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问的很宽泛,不知道你究竟对于什么敏感,敏感的刺激环境或者刺激物是什么。
单纯从问题本身看,你现在很迷茫,似乎是在发生什么事之后,你对自己的反思,反思的结果是你敏感,因为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没有自我,使得才发生不好的事。
或者是,在很早以前,有人指出过你的问题,指出的内容是,你太敏感,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当发生事情之后,你的大脑会自动回忆起别人对你的评价,于是,你就开始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敏感的人。
然后你学到的知识是,太敏感,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是需要找到自我,于是你又将问题从“敏感”“在意别人”,转移到了“寻找自我”。
通过问题,看到你的无助,和向改变的愿望,也能想象你,每次觉得自己敏感,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想克服又做不到的痛苦,在这样不断的自我攻击之下,你极力的想要获得答案,但又无能为力。
其实,你知道吗!你全想错了,每个人都有自我,找到自我绝不是克服敏感的方法,你的反思,只是将问题转移了而已,根本不解决问题,所以,你会被痛苦纠缠。
敏感和在意别人看法背后的动因是是一致的。核心原因是,你的注意力一直停留在自己身上,而且是停留在自己认为的缺陷上,你打心眼里认为自己这个方面是有缺陷的,并且你打心眼里觉得这个缺陷不好,会影响自己。
所以,你的全部精力都用来保护这个缺陷不被发现,在这样的心理驱动下,你的潜意识会一直在后台工作。当发现外界有关的信息时,潜意识会第一时间保护自己,并且做出行动,而潜意识做出这个敏感反应的时候,意识根本就来不及阻止,所以,事情过后你冷静下来之后,才会看到当时的反应是错的,又后悔不已。
这就是你敏感和在意别人,的行为发生的背后的动因。
当看到问题了,就很容易看到你错在了哪里,就知道怎么改。这里面核心错误就是,当你认为自己哪里有缺陷,不接纳自己的问题时,就必然会掩藏,紧跟着出现身体形成的自动保护反应。
身体的保护反应就是,潜意识时刻工作,时刻捕捉外界有可能发现你缺陷的信息,一旦发现,就立马做出保护反应。
所以,要根治你的敏感,绝不是“找到自我”,找到自我背后有它独特的动因,里就不讲了。
而要根治你的敏感,只需要你大大方方的接纳自己的完美和缺陷,自然就解脱了。
很多时候,问题为什么一直纠缠我们,其核心是没有找到真正的问题,一旦找到真正的问题,解决问题就很简单,只需要“一念之间”就好。
其实在意别人的看法,根本来讲是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换句话说,我们只想在别人眼中做好人,不希望别人说我们不好。
再精简一下,我只想做好人,不希望自己不好。
我时时刻刻是个好人,我没有一点不好的地方。
通过这句话,可以分析几个层面:
1、完美主义。对自己要求太苛刻,总想尽善尽美,理智上明白人无完人,没有绝对完美的事物,但是潜意识不放过自己,总想要更好一点,再好一点。这可能跟原生家庭有关系,想一下从小是不是不被认可,总被否定,总被要求做到最好?从这一点来看,确实是失去了自我,因为其实一直是活在别人的要求中,不是按自己的意愿来活。每个人自己的意愿一定是抛却外界的评价,只要自己幸福快乐。所以从当下就调频,不管处在什么境遇,把内在频率调整到开心喜悦中,这一点需要自己不断感受不断去实践。
2、只在意自己的人设,忽略了周围的真实关系和情感。世界是相对的,任何好坏的定义其实都只是对比出来的。我看到一个快饿死的流浪汉,不管不问,视若无睹,我够冷血吗?如果我旁边有个人反而还嫌弃流浪汉,对他打骂撵他走呢?相对比起来我反而是比较善良的人。换个场景,同样是这个快饿死的流浪汉,你给了他一个馒头,你是好人吗?假如有另一个人直接把他带到饭店饱餐一顿,对比起来你就是那个抠门的人。把这种对比的方法用在我们周围亲近的人际关系上,当我们想要表现得特别好,其实潜意识是想让对方不够好,这种是竞争关系,而不是合作或者正向链接的关系。从这个层面来讲,恰恰是太过于自我,把自己看的太重,而轻视别人。这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傲慢心”。有句话:“乐得享受别人的好。”所有人都比我好,我乐得享受别人创造的好。这是意识和思维模式上的转变,能做到这样才能让人生真正轻松下来。从实际出发,就是多看到别人身上好的地方,把对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别人的身上,当发现别人的优点时及时表达,语言、表情、眼神都可以,坚持下去就发现不光自己不再那么敏感了,人际关系也变轻松和谐了。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轻松和谐的关系也会让自己放下敏感。而吸引力法则也注定了,当我们对别人总是充满善意,别人对我们也会回馈同样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3、从以上两个层面引发第三个层面:存在。存在感是人类古往今来各个学科研究的统一命题。我们会死亡、消失,所以我们的存在就被尤其的看重。如何获得这种存在感?通过别人的“小(坏)”,来凸显自己的“大(好)”?通过不断的做,不断留下痕迹,来显示自己的存在?我们的存在需要证明,还是本身存在就是存在?换句话说,我们通过一个结果,一种现象,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还是我们自己真实的感受让我们有种踏实的存在于当下的感受。我们与当下的链接,与其他人在一起的感觉,在环境中真实的触觉、嗅觉、听觉、视觉…真实的感受让我们有不虚度时光的意义,有踏实的存在感。
4、真实。看了以上几点,不知道你的心境有否转变,如果感觉心打开了一点,可以试试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每次做了一点什么事,当不确定对方的感受时,及时的去问对方,听听对方真实的反馈。这个过程中对对方的反馈不评判,不表现出满意,也不表现出否定,放平心态,才能听到最真实的反馈。在这些最真实的反馈里你会收获很多,也许比你想听到的答案还要多的多的新发现。
最后一步是最简单的,也是最难做到的,所以为什么放到最后。只有心境转变才能做的自然。
最后推荐一本书给你《被讨厌的勇气》。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天一生活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iyigo.com/lifes/34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