38万公里),它吸引了绝大部分小行星的撞击,才造成其表面坑洼不平的现象。
当然也有漏网之鱼,6500万年前,一颗10公里直径的小行星,夺过了月球轨道,直接撞向地球,造成了一次生物大灭绝。
如今,观测手段越来越先进,人们已经能够观测到陨石撞击月球的现象了,月海的成因,已经不是什么奇观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天一生活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iyigo.com/baike/39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