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法中的落款部分,其实是一个逐渐发展完善的过程,它里面的规矩和格式也是逐步建立起来的。
所以需要我们去了解它的发展过程,然后再去建立一个对于落款格式的认知,就会容易一些。
落款的发展过程
比如秦汉之际,书丹者多不题自己的姓名,也就没有所谓的落款。
到了魏晋,间或有在最后写上书丹者和镌刻者姓名的,但也没有形成落款的格式,只是附在正文后面而已。
而到了隋唐,大量的官制碑文是习惯于把撰文者和书写者的姓名和官职写在前面的,也不太注重落款。
所以无论魏晋还是隋唐,只有平时书信手札这一类私人往来的书作,才会基于礼貌而有姓名落款。这是落款最初的雏形。
一直到宋代,也没有特别注重于落款的格式。一个很大的原因是那时还没有文人制印的风尚,所以书法仍然是限于日常应用,而没有形成特别单独的落款规矩。比如宋四家的信札,落款都比较随意,和晋唐没有太大区别,有许多基本是不落款的。
比如米芾的许多书作是没有落款的。
而黄庭坚和苏轼的落款也都很随性,简单。
真正对于落款的考究,其实源于篆刻的兴起。在元明以前,文人没有制印的传统,大多是专门的制印工匠来完成的,一个是玉质较硬,一般人刻不动,二来匠人审美不高,所以印文的审美尚未形成。
从元代的画家王冕首次尝试用花乳石来刻印,文人打开了一条新通道,那就是以石代玉来刻印。因为石质较软,容易篆刻。之后经过明代文征明之子文彭等人的推动,逐渐形成了文人制印的风尚。到了清代,篆隶的复兴使得篆刻达到一个顶峰。
从此,书法除墨色之外,又增添了一抹动人的朱砂红,审美之上又前进了一步,然后逐渐形成了落款与用印的规矩。
所以落款格式的完整并且形成一定的规矩是由元始兴,到了明清才真正成熟的。
落款的基本规矩
落款最基本的规矩有:
- 起首低于正文
- 书体不得高于正文书体
- 有穷款与富款之分
- 用印有讲究
首先,落款的起首一般要低于正文。
这里有一种自谦的文化内涵,因为落款中有自己的名字,所以不能过分抬高它的位置。
此外,对联的落款一般以腰部向下为宜。具体视其长短而调整。
其次,落款的书体不能高于正文的书体。
这一般以篆、隶、真、行为次序,古厚而今薄,所以楷书的正文不会落篆书的款,这样会很奇怪,好比儿子骑在老子头上。所以一般要么落款与正文用同一书体,这样显得端庄一点,要么落款低于正文的书体,习惯多以行书落款。
上图是落款与正文同体的示例。会显得整齐而庄严。
上图是隶书的正文,行书落款。行书落款为最常见的落款书体,但写的不好也容易流俗。
其次,落款有穷富之分。
穷款短小,富款较长。最穷的款仅留姓名,富款则有题跋后记的内容,可以非常长。
这根据个人当下的感觉来发挥就是了。比如只是应酬之作,漫不经心,只落一个名字也就可以了。假使写的非常满意,心潮澎湃,那么多写一些落款的内容也是很正常的。
有的人文化水平不高,还学别人落长款,可是文辞粗鄙,这就反倒是画蛇添足了。这也需要注意。
最后,用印也有讲究。
落款用印一般以单印和两印为佳,不必更多,反增累赘。
用印如果是单印,一般为姓名章或者斋号章。落款不太用闲章。
如果是双印,则为姓、名单独分开组合的章或者姓名章与斋号章做为一组,姓在名上,姓名在号上,以显主次。
而双印一般以朱文印在上,白文印在下,这是因为朱文较细,放在下面则有头重脚轻的感觉。所以习惯上以白文印压脚,放在下面,显得更稳重平衡一些。
至于印章的位置,一般在落款文字下面,两章与文字之间各留一个章的空白。如果位置不够,款写到最底了,那么也可在左侧另起一行来单独钤印。
总结
落款的格式并没有完全一定的规矩,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灵活的调整。
比如实在没有地方了,印压一半在字上也是可行的。落款空间不够,调整款字的大小,以实当虚,不使画面显得太满,也是可行的。
所以说,了解了一般的规矩,还需要根据实情来规划布局,多思考,多尝试,以求落款为整幅作品增添一份美感,而非形成累赘。这是学书法绘画的人需要注意的。
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一般要落款、盖章。落款,在章法的处理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不单是对作品作注,同时还有补救点晴的功用,能表现出作书者的修养水平来。当然正文是作品的主导,但落款的成功与否,会成为作品是锦上添花还是美人缺目的关键所在。
落款可对所书文意的出处作注释,也可写上创作体会,文章理解,或只落名款说明书者,但无论哪一种都是整体作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题款位置一般视格式和正的需要而定。由于款字是创作的最后结尾处,文意和作品的正文并无直接关系,所以款字可以在审视正文的各种得失关系后再落笔。同时也因和正文文意不同,字数多少、大小、疏密等都可自由调整,所以在审视正文的轻重关系、黑白分割的得失之后,作或长或短或大或小或轻或重的调节性题字,像秤砣一样调节着作品的各部关系。
最后,如跋语较长可加上“识”、“记”、“志”等。书写地点常可不写,若需表示,可写出斋名,或古雅的地名,如“金陵”、“海上”、“榕城”、“武林”等等。如是旅途经过之地,前面可加“次”,如是长期居住地却非故乡,可加“客”字。落字内容多的,甚至可以写一段心得或者引录一段诗文,这都要根据内容章法的需要而安排。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天一生活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iyigo.com/lifes/13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