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胀怎么办(什么是滞胀)

滞胀怎么办?问的比较大,下面我就从我们普通人面对滞胀应该如何应对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滞胀,在经济学中,滞胀指的是经济停滞,失业和通货膨胀同时持续高涨的经济现象,通俗来讲就是物价飞升,经济却停滞不前,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判断现在是否滞胀了呢?那就要从滞胀的定义入手了,滞胀的定义为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即经济停滞,通货膨胀。

1.经济停滞,现阶段我国经济还是保持比较高的发展速度的,最新经济数据显示,我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长6.0%,跟今年前两个季度相比虽然略有下降,但经济保持高速、稳定发展的态势还是有目共睹的。

2.通货膨胀,根据央行最新发布的《2019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现阶段我国不存在持续通胀或通缩基础,我们从注重预期引导着手,防止通胀预期发散,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坚持用市场化改革方法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推动银行更多运用LPR,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

因此,现阶段我国的经济不存在滞胀现象。

未雨绸缪一下,如果遭遇滞胀,我们普通人应该做些什么呢?

第一,现金现金现金,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在滞胀之下一定不要乱消费,要坚决持有现金,以备不时之需。

第二,适度储备生活必需品,保证基本的生活。

第三,减持权益性投资,增加对抗通胀型投资,比如黄金、农林牧渔相关、医疗相关等投资领域。

保存经济实力,才能度过可怕的滞胀!


什么是滞涨

滞胀是一种经济状况,它体现为相对较高的失业率与不断上涨的物价并存。一般认为,针对通货膨胀或失业的宏观政策被认为对滞胀无效。出于这个原因,目前还没有对制止滞胀的最佳途径的普遍共识。

由于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采用扩张性货币和财政政策应对失业率上升,而采用收缩性货币和财政政策来应对通货膨胀,这使决策者陷入了一个两难困境。

滞胀怎么办(什么是滞胀)图1

为什么会出现滞涨

货币和财政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对滞胀无效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工具建立在通胀和失业率不可能同时上升的假设之上。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研究了英国50年的通货膨胀和失业数据,发现物价上涨和失业率上升之间存在着一致的反比关系。20世纪著名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和政府政策爱好者,如保罗萨缪尔森和罗伯特索洛认为,菲利普斯曲线可以用来衡量宏观经济反应,以抵消不理想的经济状况。他们认为,政府可以评估通胀与失业之间的权衡,并平衡商业周期。

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进入了价格和失业率同时上升的时期,它被称为滞胀阶段。面对一个被认为不可能出现的现实,经济学家们难以给出一个解释或解决方案。

滞胀怎么办(什么是滞胀)图2

如何解决滞涨问题

20世纪70年代后,凯恩斯经济学陷入了一个声名狼藉的时期,这导致了供给侧经济理论的兴起。米尔顿弗里德曼在20世纪60年代曾提出菲利普斯曲线是建立在错误的假设基础上的,而滞胀是可能的。弗里德曼认为,一旦人们调整到较高的通胀率,除非解决失业的根本原因,否则失业率将再次上升。他认为,中央银行必须稳定物价,以防止通胀失控,政府必须放松对经济的管制,允许自由市场将劳动力分配给最具生产力的用途。 常见的处理滞涨情况的措施包括结束扩张性货币政策,允许价格在市场上自由调整。克鲁格曼等现代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认为,滞胀可以通过供给冲击来理解,政府必须采取行动纠正供给冲击,而不允许失业率过快上升。

滞胀怎么办(什么是滞胀)图3

经济滞胀(stagnation)是指经济停滞、失业及通货膨胀(inflation)同时持续高涨的经济现象。对付滞胀的一些做法大致有:第一,工资一物价管制。这种政策又称“收入政策”,旨在通过限制工资上涨来消除滞胀。该政策的理由是:只要工资不上升,物价就不会上升。具体措施包括:硬性冻结工资和物价;工会和企业自愿议定,共同遵守限制工资收入增长的措施;以增税或减税作为惩罚或奖励以限制工资收入增长的政策。第二,人力政策。一些经济学家提出,由于存在工资刚性和价格刚性,虽然有失业存在,工资并不下降;但是有职位空缺时,工资会上升,因此失业与职位空缺并存会转化为失业与工资上升并存的滞胀局面。对此,政府应该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对劳动力进行再训练,增加劳动市场的流动性,实现劳动力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以消除失业与职位

空缺并存所引起的滞胀。第三,增加有效供给。供给学派认为,凯恩斯主义把需求看作经济生活中的首要因素,供给是派生的次要因素,因果关系被颠倒了。正是由于面向需求的政策,使政府总是设法改变各阶层收入悬殊的状况,以提高低收入者的需求水平,如扩大社会福利、向高收入者大量征税等。这些政策的实行,一方面打击了人们的储蓄、投资和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降低了失业成本,使很多人宁愿失业。这正是导致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原因。他们认为,美国经济中的根本问题不是需求不足,而是供给不足。解决滞胀的唯一办法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增加供给。为此,必须通过减税等激励措施,提高人们储蓄、投资和工作的积极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天一生活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iyigo.com/baike/21818.html

(0)
上一篇 2023-03-30 09:26
下一篇 2023-03-30 09:4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