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起小津安二郎的缓慢静默,黑泽明的浓郁深沉,北野武最令人喜爱的莫过于他幽默的特质。这当然得益于他初出道的漫才演员身份(即日本的对口相声),他将这种逗乐观众的幽默放进了电影中,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北野武叙事”。
要想领略北野武的这份幽默,先就要选择几部带有典型喜剧风格的作品。其中首推《菊次郎的夏天》,这是北野武成为导演约十年的作品,各种技法相对成熟。故事内核和情感表达也更为丰沛,北野武饰演的小混混陪伴着一位丧父的孩子踏上寻找妈妈的路途。一路上的戏谑笑闹,小混混的算计和无赖与孩子的天真和忧伤形成强烈反差,加上路途中的各种趣事,让这个夏天变得生动而美好。
另一部《性爱狂想曲》则更是将戏谑发挥到极致,为了拥有幻想中的“车震”,青年不惜当演员、抢劫银行,甚至让年迈的爷爷去割肾,然而现实却总是不停地嘲弄和打击他,直到最后北野武扮演的科学家出现,原本以为有了转机,结果却将故事引向了更大的疯狂。
从这两部作品便可以看出,北野武的幽默并非目前银幕上那些装疯卖傻癫狂型,而是在暗沉背景之上的无奈和乐观。在引发观众开怀之后,常常引发更深的苦涩回味。
这便要提到《那年夏天,宁静的海》,这是北野武的早期作品,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北野武内心深处的柔情与人文关怀,聋哑青年学习冲浪的励志故事,弱者的相互陪伴和依赖,北野武保持了少有的温和,细小的幽默搭配着久石让的钢琴,在湛蓝的海面上漂浮,尽管努力向上的精神鼓舞人心,但命运的嘲弄和压抑又让人极为伤感苦闷。
这便是北野武黑色幽默的“精神内核”,即人生和宿命的无情嘲弄。无论那些小人物的尴尬、穷困、走投无路带给我们多少的欢笑,但在观影之后回顾自身,我们不也是同样值得取笑的蝼蚁?失去父亲,母亲也避而不见,无论菊次郎怎么耍宝戏谑,孩子的悲惨遭遇才是电影暗藏的底色;《坏孩子的天空》关于时间的流逝,从潇洒少年最终被打磨成普通中年;《奏鸣曲》、《花火》中因为绝症做出的孩子气决定,依靠暴力来扫清障碍,不正是对抗命运和虚无的唯一方法。这种个体对命运的对抗,让我们想起那句名言:真正的英雄主义,是在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我们以暴制暴,我们苦中作乐,我们沉默哀伤,不都是对冷漠的造世者完成最卑微的抗议吗?
《座头市》和《玩偶》,北野武尝试着严肃地讲述爱情和历史,恍惚之间看到了黑泽明的影子,但这毕竟不符合他的本性,因此口碑都不甚佳。直到回归《极恶非道》,我们才又看到那个熟悉的面孔,看到那张粗糙、愁苦、平庸,但却对人生露出一丝嘲讽微笑的脸。
北野武曾参加《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计划作品,在他的三分钟段落中,一位放假去看电影的小青年,却遭遇各种意外,直到电影院被烧,他才骑着自行车慌张离开。尽管这样,故事依然充满着欢乐。这可以看成北野武一贯的创作态度。无论命运给予了我们什么,我们都要微笑着,寻找哪怕一点点快乐和安慰,借此来支撑自己继续勇敢地生活下去。
他的电影有:
1989年 《 凶暴的男人》
1990年北野武主演小水一男执导的《摘星》,并担任制作人,9月发表所执导的第二部作品《3-4×10月》,这也是他第一部独立编剧的作品,获得日本电影导演协会颁发的新人奖。
1991年10月北野武执导的第3部作品《那年夏天,最宁静的海》获得日本电影蓝丝带奖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
1993年6月北野武献上了第4部作品《小奏鸣曲》,并主演影片《教祖诞生》。
1995年2月在车祸前就已完成的第一部喜剧片《性爱狂想曲》问世
1996年7月北野武第6部作品《坏孩子的天空》
1997年9月,他所执导的第7部作片《花火》《菊次郎的夏天》
2000年执导《大佬》,
2002年执导《玩偶》一片
2003年第11部作品《座头市》
2005年的《双面北野武》
2007年《导演万岁!》
我比较喜欢《菊次郎的夏天》和《坏孩子的天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天一生活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iyigo.com/lifes/36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