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宦官谋权,西凉董卓领兵勤王,立献帝,权倾朝野,指染后宫,旧臣屈身事贼,诸侯纷纷起势讨贼,匡扶汉室。
吾日省吾身,倍感焦虑,世上英俊潇洒之人比比皆是,奈何吾才高艺精,掩众人之光芒,独具一格,愿天佑良才,伏案致知,待天时之利,扶青云直上苍穹,揽九州山河,吾生无悔矣。
杉本庸者,奔走于繁世,无鸿鹄之志,亦步亦趋;汝为天仙,如青莲出水,冰清玉洁,颜胜江南之春;愿携子之手,着一叶扁舟,御风东去,观海上之明月,勿问归途。
之天下
天下三分是众所周知的历史,纵观世界历史,其实也不止三分啦。人类在前进的路上,战争是文明进步最好的标志。有了群体,有了首领,有了领土,有了制度,有了资源,有了争夺,有了种族,有了国家。这些都伴随着战争。
何为天下?常常都会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天下是不是就知道江山,又或者江山只是天下一个具体区域,而天下是个更加广义的定义,泛指整世界万物。对于得天下,得到的是什么?朝代迭代,天下一直在,而王朝在流转,每一代王,他们都有得到天下?还是,他们在各自的时期里,控制了天下?正如三国里面提到的,卧龙凤雏,得其一则可得天下。这些谋臣所带来的,更多是战略和兵法,为其主破城略地。
普天之下,皆为王土;四海之内,皆为王臣。不仅仅在三国,对王室的血统的忠诚,是历朝以来的共识。唯一不能理解的是,到底聪明的是平民,还是那些治国平天下的王,对于老百姓,换了王,一样有税赋,一样劳作,一样会面临征募。君王得到无上的权利,平民得到了太平盛世。究竟谁更智慧?
天下为公。既然聊到这个点,天下是万物,不会因为朝代的迭代而消亡;王的权利来自于民,用之于民。看起来天下是属于众生的,或者说,众生构成了天下。不同的人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有的是天定,有的是人为。然而,天下一直在,永恒久远。之前看到的一句话:其实地球是植物在统治,他们培育了我们,等我们死去,化成灰烬,好作为他们的食物。
之明主
说了天下,再看看这些王,或者明主。曲折离奇之后,各自还是称了王,有的是被称王,有的想称王,迫于上面说的对王室的忠诚,没有僭越。何为明主?志存高远,有胸怀,有魄力,有智谋,识人才,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献帝,董卓,袁绍,袁术,曹操,刘备,孙策,孙权,吕布,马超。这些王侯将相,哪些是明主?
先说说马腾,马超的爸爸。马超很厉害的,战力值也是刚刚的,典型的西凉猛将。但是看马氏这一族,为什么没有在天下争霸过程中,未能占据一席之地。简单说,来来回回,犹犹豫豫,一会归顺朝廷,一会造反,最终凉凉。自然,算不上明主。之所以专门列出来,从实力上,马氏是可以的。看看成其思汗,一路打到了欧洲。在没有飞机,没有汽车的古代,战马是机动能力最强的作战武器,从军事设备上,西凉骑兵有天然优势。
再说说吕布,公认的三国战斗值排行第一。刘备三兄弟也要打半天,技能好,装备好,事业路线也好。然,没有大志向,在陈宫的帮助下一路作死。但在追求爱情的路上则人生赢家。
至于刘备,曹操,孙权。这三个评价太多了,特征很鲜明。能成为一方君主,自然是有其君王之命的,靠实力的,拼爹的,艰苦创业的。总的来说,于将才,明主能赋予其建功立业的机会,于百姓,明主能爱明如子,安邦治国,于战争,明主能审时度势,攻守自如。明主自然是相对于臣民而言的角色,得到臣民拥戴的,自然是明主。比如从华容道逃出来的曹操,那一刻,他就是明主,精神支柱,目光远大;比如刘备伐东吴,就是战略上的盲目。在名正言顺这个事情上,刘备用得最多,时好时坏,比如庞统的死。放到今天,虽然是同姓,依然不能给刘备好评。至于孙权,天资好,啃老族;于臣民来说,他是明主,东吴算是相对稳定的了。
之英才
