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即唐玄宗,世人也常用唐明皇称之。用历史的眼光看,他于在位前期算得上是一位励精图治的皇帝。
是他开创了大唐的开元盛世。这是在整个中华史上一般帝王所未能达到的成就。
那一时期,国内政局安定,人口急速增加,经济繁荣昌盛。史称:耕者益力,四海之内,耒耜亦满;米斗之价钱十三,青齐间,斗才三钱;道路列肆具酒食以待行人,店有驿驴,行千里不持尺兵。那一时期,也不仅是人民生活富足安康,物价低廉,还没有大的外来侵扰。
而之所以能达到这一步,跟他做事果断有直接的关系。他继位前,国内8年间发生过7次政变,可谓政局十分动荡。他上任之后,果断地铲除了武、韦余党,终于稳定了政局。
政局稳定之后,他便努力地做出了大量的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事,这包括:
一、他任人唯贤,重用贤相姚崇、宋璟,重视整顿吏治。他制定了严格的官吏考核制度,并亲自主持殿廷策试,斥退不合格者;并改变过去重京官轻外任的风气,以考核结果作为官员升降的依据。
二、裁汰冗员,重新规定各级政府机关官吏名额,实行定岗定编。
三、倡导节俭。他从自我做起,下令宫中禁用珠玉装饰的器具,将节省下来的金银提出来,以供军需。
四、废除杂税,还田于民,重新清丈田亩,将一些从地主豪强那里收回的土地分给无地耕种的农民。
五、兴修水利,推动农业生产。
六、重视文化事业。像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大衍历》,就是在他的亲自关照下在那一时期由天文学家张遂修订完成的。梨园戏班,也是在他的支持下,开始盛行于世。
七、改府兵制为募兵制,使百姓不再轮番戍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缓和了社会矛盾。
八、开苑养马,屯田积粮。
九、开疆拓土,先是收复了外族人占领的东北十三州,后又收复了碎叶这一地区,打通了丝绸之路。
又正是由于建立了这些功业,李隆基在执政后期,开始滋生了享乐思想,史称在位岁久,渐入荒淫。他始宠武惠妃,继而宠杨贵妃,不再把军国大政放在心上,而是完全放任他所宠用的人胡作非为了。
他当时宠用的人,一个是宰相李林甫,一个是李林甫的继任者杨国忠。
这两个人都不是什么治世能手,在嫉贤妒能、诛除异己方面却都有一套。
李林甫,史书上称其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像侍中裴耀卿,像中书令张九龄,像风标清粹的兵部侍郎卢绚,像雅有才干的中书侍郎严挺之,像素为上所重的户部尚书裴宽,都受到过他的排斥、污陷。这些人不是被贬职,挤出京师,就是被皇上疏远,不用。且他接连制造了兵部案、韦坚案、杨慎矜案,乱杀无辜,使朝野侧目,惮其威权。
这也就更使得忠言难得上传,实相难得朕睹,朝堂只剩下一片其党羽制造的乌烟邪气迷乱李隆基的视听,使之良莠难辨。特别是他推举胡人驻边领军一策,更致使李隆基启用安绿山之流主政藩镇,埋下隐患。
当时的情形是,安禄山兼任范阳、河东两镇节度使,其之兵精达到了天下莫及的程度。
而李林甫的继任者杨国忠更是一个不学无术,且只知道自以为是,根本就不考虑国家利益的家伙。他做了宰相之后,选用官员,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好恶,从不考察对方的能力和政绩;他见安禄山拥重兵在外,又受李隆基厚爱,怕有朝一日在官位上超过自己,便上告李隆基说其日后必反,然后,便处处激惹对方,想造成事实,以证明他预见英明。
能宠用这样两个人,从另一面说明,李隆基在这一期间,已从一个勤政敬业的有为者变成一个沉缅于淫乐的昏庸之辈了。
他这个时候真是天天深居宫中,专以声色自娱,整日陪着个美女,连早朝都不上了,根本就无暇去考察自己宠用的人是否还可用。
这种结果,也就导致了后来的安史之乱发生,也就至使大唐从盛世的巅峰跌落了下来。
这是另一面的李隆基。
杨玉环是官宦世家的第一舞蹈家,李隆基当然宠爱有加,毕竟李隆基也是一位好评如潮的男演员。
李隆基年仅六岁时,奶奶武则天大宴群臣,李隆基就能即席表演,满堂喝彩。
李隆基继位后,单辟宫廷里一片梨树的院子,用以排练歌舞鼓乐,中国戏曲的“梨园”二字即源于此。
李隆基不知道为什么,特别钟爱丑角,每一本戏文,丑角必须留给他。而碍于皇帝身份,似乎角色不雅,于是,每次李隆基登台亮相,特意用一片白玉遮面,后来的丑角艺人都会勾画一块白玉形的白粉模仿,最后丑角也就有了勾画白块的脸谱。
旧时的剧团,丑角是全剧团身份最高的人,他第一个化妆,他可以随意坐在用来装凤冠、王帽、黄蟒、圣旨等道具箱,这一切都是对于偏爱丑角的李隆基的尊崇,当然也可以是戏曲业拿唐明皇的名头装点门面。
而李隆基的小名居然是“三郎”,这是多有舞台责任感的名字。可他驾轻就熟的还有马球高手,鼓手,作曲家,开元盛世。其中失传的可以用来接待外宾的(霓裳羽衣曲),就是李隆基作曲,杨玉环编舞,夫妇如此,当复何求啊。
最让人心头一紧的是读李隆基的词—(雨霖铃),后来也成了词牌名。在马嵬坡掩面赐死杨玉环后,在逃亡途中,听到斜雨打在屋檐的铃铛上,悲从心来。“冷雨里,碎铃声咽。点点滴滴,心思寒泉落飞雪。”“愧对荒茔月”,比柳永,情更难堪。
如果李隆基提前十年撒手人寰,如果李隆基只做三十五年皇帝,他会不会是千古一帝?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天一生活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iyigo.com/baike/3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