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关于消费的问题,我觉得冬吴同学会里有一期讲隐秘的炫耀说得特别好:
“
在美国已经出现这个情况,中国也是这样的,就是越来越多的人不太愿意把财富炫耀在身上了,他们更愿意把钱而且是更多的钱投到那些一般人看不到的地方,比如说儿童的教育,比如说花时间去做一些没有用的事情,培养自己那种看似无用的趣味等等,甚至是很冷门的一门知识。其实他也有炫耀的成分,但是只在他的小圈子里面获得某种认同。
我身边也有一些这样的朋友,但是我知道他们其实是蛮有钱的,但是你说他们钱拿去干嘛了,后来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在教育上花的钱,比我们以前想象的要多得多!这种非炫耀性的消费,你看不见的!
平常都是穿得很朴素的衣服,然后开一盘普通的车的这些人,原来他们的大量的钱却是投资到了另外一件事情上。一个穿着很普通的人,他能看《经济学人》,跟你讨论,另外一个可能浑身名牌的人,他连看都看不懂,差别就在这里!
奢侈品本身就是一个所谓阶层消费的符号而已,本质上是一种符号消费。通过拥有某种符号,让自己寄生于或者虚拟性的想象性的寄生到一个比自己现有的位置更高的一个阶层里,这样就获得了某种超越感和荣耀感,当然说白了就是一种虚荣感。
可以说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游戏,一个东西在那,你要追逐它,但随着它一下子被占据以后,它一定会迁移的,一定会找到一个更好的方法来把它和你区别开来。悲哀的就是,我们常常会花很大的代价,非常吃力、非常耐劳得去追逐一个过气的时髦。钱钟书在围城里头说过一句话,说小城市的摩登姑娘—落伍的时髦。
现代商业社会,它的游戏的规则,就在不断的制造目标,然后让更多的人追逐这个目标,只是这个目标其实是会活动的。
有一些人在追逐一些人的生活方式,然后另外一些人因为他们以前的生活方式被普及化了以后,他为了装A所以他要去开辟一个新的地方,让你们跟不上他。
有篇文章叫非炫耀性社会:在美国,那些中产阶级慢慢的开始拥有了以前比他们更高的社会阶层所拥有的财富和物质表征的时候,那些被驱赶的人们,就是那些被闯入领域的这些人,他们开始在服务、教育和人力上去投入更多的钱,他们称之为叫非炫耀性消费,这种非炫耀它也是一种隐性炫耀了。
从炫耀性消费转化为投资型消费,它的背后不仅仅是社会阶层跃迁的一个必然产物,另外一方面也充分说明:在未来的社会,人和人之间的竞争,很可能是来自于另外一些非表面上的隐形的竞争。这种隐形的竞争将会决定有一些人可能在下一个20年或者30年获得某种生存的更好的空间。
法国的沙龙哲学家拉罗什富科有一句话:总把自己放在有学问的人的视线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总是把自己放在真正有钱的人的视线的人,才是真正有钱的!
现在大家都看微信,你看到微信跟我看微信没有什么差别是吧?大家都在谈什么消费升级,什么阶层固化,其实我觉得,应该该给自己设定一些真实的门槛,比如一天刷微信的时间保证在半个小时以内,不要是两个、三个小时。
你每天在什么事情上花费的时间,实质性的决定了,也实质性的暗示了,你所处的这样一个状态。你干的事情是这个事情,你就别指望结果会是一个什么不一样的结果。
社会仍然上有一些很小众的人,他们去尝试性地建立某一种知识上的边界,拓展更宽阔的知识边界,并且保留某种独立性的思考的能力。
我对于那些真正享受其做的一些没有用的学问的人,我还是心存敬畏的。我发现一些人在财富上没有说进入什么财务自由,在生活当中也会为各种各样的烦心的事在操劳,但是人家有一种可以锚定他的行为,锚定他的心智焦点的能力。第一,他的目的不是为了炫耀;第二,它是对于提高人的生活品质本身,是有好处的。
“此心安处是吾乡”,“心安”真的是奢侈品,当然不是说那种鸡汤式的“心安”。鸡汤式的“心安”,它的背后的潜台词就两个,第一个就是如何挣到更多的钱,大部分的鸡汤都是成功学是吧?还有一种鸡汤就是说我实在挣不到钱了,我也很满足。
其实这两类鸡汤它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基本上头脑当中就一根弦—就是钱。如果是你能够真的做到那种不想着钱的那种“心安”,有钱没钱的那种“心安”,那才是最好的,那也叫财务自由。
不要去把大量的精力、多余的钱来做那些其实很多余的事情上。 最好是把消费和投资结合起来,比如说让自己或者让自己的孩子去付出必要的学习成本,包括学费,也包括你在做这件事情时候付出的机会成本。因为你看书的时候就意味着你不能够去做别的挣钱的事情,还有让自己花点心思去规避那些其实是已经在落伍的那种消费。
现在已经开始看到越来越多的人们,他们也是有消费能力的,但是他们却意识到炫耀型的消费是一件既不划算,投资回报率又低,同时又挺让人感到害羞的事情!当你把最好的车和最贵的首饰穿在身上,最贵的貂穿在身上的时候,其实或多或少地在证明你正在偏离了一个最重要的方向,就一个人炫耀的东西,实际上已经向别人表明了他的上线,别人从你所津津乐道或者是炫耀的那件事情上知道你实际的水位在哪一班,那个水位肯定是明显低于这个东西的。我们不妨回过头来去找那种真正值钱的消费。
你让小孩来看,比如说在美国《财富杂志》《时代周刊》,他确实看不懂,兴趣点也不在这,但是你要从小让他跟你选择的这个路径是在同一条路径上头,这个成本显然是不高的,关键是你需要有一种删除力,有一种洞察力,有一种定力,或者说你有钱,你让小孩接受那种有实质性收益的教育,而不是那种没有实质性的收益,只是为了你消费的虚荣而去做的那种选择!
随着炫耀型消费者逐渐的没落,我们应该发展出一种更加具有投资性的消费,但这个投资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为了给别人看的,更多的时候是为了未来的自己,为了未来的孩子们,让他们在自己内在的心智模式和训练成长当中发展出一种可以欣赏美、可以给予与它们时代衔接的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可能是非常昂贵的投资,不过对比起那一些具有炫耀性的这种消费来说,这种投资对于我们的孩子以及对我们自己来说都是有价值的,因为它终将会用时间来证明这些投资会呈现出更大的一种力量!”
怎样理性消费?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天一生活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iyigo.com/lifes/18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