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如何养生(并保持发量)已经是一个贯穿全年龄层,越来越无法回避的话题。科学研究显示,除了精制的大米和面粉,我们还应多摄入小米、黄米等五谷杂粮。《黄帝内经(素问篇)》中记载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由此可见,在中华民族数千年饮食文化中,五谷一直牢牢占据着C位。
那么问题就来了,狭义上的五谷分别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偏偏是五谷,不是六谷、七谷?五谷,一说是指稻、黍、稷、麦、菽,分别对应:水稻、黄米、小米、小麦和大豆,其中黄米和小米因为产量少,不易消化等原因,已不再作为主食。水稻、小麦一南一北,数千年来一直盘踞在我们的餐桌上,养育出了整个中华文明,但你知道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人还要吃另外一种谷物吗?
菰米,原“六谷”多人聊天群成员。唐朝之前,菰曾和稻、黍、稷、麦、菽一起被称为“六谷”。菰是一种像水稻一样长在水边的农作物,菰米顾名思义,是它的种子。这是一种外表呈黑褐色的“米”,一般在秋季收获。菰米除了能和普通谷物一样填肚子,最大的特点是蛋白质含量丰富。一般情况下,稻米的蛋白质含量只有7%到8%,小米约在9%到14%,而菰米可达到15%,是稻米的两倍。
《本草纲目》中记载道:菰米可“解烦热、调肠胃。”唐朝之前的多个朝代,菰米都是一种非常大众化的主食。那为什么宋朝以后,菰米就几乎消失在了历史舞台上呢?原因是一种疾病:黑粉菌。
沾染上了黑粉菌的菰不再抽穗,也不结菰米,倒是茎部不断膨胀,从筷子粗细涨到擀面杖一般大小,当时的农户一看乐了,吃不上菰米,直接吃茎也行啊。这种被黑粉菌感染过的菰,就是几乎每个南方人都吃过的一种蔬菜:茭白。
茭白吃起来口感鲜甜,特别是清炒肉丝、肉片味道一级棒,于是人们开始把菰当做是一种蔬菜来种植,而不是谷物了,几千年下来,茭白深入人心,菰米却已早已被人遗忘,据说目前中国已经没有人工种植的菰,几乎都是野生的了。
不过想想也确实令人感慨,这几千年来菰米并没有离开过,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进入了人类的五脏庙而已。
平常俗称的“五谷”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不同文献,五谷是不一样的:
1、《周礼·天官·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 郑玄 注:“五谷,麻、黍、稷、麦、豆也。”
2、《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 赵歧 注:“五谷谓稻、黍、稷、麦、菽也。”
3、《楚辞·大招》:“五谷六仞。” 王逸 注:“五谷,稻、稷、麦、豆、麻也。”
4、《素问·藏气法时论》:“五谷为养。” 王冰 注:“谓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也。”
如今,“五谷”已泛指各种主食食粮,一般统称为粮食作物,或者称为“五谷杂粮”,包括谷类(如水稻、小麦、玉米等),豆类(如大豆、蚕豆、豌豆、红豆等),薯类(如红薯、马铃薯)以及其他杂粮。
“五谷”的吃法,因人、因地不同,吃法千差万别,总体来说,中国北方以小麦为主食,南方以大米为主食,其它的有的做粥、有的煲汤、有的做菜,当作各种补充或者改善口味的食材。
你喜欢哪种吃法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天一生活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iyigo.com/lifes/5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