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超越动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发明了语言文字,让前人的经验可以流传下来,前人代替你去经历事情,思考了,然后有了结论,一代代的积累,人类建立目前的社会。
读书有什么好处?我们从几千年前甚至几万年前的最初谈起。
人类的本质在大脑进化定型之后,基本就已经定了,基于人的基本属性——就是我们现在的基本属性——人要成熟,要获得提升,途径只有一个:反复经历事情,利用思考,获取经验。即便未来,事情也只能这样干。
人类超越动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发明了语言文字,让前人的经验可以流传下来,前人代替你去经历事情,思考了,然后有了结论,一代代的积累,人类建立了目前的社会。
读书的意义,就在于获取他人的经验,例如我们看小说,通过模拟一段“经历”,在这段“经历”里思考,获取营养,当你在同样的事情上模拟了十次八次,终于遭到一件真的事情时,心里至少能有个数。
古代人读书是为了什么?
通过读书,获取了比别人更多的经验,由此成为统治阶级,自然而然地会产生优越感,会瞧不起他人。在近代受到了抨击,更值得一提的是,“文人”拥有更多社会经验,更懂得社会的残酷,当事情压过来,他知道后续有多可怕,容易软弱迂回,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文人没骨头,是真的、没法否认的一个相对属性。
现代人读书是为了什么?
我们的过去叫了太多次“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臭老九”,恍然间只要有人民最好没文人,可是走到现代社会,信息爆炸,书已经到处都是了,我们谁没看过书?谁看不到书?谁看了书以后还能产生真正的阶级差异?
但人的基本属性没有变,要更成熟、更懂事,你就需要更多的经历,更多的思考,更多人生的横向对比,你是个人你就取不了巧。
在现代社会厌憎读书的人,恕我直言,是那种真正懒惰的人,他们不去看书,不去提升自己,却依然认为,自己面对某些复杂事情时,能有天然的正确,他们更喜欢不动脑筋,不去努力,却依然比得上那些聪明的、努力的、不断进取的人的这种感觉,可是比不上的。
关于读书有以下几种好处:
1、阅读可以代理“阅历”,但所得必须乘以思考,也就是说,聪明人可以从书中获得更多,这是无法避免的。
2、阅读并不能完全取代“阅历”,你在书中阅读某段经历,不断思考,这个思考落到实处,要在现实中对你有益,仍旧要经历一件确实的事件,在这件事里,你可能仍旧手忙脚乱,但如果没有看书,你可能会手忙脚乱十次八次,然后才获得正确的教训。
3、阅读基于每个人性格的不同,是有开窍这回事的。譬如你漫无目的地看书,在书中经历了一百次,对于现实中需要阅历的缩短,可能只缩短了两三次,但是通过不同书里有目的的横向对比,我们可能更容易找到正确的人生教训,成熟得更快。
那些精英学校,因材施教的大学,能干的就是这种事,但只要肯读书,仍旧存在超越的希望。
4、现代阅读的本质,就是取代“经历”的一种取巧的手段,经历一件事,要花上十天半个月,可能还没办法找到感悟,但十天半个月,你可以看上十多本书。
在这个过程里,我们面对这个世界,提升自己的过程,就是不断地“经历”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利用每一段经历进行交叉对比,最终找到这个世界的方法论。
这本书里说了一个道理,那本书里说了一个,为什么两者同时存在,你可以找到更细的解法和说法,经过更多的对比,你能找到放诸世界皆准的法则。
5,个人的一点经验:确定目标,求解方程。例如我们看孔子的《论语》,我们要确定,孔子的目标是“培养君子,建立大同社会”,他面临春秋时期的现状,那么《论语》的本质就是,“在春秋时期如何达到大同社会的一些设想”,这个方程的解法中,存在孔子整个人的逻辑架构,如果能看懂这些,如果他面临的是现代社会,“在现代时期如何达到大同社会的一些设想”中,解法必然会不同。
看书,抽取写书人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架构,那么在面对事情时,我们将拥有无数的横向对比,这是阅读最根本的一个目的,不在于学会前人的鞠躬作揖,而在于学会他们的逻辑内核。
现代社会打掉了过往的阶级,但是智慧的阶级仍旧存在,在可见的未来依然会存在,它简单的表现在:聪明人办一件事情能更快地找到办法,笨人办砸了,阶级在这件事里得以体现和拉升。
想要变聪明成为优秀的人,一是思考,一是看书。这几十年的发展,阶级已经出现了,意识到教育的重要后。
“赢在起跑线上”的概念也出现了,有钱人把孩子放进好的学校,找好的老师,所谓“好”,必然体现在能够协助孩子更快地从书里汲取营养,这些孩子会成为更优秀的人,他们能够在本质上碾压笨人,笨人会成为真正的社会底层。
但比较过往,这个阶级还并不十分的固定,因为书已经满世界都是了,就看你有没有紧迫感了。
世界最终,要靠智慧来指明方向,这个方向很窄,远不如我们想象的宽。但获取智慧的方向,不会再有变化了。
读书就是让我们的大脑一次一次的“经历”,不断地“思考”交叉“对比”,最终获取一个能够适合世界的基本逻辑框架。
要成为优秀的人,可以去经历,可以看很多的书代替部分“经历”。不想被留在了底层,书永远是强大自身的捷径!
看书本来是好事,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情感,提高修养,但如果心态不好,急功近利,就会适得其反,我有一个师兄,一直不断地持诵《楞严经》,但由于心态不正确,经文诵的越多,越加迷茫变态,看谁都觉得对方是魔,一会觉得这儿有鬼,一会觉得那边有妖,看谁都不顺眼,以至疯狂的地步,我跟他说,《楞严经》本来是一部非常殊胜的经典,却被你诵成了魔书,由于心态不正确,任何一部好书,都有可能读成魔书和坏书!
世间大部分书,都和求生技能,以及名闻利养有关系,大家可以在这些书本中,获得一些知识和专业,以此求得生存之道,这本来无可厚非,本来这些书籍当中,就有为人处事之道,也有自然哲学道理,大家可以从中获得一些智慧,但如果心术不正,这些内容就成了谋利的工具,玩世的屠刀,损人而不利己,因此读书的心态极为重要!
还有一类人,求知欲很强,为了获得知识,看很多书,看到后面,满脑子都是书本内容,开口成章,变的非常教条和形式化,思维变的机械硬套,却很少有自己的感悟和见解,反而显得愚昧无知,这样的心态也不正常,应该怎么做更科学合理呢?书自然要读,但也要给自己充裕的时间和机会,体会和思考,同时培养自己善于在生活中多观察,多参悟,多总结,如果感悟到的东西,和书本中的不谋而合,这个道理就近乎于真理,这才算是真正获得了智慧,然后把这个智慧运用在世纪生活中,不仅无往不利,还能时时获得喜悦!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天一生活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iyigo.com/lifes/38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