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塔故事:雷峰塔又叫做黄妃塔,据说吴越国王因中年得子,非常高兴,信奉佛教的国王,就下令在雷峰山上建塔一座,以示纪念自己的爱妃黄氏生子这件事,并取名为黄妃塔。
到了南宋,经过重修的雷峰塔景观,被南宋宫廷画师李嵩画进了《西湖图》,并命名为西湖十景之一:雷峰夕照"。
明嘉靖年间,约公元1522年之后的几年,倭寇侵袭杭州,因怀疑山上有伏兵,就放火烧山。以致连同雷峰塔外部的木结构,一起全部烧掉,只剩下了砖砌塔身。
到了近代,因为杭州民间认为雷峰塔塔砖有镇宅、保佑蚕茧丰收的说法,于是都来山头挖取塔砖,最后导致雷峰塔彻底倒塌。这一天,是为1924年9月25日。
在七十多年后的2002年10月25日,崭新的雷峰塔终于竣工落成。新塔既在原塔旧址上重建,又很好地保护了旧塔遗址。此外,据说为了防止火灾,雷峰塔的外身都被包以铜皮。
缺位近八十年的"雷峰夕照"景观,终于重回西湖岸边。
雷峰塔坐落于净慈寺北,南屏支脉夕照峰(亦称雷峰)上。宋开宝八年(975)吴越王钱弘俶为庆贺黄妃得子而建,取名黄妃塔,后人因塔在名为雷峰的小山上,改称“雷峰塔”。初建时为13层,可以登临。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倭冠入侵,焚毁该塔,仅剩赭砖塔身。看上去犹如老衲一般暮气沉沉,故有“雷峰如老衲”之说。清时重建,因夕阳西照,塔影横空,彩霞披照,景象十分瑰丽,康熙御题之为“雷峰夕照”(为西湖十景之一)。清雍正年间成书的《西湖志》这样赞美雷峰夕照一景:“孤塔岿然独存,砖皆赤色,藤萝牵引,苍翠可爱,日光西照,亭台金碧,与山光倒映,如金镜初开,火珠将附。虽赤城枉霞不是过也”。雷峰塔与保俶塔“南北相对峙,一湖映双塔”。后误传雷峰塔塔砖可驱邪,时人多取,致使该塔于1924年9月25日下午倒塌,雷峰夕照一景从此消失。2000年12月,雷峰塔重建工程终于在原址上开工。2001年3月,有关部门对雷峰塔地宫开始发掘,雷峰塔地宫体积不大,长约0.5米、宽约0.5米,深度据探测,约1米。发掘后60多件千年宝物重见天日,其中有精美典雅的漆器、青铜佛像、玉器、丝绸、皮革等实物,反映了当时文化和工艺发达的程度。2002年的金秋,新雷峰塔建成,五层八面,形姿绰约,依山临湖,蔚为大观。在千年之后,“雷峰夕照”胜景又现西湖之上,“西湖十景”又重圆。
雷峰塔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和沧桑的经历,还有和民间传说《白蛇传》的千丝万缕,传说法海和尚骗许仙至金山,白娘子水漫金山救许仙,被法海镇压在雷峰塔下。后小青苦练法力,终于打败了法海,雷峰塔倒塌,白素贞获救。如今游客再登雷峰塔,不仅能知晓雷峰塔的前世今生还能一览西湖的静谧之美。
好像除了白蛇传这个传说,就只能讲历史了。在“悦杭州”看到一些,比度娘介绍有意思,给大家分享下。公元975年,当时的吴越国国王钱俶为了和平打造了雷峰塔。其实自钱俶的祖上开始,吴越国君主都潜心奉佛,以天下黎民百姓的幸福安乐为第一要务。出于希望战火不要这么快延绵到自己的国土的目的,钱俶向北宋称臣纳贡,也因此获得短暂的安乐时光。
在这段时间里,钱俶获得了两个宝贝。一个是妃子黄氏诞下的老来子,钱俶欢喜得不得了。另一个那更是他的心头所爱——佛螺髻发。佛螺髻发是佛祖的舍利子,由佛祖的头发构成。它与北京佛牙,西安佛指被尊称为三大“释迦摩尼佛真身舍利”。于是,钱俶便打算造一座塔用来供奉佛螺髻发,他在《黄妃塔碑记》里记载道“诸宫监尊礼佛螺髻发,犹佛生存,不敢私秘宫禁中,恭率宝贝于西湖之浒,以奉安之”。当时头发就放在这座阿育王塔内,现在依然密封在此。
雷峰塔原本叫做黄妃塔,毕竟没有黄妃就没有它。因地处杭城西关之外,老百姓们又叫它西关砖塔。《咸淳临安志》(潜说友作,咸淳,南宋度宗年号)曰:“雷峰塔在南山,郡人雷氏居焉”就因为一个在山下居住的人,改名了,也是有点随意啊。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天一生活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iyigo.com/baike/27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