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旅行中,我断断续续读完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习主席和路遥曾同住过一个窑洞,彻夜长谈。另外,也许是鉴于这本书对当代青年的教育作用,亦或为了重申劳动、善良、思考,清华大学校长将其作为新生的礼物并写道:这本书展示了一幅宏大的普通人在时代大变革进程中所走过的既平凡又壮美的人生画卷。虽然书 中所涉及的年代对你们而言有些陌生,但人生的奋斗、理想的追求,在不同的时代都是相似的。
同样在民间,这本书也很受欢迎,《平凡的世界》在读者中赢得很高声誉并引发了空前阅读热情。而在批评界和文学研究界长期评价不高,这种“批评界遇冷”“大众阅读热”两极对比以及争议之热烈,构成了“路遥现象”。作为一名普通读者,这本书的确给我以深思和启发。 对于如今广大农村大学生来说,走入城市却很少思考乡村,我们从父辈、祖父辈得到了什么智慧?老汉孙玉厚身上多少有些祖父辈的影子,其实苦难哲学本身就是一种智慧:硬着头皮过日子,活着就有希望改变。同时《平凡的世界》是写的长辈们年轻时候的故事,我们正值书孙少平、田晓霞的年龄,书中不乏一些青春与生命的共鸣点。
我认为书中最能引起共鸣的元素有三个:大时代——“重”爱情——劳动、善良和思考。
大时代:一个巨大变革的时代,文革结束,迎来改革开放。
尽管我们从小学到大学一直都在学习历史,但教科书中有关文革的描述往往只有几句话,大概是党和国家犯了严重错误的意思。以至于我们都对这段历史有着猎奇的心理。近期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笔者看的是电视剧)和《平凡的世界》(笔者看的是书)讲述了文革后期和改革开放前期的国家层面和农村农民层面的诸多故事,两部作品放在一起,思考这场“自上而下”浩浩荡荡的改革,有助于我们全面的理解社会,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奋斗;让我们懂得珍惜父辈打拼出来的生活。
同时也引起一些哲学命题的思考,比如人在贫苦的时候,并且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的时候,“梦想会很小”——每天能吃饱也许就是梦想。这也就是所说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柳传志在曾谈及他和妻子在年轻时候的梦想是老了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三轮车,能骑车去看天安门。书中贺秀连心疼孙少安为他流出了几个白面馒头,白馒头是给奶奶留的,被孙少安狠狠大了一拳,孙少安现在最大的梦想肯定是让家里能不为“吃”而犯愁!孙少平在高中最后一个去拿黑面馍馍,去劳动的时候饿的浑身发软,眼冒金星,他肯定也在想如果每天能吃饱该多好。但人在贫苦的时候,“看见”或感觉到未来是什么样子的时候,“梦想可以很大”,孙少安第二次办砖厂,孙少平选择去城里揽工,都源于他们对梦想的追求,尽管梦想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改革开放后,柳传志看到了未来的趋势,选择创业,并创办联想取得巨大成就。)就像罗曼罗兰所说: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力。正是千千万万像孙少平、孙少安一样的有着梦想的人,不怕失败地去实践,推动着中国改革的大浪潮。(当然类似孙少安砖窑粗放式的发展的诸多企业对后来环境造成的污染,整个社会要为其买单)
时势造英雄,大变革时代总是充满着机会。改革开放前期的“守旧派”与“革新派”,有了不同的结局,孙少安从贫困户成了冒尖户,孙玉亭的光景就没有啥变化。改革总是受到“既得利益群体”的阻扰,天福堂对于村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甚至抱有越乱越好的想法,以至于出现把绳子分成几段、耕具拆成几块的荒谬的事情出现。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凡是违背时代做法,自己蒙蔽自己,总会自食其苦头。田福军先前由于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受到冯世宽、苗凯的排挤,到后来成为他们上级领导的时候胸怀宽广、不计前嫌。其实是田福军看清了形式,而冯世宽、苗凯,时代已经到了改革开放时期,思想还停留在文革阶段,因循守旧,所以没有被重用。 而当今,国家敢于冲破利益的藩篱,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国际也进一步接轨,是不是又暗含着机遇?我们敢不敢像孙少安兄弟一样,有计划地大胆去闯呢?
