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海里的大鲸鱼身上长满了各种寄生物,尤其是以露脊鲸最为突出。
但是有些鲸鱼,比如说蓝鲸身上却很少长有。
露脊鲸的头上,经常会有一块巨大老茧。近距离观察露脊鲸头上的老茧,可以发现那实际上是灰色的大块凸起,上面布满大量的鲸虱、藤壶和寄生蠕虫。
》露脊鲸是世界上的第三大鲸鱼。
北大西洋露脊鲸的大小仅次于蓝鲸和长须鲸。一条成年的露脊鲸可以长到18米长,重达100多吨。
露脊鲸的头占了身体总长的1/3,因为它们的大嘴巴里必须容纳成千个鲸须,而每一个鲸须都有三米长。
如果我们观看露脊鲸的侧面,会发现它们的下颚是向上拱起的。因为这和它们的进食方式有关。
而这种进食方式,必须配合很低的游泳速度。所以鲸藤壶等寄生物非常容易附着在露脊鲸头上。
》北大西洋露脊鲸曾经广泛分布在北大西洋,但是几个世纪的捕鲸活动使它们的数量大大减少。
由于栖息地的减少,它们目前仅仅分布在北大西洋的西部,美国的东部和加拿大大西洋沿岸。只有部分会游到冰岛、挪威、英国和亚速尔群岛。
北大西洋露脊鲸完全是以浮游动物为食的须鲸,它们最喜欢吃的是一种只有米粒大小的挠足类浮游生物。
》露脊鲸进食的时候要漂浮在水面上游,游进浮游生物的群里面。
露脊鲸的下颚像一个巨大的铲子,鲸须是从上颚垂下来的。当露脊鲸向前游动的时候,海水从嘴唇流进露脊鲸的嘴里,再从腮帮子部位流出来,食物就被过滤在鲸须里面。
露脊鲸的这种吃饭方式和蓝鲸是不一样的。蓝鲸是啊呜一大口,把整个海水吞进去,然后再把浮游生物过滤在鲸须内部。
正因为露脊鲸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进食,所以它们游泳的速度非常的慢,只有每小时2公里到4公里。即使它们用最高速游泳的时候,也只能达到每小时10几公里。
相比较之下,蓝鲸的速度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提高到50公里每小时。
》露脊鲸头上的老茧就是低速进食的代价!
我们常说“人以食为天”。在现代农业机械和耕作技术的支撑下,粮食产量有巨大的提高,所以吃饭问题基本上不会占据人类生活的主流。但是对于动物界来说就完全不一样,它们的一生都在为觅食而奋斗。
根据现代科学的研究,藤壶等寄生物的附着情况和被附着物的游泳速度有明显的关系。当被附着物的游泳速度大于40公里每小时的时候,藤壶等寄生物是不可能附着上去的。
露脊鲸头上的老茧是一个附着的寄生物群落。第1代寄生物死掉以后,后面的寄生物接着继续生长,必须生长到好几代以后,才能够形成如此大片面积 。
老茧的主体,实际上是已经死亡的鲸藤壶钙化的尸体。
》每一个露脊鲸身上的老茧都不一样。
这是它们独特的身份标志,如同指纹。科学家可以根据老茧的形状追踪每一条鲸。
这些寄生在鲸鱼身上的寄生物并不从鲸鱼身上吸收养分,只是附着在鲸鱼的皮肤上做免费的旅行。
鲸鱼藤壶在自由游动的幼虫阶段把自己固定在鲸鱼身上,共栖关系使鲸受到伤害,能造成鲸鱼严重的感染和产生阻力并降低游泳效率。 当然藤壶也不是片面受益,而是互惠互利,两个物种都从这种关系中受益。
藤壶经常出现在螃蟹、鲸鱼、船只、岩石和海龟的壳上。虽然有些藤壶大多数是无害的,因为它们是滤食动物,不干扰宿主的正常生活。藤壶经常栖息在滤食性鲸鱼的皮肤上,而且它们经常大量繁殖。例如,一只座头鲸可以寄生近500公斤的藤壶。这听起来可能很多,但相对于座头鲸近40吨的身体来说,这相当于一个人身上夏衣的重量。
那么藤壶最初是如何附着在鲸鱼身上的呢?像其他静止的海洋无脊椎动物一样,藤壶开始它们的幼虫生活,它们是微小无壳的游泳者,找到一个地方定居并发展成有坚硬外壳的藤壶。 藤壶幼虫很小,很难与其他种类的藤壶幼虫区分开来,成虫深深地嵌在宿主的皮肤里,以至于它们必须被切开,包括肉和所有的东西。
藤壶在鲸鱼繁殖季节繁殖,这时鲸鱼在温暖的浅水中打转,而不是在开阔的海洋中游动。鲸鱼会在混有厚厚的藤壶幼体的海水里游泳,每只藤壶的父母可以在任何地方释放10000到20000个卵,它们可以在水中存活数周。当鲸鱼游过时,漂流的藤壶幼体会收到一个化学信号,告诉它们跳上去。 藤壶幼体有足够的空间蹲在鲸鱼身上,但是藤壶很挑剔。
它们喜欢水流一致的地方,比如头或鳍。因此,幼体藤壶不是在它们着陆的地方定居,而是用它们的前触角在鲸鱼周围“行走”,寻找主要的栖息地。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藤壶幼虫有一个人那么大,一条鲸鱼会有30多公里长。幸运的是,幼虫产生一种粘性水泥这可以防止它们在长途跋涉中掉进海里。 它们可能会在鲸鱼身上过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找到它们要找的地方。
一旦它们对自己的位置感到满意,藤壶就开始挖掘——从字面上来说。当它们成熟为成年后,它们会在壳上形成管状的空腔,实际上这些空腔会钻进生长中的鲸鱼皮。 藤壶和鲸鱼的关系通常被认为是绝对共栖论—一种共生关系,一种物种受益,另一种不受影响。不过,藤壶太多可能会导致增加阻力,或者如果它们渗入鲸鱼肉太深,会引起感染。另一方面,对于雄性鲸,通过相互撞击和拍打战斗,一层锋利的藤壶硬壳可能会像指扣一样有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天一生活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iyigo.com/baike/16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