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年间的“八贤王”,是中国古代影响广泛的一个人物。在古代的一些演义小说及评书戏剧中经常出现。他作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贤明王爷,手持金锏,上打昏君,下打谗臣,保护忠良,关心百姓,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然了,这个“八贤王”肯定不是真实的,而是一个文学虚构的人物。不过他肯定是有原型的。那么,“八贤王”的原型是谁呢?
(赵德芳剧照)
一、宋太祖的第四子赵德芳。
有关杨家将的评书、戏剧中,“八贤王”的名字叫“赵德芳”。赵德芳在历史上是实有其人的。他是宋太祖的第四子。宋太祖猝死后,宋皇后本来想让他继位(赵德芳是宋皇后的养子,宋皇后无子),让王继恩去通知他来。结果王继恩自作主张,去把赵光义通知来,宋皇后没法,只得承认赵光义继位。
赵光义继位后,把赵德芳从贵州防御史提拔为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赵光义继位三年后,加封赵德芳为检校太尉。赵光义继位六年的时候,赵德芳因病去世,时年23岁。
从这份简历来看,赵德芳除了名字与“八贤王”相同外,没有任何一点与“八贤王”的性格和人生经历一样的地方。显然,赵德芳并不是“八贤王”的原型。
(赵德昭剧照)
二、宋太祖的第二子赵德昭。
明代小说《北宋志传》中,“八贤王”的名字叫做“赵德昭”。赵德昭在历史上也实有其人。他是宋太祖的第二个儿子。因为宋太祖长子夭折,他也相当于宋太祖的嫡长子。宋太祖在位的时候,一直没有立太子。花蕊夫人曾建议宋太祖把赵德昭立为太子。可是不久,花蕊夫人就被赵光义“失手”射死了。
赵光义继位后,封赵德昭为京兆尹,武功郡王,位列宰相之上。后来,赵光义率军灭北汉后,顺势攻打辽国。不想被辽国打败。同时赵光义因为没命奔逃,众大臣一时找不到他,以为他死了,商议着让赵德昭继承皇位。正说着,又找到赵光义了,众大臣的议论只得作罢。
回国后,赵光义迟迟不对灭北汉的功臣进行封赏,赵德昭为众大臣打抱不平,在赵光义面前提起这件事。赵光义很不高兴地说,等我死后你再封赏大家吧。赵光义的这话把赵德昭吓得不轻。退朝后赵德昭就自杀而死了。
从赵德昭的这个经历可看出,他与“八贤王”也是没有半分关系的。
(赵元佐剧照)
三、宋太宗的长子赵元佐。
明代小说《杨家府演义》中,“八贤王”的名字叫赵德崇。赵崇德是宋太宗长子赵元佐的原名。赵元佐是宋太宗一心想要培养为接班人的。但是,因为有人诬告宋太宗的弟弟赵廷美造反,宋太宗罢免赵廷美西京留守的职位,把他贬谪到房州。赵元佐为自己的叔叔打抱不平,在宋太宗面前极力争辩说赵廷美无措,不该遭贬谪。但宋太宗不听他的。这件事给了赵元佐很大刺激,赵元佐因此发疯,后来还纵火烧房子。宋太宗没法,只得改换后来的宋真宗为太子。
赵元佐直到宋太宗去世后,疯病才好起来,最终活得60多岁。不过只是个闲散王爷,没在朝中。赵元佐无论是经历和性格,也都与“八贤王”是很不相符的。
(赵元俨剧照)
四、宋太宗的第八子赵元俨。
这个人是最接近于“八贤王”原型的。《三侠五义》中说他是宋真宗的第八子,名字也叫“赵德芳”。不过,历史上宋太宗真实的第八子叫做赵元俨,并不叫赵德芳。
赵元俨是宋太宗很喜欢的一个儿子,《宋史》记载他“广颡丰颐,严毅不可犯。”不过,他在政治上也没做过什么。历史上只是记载他小时候对母亲很孝顺。宋真宗的时候,给予了他一系列封赏,他在宋真宗面前,经常检讨自己的过错,宋真宗很喜欢他。宋真宗去世,刘太后当政的时候,赵元俨装病,闭门写字。后来宋仁宗亲政后,他对国事很关心,不过并未干政。后来去世。
从这份简历也可看出,他虽然有些贤明,也排行第八,但是与“八贤王”的形象和经历也是不相符的。
既然最有可能的人,都与“八贤王”的经历不符,那么“八贤王”的原型是谁呢?
(赵光义夺位)
我觉得,应该并不是某一个人,而是寄托着古人的一种政治向往。什么样的政治向往呢?
一是对赵光义夺得赵匡胤的皇位表示不平。所以古人希望赵匡胤的儿子能够在政治上发挥作用,而且是发挥正能量的作用。
二是希望古代王爷能改变他们的形象。古代王爷一般都是没有什么权利,也没有什么作用的,而且比较腐朽。也就是当一个富贵闲王,酒囊饭袋。文学作品中希望重塑王爷们的形象。
三是希望古代朝廷中有一种超越于皇帝、大臣之外的清正廉洁的政治力量,这种力量由王爷来担任,他们能够抑制朝廷的腐败,让王朝沿着正确的道路往前推进。
(参考资料:《宋史》)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天一生活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iyigo.com/baike/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