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拍卖放在淘宝上,至少解决了一个常年困扰我的怨念:那就是我终于能清楚地看到,中国有哪些法院在卖东西,在卖些什么东西了。别以为这很简单,这些在以前信息分割的年代根本做不到。
类似厂房、资产、存货之类的东西可能还和普通老百姓离得很远。但还有汽车、房子这一类拍卖是很有利可图的。豪车卖出旧车价是常有的事,房子更甚。目前因为知道的人非常有限,拍出的价格相比市场价格是会便宜不少的。在现在这个疯涨的市场上,总价差一点点就抵得上好多年的收入。
其实本来是个人也都知道,司法拍卖的房产价格几乎都会低于市场价格。因为法院在把抵押物以公开竞价的方式卖与出价最高的竞买人时,抵押物的公允价值通常都会超过主债权的担保额。而且司法拍卖的房子一般通过评估机构的估计来设置起拍价,评估价也会相对滞后于这次楼市涨价。
但问题是,在有网络拍卖以前,有几个人能经常看见法院的拍卖公告?
我甚至怀疑,这类拍卖信息的传播音量被人为压低了。
为次我还特意让人打电话给法院问过:“你们法院拍卖的广告到底在哪里啊?”对方给我的回复是:不动产的话,可能会在不动产附近贴公告。但问题是,作为一个有意向通过拍卖途径购置房产的人,难道要我每天满城市转悠,到每个楼盘附近蹲点等法院来贴拍卖公告?
对方又说:你还可以在一个叫人民法院诉讼资产的网站上查询。然后我试了一下,主页正常显示就花了5分钟,再点子目录立的地方法院页面,卡死了。也许只有在一些已经没人读的地方性报纸的犄角旮旯里,能看见一些司法拍卖公告,于是从理论上来说,这些拍卖在开始竞拍以前都“公告”过了。但这种公告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公告效果。大量手握资金的不动产投资者依然被蒙在鼓里。
一部分所谓的“拍卖”就在这样几乎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开始了,最后拍出的价格如何自然可想而知。信息持有人一旦与拍卖公司和竞买人结成利益共同体,低估贱卖、缩水贬值也就是可期的事情了。据说还有专门的产业链,有些专门的司法拍卖户就是利用信息垄断,通过低价取得标的再转手出售狠赚一笔。
比如有些人通过指定评估机构或拍卖机构,可以收取评估费回扣和拍卖佣金回扣,故意压低估价及成交价,为预定的买受人谋取暴利。或者拍卖行、拍卖师与买方串标不叫价,导致流拍。第一次流拍后,降价进入第二次拍卖。(动产可以拍两次,不动产可以拍三次)如果都流拍的话,就进入变卖环节。流拍和变卖意味着拍卖物的贬值。在这种情况下,垄断了信息就等于垄断了发财的机会。
所以时不时就会听到有人想要打探“法院里有没有朋友”,因为有朋友就意味着有信息。而信息的原本垄断者,也一定会想尽办法阻止信息的流通——一旦拍卖的参与者增加,成交价格会越来越趋近于公允价格,垄断信息源的套利行为也就被终结了。
尽管楼里有法院的朋友并不觉得水深,但这么多年来包括我和我身边的普通人很少能看见法院的拍卖广告这是个事实。
在过去那种委托拍卖行进行的拍卖中,部分法官和拍卖行的确存在着较大的寻租空间,传统司法拍卖容易出现私下拍卖、定向拍卖、职业控场之类的情况。落马的最高院副院长黄松有、湖南和重庆高院的 院长,都曾涉及司法拍卖违规行为。近年民事执行领域的腐败据说有七成发生在资产处置阶段,最高法之所以要力推网络拍卖,一定是有这方面考虑的。
改成在网络上进行司法拍卖,现在已经可以做到包括身份认证、保证金缴纳、竞价在内的环节都由系统自动操作,人工无法介入。从项目公告,到付保证金报名、参与竞拍、支付余款、结算交付这些流程上来看,拍卖流程只会是越来越透明。
更重要的是,至少现在在网上这么一搞,拍卖标的物的覆盖范围扩大了,有厂房、机器、写字楼、各种打包资产,这些东西在展示期能吸引来大量关注。原来那种“调低音量”的人为信息压制变得越来越不可能。而且不受地域限制地扩大了竞买人范围, 意向买家还可以在拍卖过程中随时进场,也可以大大提高拍卖的参与率。最终成交率提高了,才不至于让流拍成为一小部分人低价取得的理由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天一生活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iyigo.com/lifes/18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