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是我们口腔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很多人天天刷牙,但还是得了牙周炎,原因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1.菌斑粘附于牙齿表面的微生物群,不能用漱口、水冲洗等去除。
2.牙石牙石是指沉积在牙面上的矿化的菌斑,根据其沉积部位和性质分为龈上牙石和龈下牙石两种。
(2)龈下牙石位于龈缘以下、龈袋或牙周袋内的根面上,肉眼不能直视,必须用探针探查,方能知其沉积部位和沉积量。龈下牙石中无机盐的主要来源是龈沟液。牙石对牙周组织的危害,主要是构成了菌斑附着和细菌滋生的良好环境。
3.创伤性咬合在咬合时,若咬合力过大或方向异常,超越了牙周组织所能承受的合力,致使牙周组织发生损伤的咬合,称为创伤性咬合。创伤性咬合包括咬合时的早接触、牙合干扰、夜间磨牙等。
4.其他包括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口呼吸等因素也促使牙周组织的炎症发生。
牙周炎的形成:
1.牙周袋形成由于炎症的扩展,牙周膜被破坏,牙槽骨逐渐吸收,牙龈与牙根分离,使龈沟加深而形成牙周袋。可用探针测牙周袋深度。
2.牙周溢脓牙周袋壁有溃疡及炎症性肉芽组织形成,袋内有脓性分泌物存留,故轻按牙龈,可见溢脓。并常有口臭。
3.牙齿松动由于牙周组织被破坏,特别是牙槽骨吸收加重时,支持牙齿力量不足,出现牙齿松动、移位等现象。此时患者常感咬合无力、钝痛,牙龈出血和口臭加重。当机体抵抗力降低、牙周袋渗液引流不畅时,可形成牙周脓肿,是牙周炎发展到晚期,出现深牙周袋的一个常见的伴发症状。此时牙龈呈卵圆形突起,发红肿胀,表面光亮;牙齿松动度增加,有叩痛;患者伴有局部剧烈跳痛。同时,患者可有体温升高、全身不适,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等症状。
牙周炎的预防和治疗:
1、 预防和轻度阶段—坚持每半年洁牙1次,可以有效的预防牙周炎。牙医会用洁治器械去除牙龈上的结石和菌斑,效果显著,协大大喜欢每次洁完牙后,用舌头去感受每一颗被清洁的干干净净的牙齿,成就感满满。
2、中度牙周炎—如果牙周袋较深或牙根被菌斑侵蚀到不平整了,那还需要进行龈下刮治和牙根平整术,去除牙周袋内牙根表面的牙石和菌斑,再用牙根平整术清除嵌入牙骨质内的结石,刮出被毒素污染的病变骨质,从而使得牙根变得光滑,利于牙周组织的恢复,就不那么容易堆积菌斑和结石了。
3、重度牙周炎—如果靠洁牙、龈下刮治都无法控制炎症的蔓延,牙周环境已经被炎症深度破坏,就要考虑通过把牙龈翻开清洁再复位等手术来治疗了,或者是拔牙,修复等治疗方法。牙周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除了洁牙和刮治,还要结合每个人口腔实际状况去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案,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
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因为牙齿根部有丰富的神经分布,所以牙龈部有感染会导致牙龈肿痛,刺激神经出现剧烈疼痛,牙周炎好发于各个年龄段,都是前期不注意治疗和口腔卫生导致牙周膜、牙骨质、牙槽骨等部位出现慢性炎症感染。
牙周炎主要是各种因素导致的牙齿周围支持结构组织的慢性炎症,主要的致病因素是细菌感染,主要是寄生于牙齿表面的一些菌群感染,还有长期不注意口腔卫生,牙齿结石过多,因为这些都是唾液腺中的钙、磷等物质沉积所致,而且牙结石会对牙周组织造成破坏,使得牙龈容易出血,结石也是细菌寄生的主要环境,还有就是周围临近组织器官感染的蔓延所致。
牙周炎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但是随着症状的加重会逐渐出现牙龈出血、口臭、牙龈肿胀、牙龈充血,而且还会使得牙周膜被破坏,牙周袋壁形成脓肿及溃疡,由于炎症破坏,使得牙齿松动及疼痛,还会出现一些发热、颌下淋巴结肿大及压痛等症状。
对于牙周炎的治疗首先就是坚持用盐水漱口刷牙,保持口腔卫生,尽量避免进食一些刺激性强的食物,禁止饮酒吸烟,注意补充一些维生素,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但是药物治疗首先就是抑制炎症,服用一些细菌敏感性抗生素(甲硝唑、螺旋霉素、碘合剂),对于牙齿松动的需要固定,严重者拔出,局部脓肿需要切开引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天一生活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iyigo.com/lifes/36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