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嫣然解答
其实我也把自己的朋友圈设置为半年可见,我会这么做完全是因为平时发圈较少,担心新的朋友与自己三观不符,以前表达的朋友圈内容会有损我的形象,反正也就随手一设置,也没过多的去想去探究其中缘由。
直到不久前周末想看一部电影,隐约记得有个初中关系好的室友在朋友圈推荐过好看的电影列表,我点进她的朋友圈想记录下具体电影的名称,结果空空如也,只剩一条线,上面有几个大字:朋友仅展示近三天朋友圈。
当时心里一阵失落,那条白线仿佛一下划清了我和她在校时的几年友情。
仔细想想后发现,其实对方的做法也无可厚非,我们很少发微信给彼此,唯一有联系的方式就是评论或点赞对方的朋友圈,当她一旦认定我单方面撕毁了这种关系的纽带,也做出同样的方式用以回击,非常符合人之常情。
当我换位思考了解她的想法之后,一方面自责自己的粗心,一方面又庆幸她的离去,说到底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只能说明我们原本的关系就未到位。
当然一时会有想要删除对方的冲动,不过我忍住了。因为无法查看对方朋友圈便立马删除对方的行为,无非就是一种筛友的行为。如果你们关系已经非常的要好,此刻你的做法或许不是删除对方,而是发微信过去质问对方。所以如果仅靠此点便能筛掉的朋友,说到底也压根算不上什么朋友。
究竟有的人为什么要把朋友圈设置成“仅三天内可见”?估计不同的人会有各自不同的理由。
你为什么设置“三天可见”?
我问过很多人为什么,总结起来大概四类:
一、认真的人:三天前的我过期了
也可能在去年某日我说过什么,而那一天我的哭,我的笑,我的生活,我的寂寞,都只能代表那一天甚至那一刻的我,和现在的我毫无关系。既然已经失效,就不要在那里展示了,免让得人家误会。
二、完美主义者:觉得之前的自己不够好
有人说,成长就是不断发现过去的自己是SB的过程,像我们现在翻看小时候的照片,总觉得那个小孩是怎么这么又土又傻的,简直不堪入目。
大部分人都有完美主义倾向,于是在莫名羞耻中偷偷的把过去藏了起来。
三、神经大条的人:想减轻发朋友圈的压力
朋友圈里,有些人就是天生没心机的人。她们不太把朋友圈当展示平台,而是大咧咧地认为它是自己的生活记录册,便很随性地发些生活点滴。
任性发完,有时也会觉得这些东西不适合给那么多人看。但是删了又不忍心,设置私密又没必要。三天可见,就完美解决了。有了这个设置,就不用每次发动态都前思后想了,更不用担心什么好不好看合不合适应不应该了,反正三天后就遁于无形了,张小龙设置这个功能的初衷,应该也是如此:让喜欢分享的人,可以“无压力地进行展示”。
四、缺乏安全感的人:不希望被了解太多
随意加了个好友,并未想有任何交往。不料某日,Ta忽然发来一句“看了你朋友圈,觉得你是个……的人”。心里不禁莫名一抖,好像在客厅窗外发现一双窥探的眼。
缺乏安全感的人,尤其不喜欢被分析,被翻老底,被坦露于众。但是关掉朋友圈吧,又难免孤独。所以设为三天可见,你可以来了解我,但是一点点就好,不要太多。
世上根本没有绝对坦荡的人
关于圈子,相信删除朋友圈已经成了大家的习惯,每个人的朋友圈都有很多不太相干的人,连楼下送水的大爷和理发店的tony老师都有你的微信,朋友圈太多的人与人之间,只不过点头之交,甚至见都没见过,或者也就说过一句话,说完也忘了删掉,就留在了几百几千人的通讯录里,找也找不见,但是你发的所有的内容都会被他们看见。
加的人越来越多,但真正交心的朋友却没有几个,所以很多人发朋友圈的频率却越来越少。每条朋友圈你都要想很久,能不能发,适不适合,慢慢的都不太想发了。如果屏蔽又会让对方很难堪,所以三天可见,半年可见就成了两全其美的方法。
虽然每个人屏蔽朋友圈都有自己的苦衷和理由,但是这种只能看三天、半年的感觉也许会让人产生距离感。
朋友圈三天可见就好像你同意了我去你家做客,但正当我兴高采烈地进门时,你却站在门口冷冰冰地嘱咐我“除了客厅别的地方都不能进”,你明白这种忽然被推开的距离感吗?
