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狐试答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与“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都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这两句的意思还是有区别的。
与“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意思相同的句子在《离骚》中还有“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等,这些都是言志明心的诗句,反复表明自己就是死无数次、立刻死去或流放、粉身碎骨自己也不会后悔、不忍从俗、不改初心。“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意思是坚守清白,为正道而死,这是前圣先贤们所赞赏推崇的。这一句是援圣贤以证明自己所做并没有错,所以无论从意思还是作用来看两句是不同的。
有人说中国历史上只有三个贵族:屈原、陶渊明、曾国藩。他们的贵族精神也不断递减,到现在中国没有了贵族,这话有点过激,但不无道理。真正的贵族精神就是有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并为之努力奋斗不惜牺牲生命。屈原追求的东西概括起来有三点,第一是高洁的人格,高贵的精神。屈原修洁自爱,不同流俗,追求美善,斥责邪曲,《橘颂》足可言其志: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纷缊宜修,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不终失过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原岁并谢,与长友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第二忠君爱国。屈原忠于宗室,热爱楚国;改革政治,除弊兴利;联齐抗秦,忠心为国;国灭身死,浩气长存。屈原奠定了后世爱国主义精神的基础,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开创者。
第三热爱本国风物文化,关心百姓疾苦。在楚国民间文化的基础上屈原开创了楚辞体,也开创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先河。“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体现着屈原对百姓的关心。
洁身自好、爱国爱民、热爱本国文化是屈原一生的追求,屈原一生都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即使受打击,遭流放也不苟且,不妥协,最后为理想而抱石投江。屈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端午节也不是一个只吃粽子的节日;更不是一个吃着粽子,恭维赞美着异国文化贬损着我们的传统文化的日子。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和“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出自先秦屈原的《离骚》。在诗中这两句相隔九句诗行,从前后句中,我们能从中领悟到它们之间在意义上的相同之处,即便有不同之处,也是在相同之处中的区别。这都是诗人遭致失败之后所引发的检视与思考。
屈原《离骚》(网络图片)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两句是根据上面句意延续下来的,是说:这是我心中所追求的东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善”:向往,希望得到(的东西或品质)。“虽”:即使,纵然(在这里不表示“虽然”的意思)。“九”:多次,数次。表约数,泛指多次,这里不是实指。“犹”:仍然。“未悔”:不会懊丧,不后悔。“悔”:怨恨。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为追求家国富强,坚持高洁品行而不怕千难万险、纵死也无悔的忠贞情怀。后来人们在表达坚持理想、为实现目标而奋斗时常引用这一名句以表达心志。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这两句也是接上句连接下来的,是说:保持清白,守正直之道而死,这本来是前圣先贤所赞许的。伏:通“服”,保持。死直:死于正直。固:本来。厚:看重。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这两句是从文化传统的角度,分析重视节操,坚持真理,守正不阿,勇于献身的重要性。诗人认为“伏清白以死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光荣传统,为前圣先贤所重视。我们也应发扬光大,以保持清白为荣,以献身真理为荣。可用于赞美先贤忠贞的品格,或用以劝勉青年人敢于坚持真理,勇于为真理而献身精神。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和“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这四句诗,在诗句排列上不连贯,但在意义上还是没有多大区别的。
如果说有区别的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两句,是表达了诗人为追求家国富强纵死无悔的情怀;而“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这两句,是表达了诗人直接用生命来表白自己为国而献身的态度。
总之,前者是表达为家国富强坚忍不拔的情怀,后者是表达为家国情怀而献身的态度。也许这就是区别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天一生活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iyigo.com/baike/25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