有时代色彩的“重”爱情:这里的“重”是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所言之“重”。
比起中外几千年历史长河里面的爱情故事,的这里的故事并不算浪漫,但爱情一直是小说和电影的必备主题。孙少安与田润叶,孙少平与田晓霞,田润生与郝红梅,金波和藏族姑娘等等,这里面每一对爱情对于彼此都“重”。即便是王满银与孙兰花,王满银喜欢“闯世界”,居无定所也要流浪,虽与广东女子搞在一起一段时间,最终还是回到了孙兰花的身边,过日子很“轻”、很随便,但是情感还是“重”的。作品中也有生命中偏“轻”的一个人——杜丽丽,她恰似特丽莎和萨宾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的两个人物)的“复合体”,因为艺术向往而出轨,出轨一次而陷入极度的内心愁苦。这里的爱情之“重”,因为把对方放到了极高的位置,也就是无私,再到对整个家庭的担当,也就是责任。有爱情并不一定能建立婚姻,但建立了婚姻一定要承担责任。比如孙少安觉得自己配不上田润叶,为了润叶不再对自己有任何幻想,他唯有结婚。或许上苍眷顾,他找到一位不要彩礼的妻子——贺秀莲。后来孙少安和贺秀莲过日子。田润叶相思愁苦,最后听田老爷子说服,为了不影响田福军的仕途,选择了和李向前结婚,冷战的很长一段时间后,在李向截肢候,毅然回到了李向前的身边。
爱情里的平等与自由追求,路遥笔下的高官的女儿“田晓霞”和农民的儿子“孙少平”的恋爱、高官儿子“吴仲平”和农村姑娘“孙兰香”的恋爱,文字里充满了平等与自由,以及对彼此的激励作用。这里的观点是:爱情是建立在相处、相互了解和共同的理想、观念之上的,而相处是建立在平等与尊重之上的。这里对年轻人的爱情观的引导也有一定意义。
(在当今“国民老公”、“霸道总裁”盛行,诸如“小时代”等市场型影片,大肆宣扬“我有钱,我不管你的出身,我就是拼命对你好,你就得从我”的“新大男子主义”,点燃了无数“灰姑娘”的王子梦。甚至在王思聪微博里很多人直接留言:“老公*我!”,以及“宁在宝马车里哭,不在自行车上笑”让人汗颜。 这远不是米兰昆德拉笔下的“轻”,即便是萨宾娜代表了极度之“轻”,她的暧昧也建立在志同道合和精神共鸣之上。改革开放带来的物质财富的两极分化,使底层人们有很强的“物质膨胀欲望”,但又不至于“挨饿”,所以温饱思“淫欲”,现实中不能满足,但是“市场型作家”善于抓住这些人的思想,可以在文艺作品重表现放大出来。值得警惕的是这些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伪青春”。)
同时如今的爱情观也是个对时代认知的概念,这是一个大时代?还是一个小时代?是“复兴之路上”的“创新、创业”时代?还是《万物生长》《匆匆那年》的《小时代》 ?有网友调侃,国产青春剧的思路,出国、堕胎、分手是情结主线,把个别人的青春通过影视作品放大再放大,不少人不禁发问:“我们的青春被狗吃了吗?”的确,这个世界有人好动,有人好静。有人生性温和,有人脾气火爆。有人喜爱热闹,有人享受独处。有人烟酒不沾,有人无肉不欢……这个世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与人更是千差万别。
但这里便有个“公约数” ,便包含《平凡的世界》等作品里的爱情观或者说元素。
对劳动、善良和思考的重申。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的一个观点,就是人只有劳动才能活得更有价值。这也是这本书给我的最大触动的元素,孙少安为了能读书,而又不想人家知道他是个识字的人而失去工作,在筋疲力尽劳作后偷偷读书的画面很让人感动;李向前断腿后,选择去钉鞋,因为他觉得,只有劳动才可以给自己尊严,尼采曾言:极度的痛苦才是精神的最后解放者,唯有此种痛苦才强迫我们大彻大悟。《平凡的世界》里表述的这些“苦难哲学”有时他就像一个支点,在低谷的时候给我们以无往不胜的勇气,有了这个支点,我们能翘起自己的遥远的梦想,靠劳动!
