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句诗出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放言五首》中的第三首,全诗是:“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放言五首》是白居易写的一组政治抒情诗。当时的写作背景是,白居易因上书朝廷请求追捕杀害宰相武元衡的凶手,触怒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在流放途中,诗人诗题“放言”,就社会人生的真伪、祸福、贵贱、贫富、生死等问题,及古往今来的历史真相、真真假假的世事纷纭直抒己见,一吐胸中块垒,以表达对当时朝政的抨击和世人的告诫。
本诗中的两个典故,都与辅政篡位的争论的关,一个是周公旦,一个王莽,成了历史上一忠一奸的典型代表。
先说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二个儿子,他辅佐其兄周武王伐纣,打下了周天子八百年江山。武王重病,托周公车辅佐其年幼的儿子成王摄政,周公于是把一过程写成册文藏于金匮,以明其心志,但当时没有人知晓。武王驾崩的,周公为了周天子江山社稷,就抱着年幼太子成王,代理朝政。周武王的两个弟弟管叔、蔡叔怀疑周公旦有不臣之心,到处散布周公会篡位的谣言,引起周成王疑心。周公为表明心志,于是辞了相位,离开京城回自己的封地。后来有一天下大暴雨,击开金匮,成王见了册文,方知周公之忠,于是迎归周公重授相位,杀了管叔、蔡叔以安天下。周公也在摄政七年后把王位彻底交给了成王 。周公在国家危难的时候,不避艰辛挺身而出,忠心耿耿辅佐成王,当国家转危为安时,毅然让出了权位,这种赤胆忠心的高尚品格被后代称颂。
再说王莽,东汉时期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标准的外戚,靠着生活上的节俭孝顺,性格上的温文尔雅,接交上的礼贤下士,读书上博学用功,简直就是当时官场的清流,赢得了朝野上下一致点赞好评。汉哀帝去世后,太后王政君立九岁的汉平帝即位,让王莽出任大司马代理国政。大权在握,王莽的政治野心逐渐暴露,开始排斥异己,制造太平盛世的景象,博取声名,先是48万民众,及诸侯王奏请加赏于安汉公,再是公卿大臣900多人请求为王莽加九锡,成为人们心中治国平天下的贤良圣人,”周公再世”。可惜这位“当代周公”,在平帝病死后,故意只有两岁的刘婴为皇太子,自己称假皇帝摄政,最后露出真面目,搞禅让称帝代汉,从安汉公—宰衡—假皇帝—真皇帝,王莽用了八年时间,登上了最高的权位,开了中国历史上通过禅让作皇帝的先河。
周公是不是真想篡位,王莽是不是周公在世?“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时间可以检验一切,“盖棺定论”方识庐山真面目。只是假如假如周公在没来得及还政于成王的时候就去世了,假如王莽在还没有篡汉之前就死了,那么周公不就成为逆臣,而不是先圣;王莽不就变成圣人,而不是贼臣,他们的形象,他们的声名就是另一个样子了。
谁真谁伪,孰真孰假,谁个又能说得清楚。
唉,真是此中有深意,欲辩已忘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天一生活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iyigo.com/baike/6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