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说一说鱼尾纹是什么原因形成的:
1、天生鱼尾纹:有很多人都是天生的鱼尾纹,其实就是天生的皮肤比别人的要松弛,不仅鱼尾纹,身体容易长皱纹的地方都会比别人的要严重。
正确做法:需要长久的日常保养,因为是天生的皱纹,所以用自己的一些方法手段不能完全消除,如果自己实在不能忍,建议去医美行业看看,不过有风险,一定要提前查好,谨慎选择!
2、衰老型鱼尾纹:是因为身体机能的衰老,导致皮肤基层的弹力纤维逐渐老化,皮肤失去弹性,在笑、动的时候,肌肉牵动皮肤造成的鱼尾纹。
正确做法:最好的做法就是长久补水保湿。这是人的正常生理状况,可以通过长期保养的方式改善,现在很多化妆品,都有抗衰老的作用,比如丸美,就做的很好。
3、皮肤氧化造成的鱼尾纹:受到臭氧或者其他氧化因素,造成皮肤胶原蛋白断裂,对皮肤表皮的支撑作用消失,导致表皮不均,甚至塌陷,皮肤就会变得暗淡、松弛、干燥、和出现细纹、鱼尾纹等皱纹。
正确做法:抗氧化。抗氧化现在有内服外用的两种方法,外用的可以使用抗氧化护肤品,比如樊西;内用的可以通过吃一些胶囊来补充,主要是补充身体的胶原蛋白,所以也可以选择吃一些含有胶原蛋白的食物,比如猪蹄、猪皮等等,食疗安全可靠。
4、其他原因:眼周皮肤角质层薄、脂肪层薄、皮脂腺分布少,干燥、寒冷、洗脸水温过高、表情丰富、生活不规律、吸烟等均可导致纤维组织弹性减退,从而加速眼部鱼尾纹的形成。
正确做法:使用眼霜和眼贴。眼霜使用温和保湿类型的,先修复过薄的角质层和皮脂腺;每天用眼贴主要改善眼周皱纹,可以用温和的带有医用性质的眼贴;涂抹脸部,一定要水、乳、霜都用,很多女生为了省事,省去了霜的步骤,但是在保湿的作用中,霜不可缺少。
首先——我选用了自己觉得比较好用的眼霜,每天涂抹眼霜,而且很大量,所以3年来,用了很多种眼霜,AHC、科颜氏、资生堂、雅诗兰黛……就是越来越贵,之后觉得,雅诗兰黛在修复方面还是挺不错的,因为经济不允许我再进一步的买眼霜,后来也一直用的雅诗兰黛。但是我之前用了一个眼霜,小众的牌子MIZON,韩国的,感觉这个真的挺好用,我用了两罐,就是抗皱修复的那种,而且不贵,算是大牌代替了。
其次——因为我的眼角皱纹是皮肤角质层太薄,所以我在修复了一段时间之后,才开始用眼霜配合手法按摩眼部。方法:逆着眼纹的方向均匀的涂抹眼霜,手指轻柔打圈,涂抹均匀之后,用手指按压眼周穴位,每个穴位10秒,之后再逆着眼纹的方向轮刮几圈,直到眼霜被完全吸收即可。
然后——感觉皮肤状态好了一些之后,开始选择用眼贴,眼贴我也用过很多,魔盒、透真、WIS等等,但是没有发现什么好用的,甚至有些没用完我就不想用了,直到发现了它,一代宗师黄金原液眼贴,这个是我至今发现的最好用的眼贴,凝胶质地,紧贴皮肤,提取了金箔中的黄金粒子,萃取了多种本草精华。我仔细分析了成分组成,发现黄金粒子含有的伽玛比玻尿酸的保湿程度高十倍,让我感觉很安心。
然后——防晒做到底,这个应该也是我现在眼纹好很多的一大原因,防晒可以隔开很多外部刺激,阳光啊、风沙啊什么什么,春夏秋冬无一例外,我几乎把防晒霜当成了妆前乳用,然后效果也是很好的,我一边保护,一边修护,现在的鱼尾纹几乎没有。
最后——多吃含有胶原蛋白的食物。就是因为要改善鱼尾纹,我才开始吃猪蹄、猪皮这些东西,后来发现真香!然后出来这些,还吃一些抗氧化的胶囊,因为又一次听专家说的“胶原蛋白粉没有用”,就放在了心里,后来觉得食疗很棒了,改善整个人的状态,而且吃了好吃的自己也高兴。
这些经验都是我自己积累出来的,全部是我觉得很有用的东西,尤其是后天形成的原因,做到这些就可以改善甚至是去掉鱼尾纹。只是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吧!坚持做到这些才会变美丽。
鱼尾纹是人脸上比较早出现的皱纹,它可以分成两种状态,一种是动态型的,也就是你做表情时肌肉挤压皮肤出现的皱纹;另一种是静态型的,因为皮肤反复挤压折叠,再加上衰老导致皮肤胶原蛋白减少、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减弱断裂,慢慢变成不做表情依然会存在的静态皱纹。
▼动态性鱼尾纹
改善方式:
对于动态皱纹,可以注射药物抑制肌肉的运动,让肌肉暂时性萎缩,使其不再挤压皮肤从而减少动态皱纹的产生;一般1~2周效果就挺明显了,可维持4个月左右;如果想比较持久维持效果,可以提前定期进行注射,这还可以延缓静态型鱼尾纹的产生。
后期的静态皱纹除了注射治疗外,还可以配合使用玻尿酸、脂肪胶进行填充,可以有效让凹陷的皱纹变平;其中脂肪胶含有许多未分化的细胞,可以生成成熟细胞填充,效果更持久理想。
还可以做一些光电设备抗衰老治疗,比如热玛吉、超声炮、超能射频等等,这些都是目前比较理想有效的抗衰老方式,它们主要就是通过热作用刺激真皮成纤维细胞活性,继而促进胶原蛋白大量生成,弥补老化和缺失的部分,让皮肤再重新变得紧致有弹性,也使皱纹较少减轻,按皮肤科医生制定的方案治疗会得到很好的效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天一生活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iyigo.com/lifes/35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