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游戏只是一种兴趣
@安定平常心
旅游对下一代人有多大影响?看电影对下一代人有多大影响?打篮球踢足球对下一代人有多大影响?
说实话,如果你问游戏对下一代有多大影响,单单作为兴趣,游戏和上述几个爱好没有什么不同不是么?
现在基本人手一个手机,手机上更是基本上都有游戏,闲来无事就和朋友们开个黑,游戏仿佛已经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游戏就像是个兴趣爱好,也不算是毒害吧
二、游戏是时代的产物
@残boy剑
跟一个快退休的老教授聊天,他问我们现在下课以后都干嘛,我们说打游戏。然后我们问他他大学的时候干嘛,答曰 打牌打麻将。为了打麻将还跟他爸吵了一架。然后我们问他儿子大学呢,他冷笑一声,呵呵,看小说。为了这事跟他儿子又打了一架。昨天他看他儿子和他孙子两人吵架,因为他儿子看不惯他孙子打游戏……
这是一种循环,更是一种时代的推进,从打牌到小说到游戏,都被上一代否定过,它们都是一种兴趣爱好,游戏其实也就是时代推进下的兴趣产物变化,这种变化无法抵抗
四、本质是教育上的矛盾
@匿名网友
手游只是导火索,父母家庭教育环境等等因素更为重要。而且人什么时候都能改变,大器晚成的人也很多,习惯惰性只是极大的增加了难度。
对游戏持抵制看法的,大多是上一代人,教育观念的不同,对游戏看法也就不同。对游戏产生沉迷,喵君觉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制力不足,而一个人的自制力与家庭、教育关系比较大。对待游戏,更多的应该是从孩子本身进行引导,培养其自制力。
手机玩多了,肯定对孩子影响不好。但你视手机为洪水猛兽,连碰都不让孩子碰,也会出大问题。
对于孩子来说,这属于他童年时期的一部分,就像我们小时候的《新白娘子传奇》一样。至今我都没完整地看过这部人尽皆知的电视剧,因为那时我们家没电视,只有一柜子书。可每每跟大家聊起童年时,我还是会觉得缺点什么。
因此,玩手机不是完全不可以,但要规定玩的时间、玩的内容,还要看孩子的年龄。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做“禁果效应”。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要得到手;越希望掩盖某个信息,越能激起人们的窥探欲。这种由于单方面的禁止和掩饰而造成的逆反现象,即心理学上的“禁果效应”。这与人们的好奇心与逆反心理有关。玩手机也是,你越不让孩子玩,孩子越好奇究竟手机有多好玩?为啥爸爸妈妈整天舍不得丢手,却不允许我玩?同时呢,这种压制还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你不让我玩,我偏要玩,想尽一切办法去玩,哪怕去偷!
所以,在教育孩子时,我们不宜硬性禁止,应该善于做疏导教育。比如有多少少女是因为父母的硬性禁止而投入渣男怀抱的呢?如果当时父母没逼那么狠,或许俩人还走不到一起。
孩子可以玩手机,但可不能随便玩,首先我们得规定时间,而且是跟孩子一起协商规定,比如15分钟后主动把手机还给妈妈,如果不能还,那下次就坚决不给玩。
一般不建议让孩子用手机看动画片等视频类信息,不仅仅是因为孩子在看视频类内容时,是在被动性地接收信息,会养成大脑的惰性,不利于智力的成长。还因为这些内容用电视也可以看,没必要离那么近去看手机,影响视力。
电子游戏尤其是那些动作游戏,能让孩子的注意力和感觉运动神经网络的功能性连接增加,表明玩动作游戏可提高孩子的注意和感觉运动功能,即孩子玩得越好,脑子就越聪明。所以,一些益智类的小游戏是可以给孩子玩,而且还有好处呢。但坚决不要给娃玩有关暴力色情的游戏。很多APP都有儿童模式,可以防止孩子看不该看的东西。我们大人在给孩子玩之前要设置好。
另外就是,孩子内心的觉醒力要比我们大人禁止和说服更管用。我经常用绘本来给涵涵讲为啥不能长时间玩手机和看动画片。在图文并茂的讲解中,她确实真正了解了为什么不可以这么做?搞清楚了这点,那孩子就会启动自身携带的自控能力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其实,这个世界对小孩子来说,好玩的东西太多了,我们不用担心孩子会沉迷于电子产品。我觉得那些沉迷其中的孩子,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因为兴趣匮乏。就
像很多大人刷朋友圈
以视频为证,还有一件事:我不是营销号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天一生活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iyigo.com/phone/27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