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鹌菜是农村田野最常见的一种杂草,叶子蛮大的,尤其是贴地面的叶子。它开黄色的花儿,花不大,但是很别致,花后的果实上一层白色的茸毛。
黄鹌菜也是可以吃的野菜,没有抽出地上茎的时候,很容易错认成是荠菜或是蒲公英。
一、黄鹌菜识别
1.1黄鹌菜叶子识别
黄鹌菜是菊科黄鹌菜属一两年生常见杂草,茎秆直立且较高,上面开着黄色小花儿。它的叶子有两种。
一种是贴近茎基部的,倒披针形或提琴状羽裂,叶子顶端是比较宽且大的;贴近叶柄的裂片小些,也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而稍不同,比如有些落叶覆盖的叶子,可能会是全缘的。
这些基生叶大部分簇拥在它的茎基部,而且大多数都是这种叶子。另一种是极少部分的茎生叶,也就是直立的茎秆上长着的叶子,比较稀疏。
它的嫩苗很容易跟荠菜混淆了,相对而言,黄鹌菜的叶子颜色要浅一些,看起来更鲜嫩,而且宽且感觉有一点儿薄。上图的黄鹌菜是我家小院里自己长出的,长得旺盛吧,荠菜是在野外拍的,对比看下两者区别。
1.2黄鹌菜花的识别
黄鹌菜长到一定程度,会抽出地上茎,有点紫黑色,直直的往上长。地上茎上有的有叶子,有的干脆连叶子没有,有的茎会有分支。
茎的顶部开出黄色小花,这些小花大多是好几朵扎堆在一起,它们分别有细细的花柄(头状花序)。跟蒲公英相比,它的花小多了,而且是这种头状花序。
黄鹌菜跟蒲公英最好识别的就是地上茎和花了,蒲公英没有地上茎,基生叶中间抽出花茎,顶端一朵稍大的黄花,而黄鹌菜的地上茎会抽出很高,土壤环境好的,长到一米也不新鲜。
黄鹌菜还有一个很好的识别技巧那就是,它的茎、叶折断后,都会有白色的乳汁流出。
二、黄鹌菜生长环境
黄鹌菜在我国分布很广,常见于农村山坡、荒野、林缘、沟边,一些草坪中也常见。黄鹌菜夹杂在草丛中,一般不容易区分,但是抽出地上茎然后开花,这时候就特别出挑了。
黄鹌菜的适应能力很强,有的墙根的背阴处还能见到呢。一般情况下,温暖湿润的环境下,它长得会比较高大。
三、黄鹌菜药食两用
黄鹌菜也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野菜,它含有的丰富维生素、矿质营养和膳食纤维,一般采摘了,开水焯一下,然后用凉水浸,差不多了可以凉拌或是清炒,做馅也可以。
明朝的植物学专注《救荒本草》(卷五十九菜部)中记录过黄鹌菜:
“黄鹌菜,生密县山谷中,苗初塌地生。叶似初生山莴苣叶而小,叶脚边微有花叉,又似孛孛丁叶而头颇团;叶中撺生葶叉,高五六寸许。开小黄花,结小细子,黄茶褐色。叶味甜。”
救饥,采苗叶煠熟换水,淘净,油盐调食。
另外,黄鹌菜全草可入药,清热解毒、利尿消肿。不过大多数情况下,它就是一株不起眼的杂草,作为野菜是,不如荠菜或蒲公英吃得那么普遍。
欢迎关注“漫行草木间”,喜欢记得转发。草木心,乡间味,细细品,漫漫行
一,黄鹌菜是什么植物?
名称及分类:黄鹌(an)菜是一种菊科黄鹌菜是一年生草本植物。
分布和用途:分布于我国北京、陕西、甘肃及以南部分省区。它的主要用途是嫩叶可以食用或者作饲料用。
外形特点:茎干高二十到六十公分,基部和上部分叉;基部叶片长圆形、倒卵形或倒披针形,琴状或羽状浅裂到深裂,长十公分左右,最宽二公分,顶生裂片比侧生裂片大,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
侧生裂片向下逐渐变小,边缘为深波状齿裂。头状花序小,含有小花十多朵,排列成聚伞状圆锥花序,舌状花黄色,四到六月开花。
瘦果纺锤形,棕红色或褐色,稍扁平,冠毛白色,五到九月结果。
这个植物容易与苦荬菜属的山苦荬、苦荬菜等混淆,注意黄鹌菜的叶片开裂程度与苦荬菜属植物完全不同。
二,黄鹌菜的生长环境
从水平分布看,主要在华北以南,西北只有陕甘有分布,西南各地都有,华南和华东部分省区有分布。垂直分布在海拔六百公尺到二千二百公尺之间。在干旱的山坡、山谷、田间、荒地有生长,在湿润的林间草地、林下、山沟林缘、河谷沼泽地方也有生长。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天一生活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iyigo.com/lifes/28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