三国之所以好看。里面确实人才辈出,而且特色鲜明。武将,谋臣是占比最多的人群,毕竟是一个战争年代。这些英才,跟随着自己的明主,从不同的阵营平天下。而天下本来无事,平的人多了,显得就不太平。就像正常人进了精神病院,你就很难证明自己是个正常人,在这里,疯才是正常的,外面那些人,才是疯了。吕布算一个英才,由于后面自己创业了,所以算在前面已经讨论过了。陈宫才能暂且不论,其一上来就抓住未来最大的潜力股,相当于合伙人,然后面也是跳来跳去,没有找到自己的明主,或许他理想的明主,是他自己。从陈宫身上,可以借鉴的经验是:1.哪哪都一样,不要拿着制高点去评价你当下的主公。2.自身实力和脾气可以成正比,但是不代表所有人都会买你的帐。3.如果你是臣,就做臣的事情。对于武将来说,就简单了许多,毕竟有很多牛逼轰轰的将军,三回合就领盒饭了。赵子龙绝对是bug般的存在,从头牛逼到最后,常胜将军,一个字,稳!看过刘德华演的赵子龙,有情有义,忠肝义胆,客观存在的英雄。关二爷和飞飞,就不评价了,拜了大哥,走上人生巅峰,对得起义气和一身本事。
聪明的人可以当谋臣,武艺高强的可以当将军。合二为一的可以当大都督,,就是东吴那个啃老货的大管家。历史年轮无情碾压过的这些朝代,无数的君王将才,结局各有不同,过程却惊人的相似。
之谋略
关于谋略,其实不是想分析什么兵法阵法,或者是东风借箭这种自己傻还带着对方一起傻的行为。如果把诸葛亮和司马懿平行起来对比,就会发现非常有意思。大司马里面,司马懿喜欢养乌龟。正史里面的一段话:”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从结局来看,司马懿赢了,从过程来看,全世界都在陪诸葛亮表演。谁的谋略更好?看上去更多是一种取舍而已。不过从家庭角度,司马懿造就了一个家族,诸葛亮在各处务工,过年抢不到票还没法团聚。
之仁义
此段略。原因是写到这里,忽然发现,这个话题无法脱离事实而论。
之情愫
本身在这样的背景没有什么爱情话题可以聊的,最后由于静姝的出现,有一些想法。虽然是虚构的,但是编剧为了这个角色,没少下功夫。在原著的基础上加入这一个情节,难度不比把司马懿守诸葛亮那几次北伐的枯燥无味写的波澜起伏的难度小。在静姝的爱情中,别的不说,他用了一生去争取到了一个悲剧的爱情。其中的转折也是很伟大了,一般来说,两集领盒饭的她,活生生抗到了最后,成为了历史时刻转变的导火线,要放回历史中,她也得有个字号。在这样的背景下,坚持存粹的爱情就太难了,不禁要感叹古代女子的魄力,换成现在,做到人微乎其微。爱情总是伟大而神秘的,这应该是人类最智慧的点,极端情况下,感情的左右往往可以战胜理智。
当然好看。三国的悬疑情节更加吸引人,不信就仔细瞧吧。
一、关羽人头睁眼吓死吕蒙
据说是关羽死后被砍了头,人头就装在一个盒子里。孙权打开关羽装人头的盒子时,关羽突然就睁开了眼睛,惊了吕蒙,然后吕蒙就病死了,
二、曹操死于树木流泪
有一天,曹操的儿子想砍树造房子,有一棵树手下士兵竟然努力也砍不断,在军中传的神乎其神。曹操听说了以后不信邪,就自己去砍,砍着砍着,树竟然流血了。从此之后曹操吓得一病不起,之后就病死了。
三、诸葛亮托梦为百姓
诸葛亮死掉之后蜀国就江河日下了。有一天邓艾率军攻打蜀国,半夜时分,邓艾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诸葛亮让他攻入入蜀国以后不要伤害百姓,邓艾吓得满口答应。果然第二天邓艾攻下蜀国,但是他忌惮诸葛亮没敢屠杀老百姓。
四、孙坚发毒誓遭应验
袁绍组织诸侯们联合讨伐董卓的时候,孙坚藏了个私心,在其他诸侯大战的时候,自己悄悄攻入皇宫,找到传国玉玺并偷偷藏起来了。不管袁绍怎么命令他,他都当众发毒誓说自己如果偷拿了玉玺就惨死在蚬山。后来在战襄阳时,孙坚果然在蚬山中了埋伏,毒誓应验。
五、董卓死后遭谴。
董卓恶贯满盈。残尸下葬后,有一天突降雷电,突然将董卓的棺椁炸开,把董卓的尸身炸得片点无存。
六、关公显灵:
关羽死后,被法师点化修成正果,成为百姓的守护神。有一次他附身于吕蒙,在宴会上用关公的口气大骂孙权,骂完后吕蒙立即死掉。还有次曹操在洛阳大修宫殿砍了一颗成精的梨树。关公就是附在梨树上做了一些小动作,导致曹操从此之后噩梦连连,患上脑肿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天一生活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iyigo.com/baike/17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