那个年代农民一辈子最重要最主要的事情就是种地。孙少安先是跟着父亲,随后便和村里同龄的男孩子一块相跟着出山砍柴。小小年纪就学着大人一样,用草绳把柴双套腰一捆,又整齐又好看。来他们家串门的村里人,指着他的柴垛,对她父母夸赞说:“哈呀,这娃娃将来是个好受苦人!”姐夫被抓去劳教家里很乱,孙兰香很小便很懂事,猪喂了,把柴砍了。城里人夸孩子夸学习,乡里人夸孩子夸劳动。
孙少平只是一名挖煤工人,“我面对的只是我的现实。无论你怎样想入非非,但你每天得要钻入地下去挖煤。这就是我的现实。一个人的命运不是自己想改变就能改变了的。至于所谓理想,我认为这不是职业好坏的代名词。一个人精神是否充实,或者说活得有无意义,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通过自己的劳动,他将原本属于官二代的手表、箱子和各种时髦衣服纳入囊中。几个月后,其他人放下了父母的官职所赋予他们的优越架势,甚至带着一种惶愧的自卑,把他看成了本宿舍的权威。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才能成为生活的征服者。不论什么人,最终还是要崇尚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对于这些人来说,孙少平给他们上了生平极为重要的一课—如何对待劳动,这是人生最基本的课题。后来孙少平做了班长,成为铜城矿务局的“青年突击手”。他不全是为荣誉高兴,而是感到,他的劳动和汗水得到了承认和尊重,他看重的是劳动者的尊严和自豪感。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人的劳动和创造才是最值得骄傲的。
“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这是多么强大的正能量啊。
《平凡的世界》的结局不管如何,但是其过程充满了奋斗的力量。只有切切实实去体验生活,生命才能绽放光彩。生活之树常青, 你做好用劳动实现自己梦想的准备了吗?最后,书中还有很多语言朴实,但是充满哲理的句子没有来得及整理,自己概括的也比较片面。我想这本书能给人在精神层面以积极的触动,很值得推荐。
研究历史的可以看看这类书,新生儿不要看这类书!大概了解一下就行。多看先秦类书籍!
整体思想都是“闭关锁国”的产物,中国清朝300多年,是自绝于世界的三百年!清朝大兴文字狱!把中华压抑成了愚昧无知的奴隶和行尸走肉!当2500年前的“自强不息”大众很普遍知道的时候,在近代居然变成了“榜样”?这本来就是很正常的思维,怎么才知道呢?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没有之一,因为我们的文化都是连续了5000多年!世界上绝无仅有!就一份!
清朝灭亡后中华民族开始慢慢疗伤,复苏。1912到1949:压抑的民族大爆发,各种思想空前繁荣,仿佛看到了“先秦”时代曙光。但汉文化还是没有真正复苏,有人居然要灭亡汉字。
1949到1989:分几个批次逐步改造。是全体中国人站起来阶段,手段也有无奈之举。但是从清朝阴影中彻底解放了,即使有文化缺失后遗症,但也是功勋卓著!
1990到今天:中国全面爆发,各民族的学识和世界视野空前开阔,经济爆棚增长!华夏儿女再一次站起来了!
古今中外能把14亿人民的视野从青铜时代一直提高到信息时代也就是新中国,我们是整体意识,不为少数人服务。
后时代,相信我们民族的华夏文化会逐渐复兴的,满清遗老把持的艺术界长不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天一生活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iyigo.com/baike/9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