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很熟悉这样的场景:
一位歌手在演唱会上唱歌,唱到一半突然说了一句“来,大家跟我一起唱”,然后把话筒对着观众,另一只手放在耳边做倾听状 ,于是全场观众奋力高歌。这就属于“打call”的一种形式。
“打call”这个词来自日本(call在日语中的写法是:コール),起源于演唱会Live应援文化。
它原是一种由御宅族或偶像支持者表演的舞蹈或打气动作,其中包括跳跃、拍掌、挥动手臂和有节奏地喊口号。
粉丝们用规律性的呼喊、跟着节奏挥舞荧光棒、点亮手机等方式,表达对台上偶像的肯定和支持,台上台下一起营造出热烈氛围。正是因为“打call”的存在,才使得演唱会充满魅力。
如今“打call”不仅仅适用于粉丝对偶像的“应援”活动,当你表达对某个人、某件事的赞同和支持时,就可以说“为xx打call”,如果想体现出程度,可以在“打call”前加上“疯狂”两个字。
热词归热词,但“打call”这样中英混编的方式,显然英美人是听不懂的,那如何正确用英语表达这个意思呢?
还是用老方法:先明确“打call”表达的含义——“为……举起荧光棒”或者“为……挥动荧光棒”。
“荧光棒”的英文说法是:glow stick(glow:名词,光亮)。所以:
为……举起荧光棒 to put one’s glow stick up for somebody
为……挥舞荧光棒 to move one’s glow stick for somebody
比如: 你画得太棒了,我要为你打call。
Your painting is awesome。 I would like to move my glow stick for you。
上述句子中,如果你要表达“疯狂打call”,请在move前面加上一些表示程度的副词,比如“cheerily”(兴高采烈地)。 我们还可以把“为……打call”引申为“为……欢呼”,那么“to cheer for/on someone” 也是一个可行的表达。
比如:锦标赛时,整个镇的人都出动了,为高中足球队打call。
The whole town came out to cheer for the high school football team in the championship game。
如果你开演唱会,我一定到场为你打call。
I will be there to cheer you on if you give a concert someday。
另外,你一定学过一个词叫cheerleader——拉拉队队员,就是为场上队员“打call”的“专业人士”。
我们从cheerleader身上又可以引申出一个动词:cheerlead,表示“为…加油鼓劲”。
比如: 我们需要一些不仅能为我们打call,还要能真正帮到我们的人。
We want someone not just to cheerlead us but to really help us。
最后还要提醒大家一点: “打call”这种中英混搭的句式是网络流行语(buzz words)的常见形式。这些说法在社交媒体上用用可以,但你要明白它们可不是常规的英语
不知从何时开始,「打 call」这个词风靡各个社交网络平台,「为 ×× 打 call」上了流行语热榜之一,最终演变为官媒体一句「我为祖国打 call!」。甚至有人猜测,在春晚上,一定会出现「打 call」这个网络流行语。那么「打 call」究竟是什么意思?
「打 call」是什么?
「call」实际上并不是英翻的「电话」,在日文中对应的词条是「コール」,即应援口号之意,来表达对自己偶像的喜爱之情。
说到「打 call」,则不得不提到「Wota 艺」(オタ芸),Wota 艺主要表现为:粉丝随着音乐做出独特的肢体动作,并喊相应的口号(コール)。Wota 艺来源已久,从 80 年代初期开始,在松田圣子和近藤真彦的演唱会,就有类似 Wota 艺的行为产生。打 call 实际上也是 Wota 艺的一种。
△【多人 wota 艺】Butter-Fly / 和田光司 ヲタ芸で表現してみた
相信不少人在初次接触日式偶像演唱会,见到台下那些应援棒组成光的海洋,其动作和荧光棒换色,统一而协调。会给人一种错觉,这是不是排练了很久的效果,抑或是有类似「提词器」的东西在指挥节奏。实际上,以上情况并不存在,这些整齐划一的动作没有预演过,都是由独立的个体完成。
应援文化很好地体现了日本人的群体特性。在现场,无需发起命令,所有观众都能在一瞬间被「打 call」的气氛感染。因此,很多人认为日本偶像演唱会,如 AKB48 之类的,能让人有参与感。通过应援,观众能与艺人进行实时互动,观众也成为了舞台的一部分。
当然,一种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当粉丝出现过激的行为从而影响其他观众的观看,甚至是台上表演者时。这些行为被称为打毒瘤 call,而这些人也被称为「厄介」(日语中「麻烦」的意思)。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不喜欢麻烦别人的民族,即使在地铁上,他们也不会大声喧哗,都是细声细语地交流。所以,为防止「厄介」的出现,有不少艺人明令禁止 Wota 艺。
实际上,通过上文可知,「打 call」一词本身就是在中国作为舶来词的一次演化,日文中并没有「打 call」的相应说法。当一个外来文化舶来时,在传播的过程中,其本身就已缺失了部分原意。正如我们在读一本国外小说时,这本小说其实是译者自己的解读,有些并非原著的本意。
最后,我要为红米全面屏新品打 call,12 月 7 日下午 2 点,不见不散!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天一生活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iyigo.com/baike/39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