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有一位超级牛人,他的名字叫李勣。他是三朝元老,更可以说是武则天的贵人,当年唐高宗在立武则天立皇后一事上,遭到长孙无忌等人的一致反对,结果他一句话让事情得已转变,最终使得武则天登上皇位。
李勣原名徐世勣,虽然出身于富二代,但他十七岁的时候,却做出惊人之举,携带家缠万贯投奔瓦岗寨的翟让。
后来英雄李密经朋友介绍来到了瓦岗。李勣觉得李密这样的雄才大略的人是天下真正的英雄,于是联合“所见略同”的浚仪人和王伯当三人,对翟让进行了“逼宫”,劝说翟让主动让贤,让李密来当瓦岗寨的大哥大。
结果翟让很识时务,马上主动让贤。也正是因为这样,李密当上大哥大后,对“恩人” 李勣自然是很是感恩,自然是格外重用。
公元619年(武德二年),瓦岗军被隋朝的骁将王世充打败,万般无路之下,李密聚集余兵归顺唐朝。李勣和李密的缘分到此结束。因为他的主子很快就换成了李渊。
后来,李密选择了“谋反”,结果被早就有预防的李渊成功斩杀。李勣听到消息后,马上上表请求收葬李密,李渊见他忠心可嘉,批准了他的请求。结果李勣披麻戴孝,和李密原来的僚属将士一起把李密安葬在黎山的南面,坟高五丈,丧期过了才散去,对此,朝廷民间都认为李勣讲义气,是个真男儿、纯爷们。
李勣归唐后,立下赫赫战功,先是打败王世充、平窦建德,得到了“下将”的封号。随后打败刘黑闼、徐圆朗等隋末群雄,为唐朝统一中国立下汗马功劳。
而在玄武门之变时,李勣却是站在太子李建成这一边的。而李世民政变成功后,独独对“政敌”李勣另眼相看,不但没有治他的罪,反而重用了他。
也正是因为这样,知恩图报的李勣在贞观初年反击突厥战争中,他以三千铁骑攻其不备,大破二十万突厥大军,活捉颉利可汗,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空前绝后的奇迹。后来,李勣又带兵消灭了薛延陀的叛乱,并且还成为李世民征高句丽的先锋将军。
因为战功赫赫,唐太宗李世民对他自然是极为宠爱。有事例为证,有一次李勣得了一个奇怪的病,御医配了药后,说要用人的胡须做药引才行。唐太宗听说后,立即剪下自己的胡须给李勣治病用。事后,李勣感动的热泪迎眶。
不久,唐太宗封李勣为太子詹事兼左卫率,加位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并且对他说了这样一句话:“以后我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了,我相信你一定不会辜负我的。”对此,李勣感动之余把手指咬出血来,发誓不辜负皇帝的信任。
然而,尽管如此,李世民内心里还却是“提防”半路出家的李勣的。在病重之际,他先对太子李治说一句石破天惊的话:李勣绝对不能留。李治知道李世民平常对李勣最为器重,此时为什么却说这样的话呢?李世民当然知道他心里的想法,于是问“你能操纵李勣吗?”李治说不能。李世说于是说:“我之所以能够操纵他,那是我对他有恩。你要想操纵他,也要给他施恩”
于是李世民给李治一妙招:先是以我的名义把他贬为叠州都督。如果他立即上路,我死后你就把他召回朝廷,并授予仆射这样的高官职,这样一来,他肯定会对你感恩戴德,誓死效忠。
果然,接到了降贬令后,李勣二话不说,马上就上任去了。这一去,他和李世民多年建立的恩情也一去不复返了。
果然,李治继位后,马上把李勣召回并委以重任。
后来,唐高宗李治想立宠妃武则天为皇后,却遭到朝中长孙无忌等元老大臣的一致反对。理由是:武则天是先帝的女人,而且出生卑微,怎么能成为一国之后。
对此,唐高宗李治为此单独召见李勣,就立武则天为皇后一事询问他的意见。
李勣沉思半晌,缓缓地说了11个字:此陛下的家事,何须问外人。意思就是说这是你的家务事,何必问外面的人。
唐高宗李治听了矛塞大开,之后不顾长孙无忌等人的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这为武则天最后称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李勣在朝中的地位也更加固牢起来。
。
关键词:玄武门之变、徐世勣、凌烟阁。
关键词一:玄武门之变——武德九年,秦王李世民于太极宫的北宫门、也就是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政变。在这次政变中,李世民杀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逼迫父亲、唐高祖李渊立自己为太子,并于次年继承帝位。
关键词二:徐世勣——又名李世勣、李勣,字懋功,为初唐名将。就军事才华与战绩而言,当时唯有徐世勣堪与李靖相提并论。
关键词三:凌烟阁——唐贞观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当年随他打天下的亲信功臣而修建,在其中陈列由阎立本绘制的二十四功臣像。
由上述三个关键词我们可以得出几个结论:
1、玄武门之变既是一场事关皇位归属的政变,也是一场发生在李家父子、兄弟间的家族内斗,而对于李世民这个当事人来说,可能更认同后者。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作为外人的臣子们在这场家族内斗中,积极主动的掺和进去未必就能得到丰厚的回报,而躲得远远的那几位,皇帝未必就不在心中表示赞赏。毕竟一个臣子的手上要是沾上了皇家的血,下场通常都不怎么好。
2、徐世勣深受李唐三代皇帝得重视和信任。初唐受赐李姓者大概只有三人:罗艺、杜伏威和徐世勣。前两者都曾为一方诸侯,赐姓难免有安抚和收买人心的含义,而这两位老兄下场也不好,先后被李渊砍了脑袋。而徐世勣不同,他也曾效忠于李密和窦建德,但投唐之后深受信任。李渊赐他李姓,在贞观年间,能让李世民放心的任命为一路主帅领兵出征的,除了李靖只有徐世勣,侯君集那都是后来的事。而在李治一朝,徐世勣更是作为托孤重臣,在朝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3、能否位列凌烟阁,跟是否积极参与玄武门之变并无多大关系。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即有积极谋划、参与到玄武门之变的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程知节、秦琼、段志玄、屈突通、张亮,也有未参与其中的李孝恭、李靖、萧瑀、刘弘基、殷开山(早死)、柴绍、长孙顺德、虞世南、刘政会、唐俭,甚至还有处于敌方阵营的魏徵也位列其中。
而且,在未参与玄武门之变的功臣中,李靖、虞世南、唐俭、长孙顺德、刘弘基等人与李勣一样,都有曾入幕天策府的经历或与李世民友善,但是都未能影响他们在李世民心目中的地位。
另外插一句,即便积极替李世民卖命、参与到玄武门之变,也未必是什么好事。比如尉迟恭,在玄武门出力最多、下手最狠,不但一箭射死了齐王李元吉,还威逼唐高祖,差点把李世民他老爸吓出心梗。然后呢,虽然酬功被列为一等,当从此之后李世民几乎再也没有让他领过兵,作为初唐第一流的猛将,年仅四十就开始养老,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齐王再该死,那也是李世民的亲弟弟;而李世民即便再渴望那张龙椅,也不能容忍任何人对那张椅子不恭,更何况当时坐在上边的,还是他的老爹。
所以啊,凡是跟皇家有关的破事,还是能躲多远就躲多远为妙。这样看来,徐世勣才是个聪明人。
还有种说法——玄武门之变时,徐世勣并不在长安,而是在并州当行军总管,正跟突厥人死掐,没工夫管闲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天一生活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iyigo.com/baike/3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