假设一下,如果人人点开头像都是一片“朋友圈不可见”,“仅展示三天朋友圈”你已经压根找不到他了,到了那时候,你会真心感慨,真的好怀念朋友圈那些放飞自我的时代。
不删除朋友圈的人过的更踏实
前两天在头条上看到一段扎心的话:
“以前以为朋友圈很干净或者喜欢都删掉的人很酷,后来才想明白,朋友圈堆成山的人才是真的酷,没用的链接、过时的段子、新欢以及旧爱。他们根本不在乎过去发生了什么,活在现实,看向未来。真正的放下不是绝口不提,而是在回忆涌上心头的某一天,自己还能笑着跟朋友讲讲故事。”
看到这些深以为然,尤其在成年后经历过人事后更能懂这种感慨。有的人把朋友圈删的干干净净,隐藏自己所有的不完美,留给外界一个美好的形象。而有的人朋友圈堆积成山,丝毫不介意把过去不够成熟的自己展示给大众,然后努力面向未来。
相比之下,难道不是那个活在当下的后者更踏实一点么?
有人说这个功能很伤害感情,乍一看确实是这样,就像我俩平时聊着天斗着图,偶然点进你的头像一看,你三天没有更新状态,只留下一条横线。
但是你要知道,就算没有了朋友圈,你们也没有错过彼此的从前、现在,和将来。
真正在乎你的人不会错过你一天的朋友圈
不在乎你的人,你全部可见,他都不会看
2011年微信推出,短短几年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即时通讯工具。微信因为界面简洁、操作简单深受用户的青睐。截止2016年第二季度,微信月活跃用户已经达到 8.06亿。
在越来越依赖网络社交的同时,原先的网络社交似乎在朝着私密化发展。朋友圈作为发布动态、分享信息的平台,初衷无疑是希望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但从分组可见开始,朋友圈开始趋于“圈子”化了,但这种“圈子”化的分组方式在新增好友面前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因为已经发布的朋友圈不能进行分组,新增组员依旧可以看到该条动态。这种没有安全感的情况会随着新增朋友的增多而越来越明显。附带照片的动态还好,可以设置仅自己可见,但纯文字的动态就很麻烦,只能选择删除或者“硬扛”。
这种因为动态处理觉得“心累”的经历很多人都有过,人们在不同社交上展示着不同状态的自己,朋友圈内长辈、老师、领导、同事相对多一点,随之产生的社交束缚只能用分组利器和“岁月静好”式的动态来表达。
当人处于低落、很“丧”的情况时,朋友圈内他人“岁月静好”式的动态会让人不经意地去比较,好像除了自己大家都过的很好,就像某位网友说的一样:“围观别人的存在只会让你加倍感觉自己不存在”,这个时候网络社交带来的及时反馈让人无望而且开始怀疑人生。微信有一段时间推出过关闭朋友圈功能,但是后来这个功能取消了。一些想避免“社交自卑感”的人开始转战三天可见功能,毕竟人偶尔会否定过去的自己。
或许,朋友圈三天可见的设置对用户本人算是一种信息保护,仅三天可见的安全感不会让宣泄情绪的动态成为自己的压力。对于关系好的朋友来说,这种权限设置也不会让彼此疏远,因为真正关心你的人不会通过朋友圈,而是直接选择微信对话框。
话说回来,如何设置浏览权限自己开心就好,没有必要在意他人的眼光,离了朋友圈,谁都可以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天一生活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iyigo.com/phone/24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