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究竟不惑什么(四十真的会不惑吗)

四十究竟不惑什么(四十真的会不惑吗)图1

古人曾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这个“四十不惑”其中的“不惑”指的是什么?


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的话,大概是叙述自己一生求学历程的关键节点。但是孔子的总结是从十五开始,其实这也说明孔子说的“学”并非是大部分人认为的知识,既然在《为政》篇里,这里应该是指学习为政之道。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学习怎么做官。又花了十五年时间,“三十而立”。在不断地学习和碰撞中,到了三十岁左右,终于有了自己的一套行为准则和未来想法。注意这个时期形成的想法已经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不再是少年时期的空想。

然后来到四十岁左右的这个节点。

四十究竟不惑什么(四十真的会不惑吗)图2

“四十不惑”,大部分理解的是到了四十岁,很多事情经历过,看开了,也不再纠结迷惑。那又何来的“五十而知天命”呢?四十不就知道了?其实这里的“四十不惑”,正是在而立之后的十年中的因为自己的立论、理想和现实不断冲突产生了人生的迷茫,在自身日积月累的努力量变之下,终于发生了质变。

否定了而立时期的自己,并且发现学习的过程、人生的旅程就是不断地否定自己。正所谓“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每个时间段、即使是三十而立,看上去正确的远景描绘在自身知识不断积累和突破中都会成为错误的过去。而孔子到了四十岁,大约了解到这种知识增量对过往学识的否定成为一种常态,而在为政中就是现实情况不断地打击他在而立之年形成的各种学问观点。

四十不惑,是对这种变化、调整、失败的求知过程不再感到迷茫。不再因为学问的走偏被打击而丧失自我,清楚地知道只有不断地加强学问积累,才能正确地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此之谓“天命”。一个人一生的目标,一生的使命。

四十究竟不惑什么(四十真的会不惑吗)图3

孔子大概到了五十岁左右,就知道自己的“天命”了。这是一段艰苦地求学、发现自我、与天抗争、最后化身入道的过程。老子对道的追求,是自始至终的。而孔子对道的追求,是从逆天而行开始的,而这种通过命运对自身不断锤炼地过程就是儒家追求“德”的过程,虽然最终入道,但是讲究的是“从心所欲,不逾矩。”也就是在规则之下的游刃有余,这在精神层面上要低于老庄的宇宙洪荒,天地逍遥,但是在现实人生中算是已经做到了极致。

儒家的“道”,是道家的“德”之顶峰。不是道家之道,但是更具有现实意义。

所以“四十不惑”,实际上是一个人开始成熟,开始考虑人生的价值,不再限定在物质资料和人世虚荣之中,开始对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做出评判,做出自我发现之旅的开始。

因为梦想与人生的距离和矛盾,在而立之年后会在工作生活中凸显得特别明显。如果一个人,就这样浑浑噩噩下去,相对来说还是快乐的。但是有一种人,会进入比较高端的反思,而这种反思,是痛苦的。因为四十岁了,还要反思自己前半生的路线,甚至认识到完全是错误的,转身去追求自己真正的人生价值。

四十究竟不惑什么(四十真的会不惑吗)图4

这样的人,是很少的。并不止于否认社会财富,否认现实生活。一个科研工作者,一个知识开拓者如果发现自己前半生的研究方向是错误的,基本上也不会有人愿意并敢于承认,抽身寻找正确的方向。而“不惑”正是要不再纠结于是否衡量得失的状态,该变则变,即使放弃所有都无所谓。

四十不惑,就是要做到学会选择正确的学问和人生方向。跳出对自己前半生错误方向成就的不舍,并清除认识到这种放弃和调整是人生路上必不可少的选择。这样才能称之为“不惑”,才有可能在五十岁的时候发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当然,这个只是孔子总结自身的路线和节点。每个人发现人生目标的时间可能不一样,但是学问、修行、人生的基本过程都是如此。

除非你对自己人生目标不在乎。三十岁能稳定地挣着钱了,养活人了,你就满足了。这就没有不惑,也不用知天命了。其实这样的人生,确实是快乐的人生。

四十究竟不惑什么(四十真的会不惑吗)图5

这就是“知足常乐”。

不过并不是求学问者的一生。对于有高远追求的学者而言,在人生逆旅中挣扎的一生,在思维困境中不断突破的一生,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人生。

五十而知天命,是不是太晚了呢?孔子五十岁左右才做了几年官,随后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观点。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我们现在称孔子,第一个就是“教育家”,又尊称为“万世之师”。

像孔子这样能够“五十而知天命”的,又有多少人呢?

真正的人,一辈子无非就图活个明白。

所以又有言:“朝闻道,夕死可矣。”

四十究竟不惑什么(四十真的会不惑吗)图6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四十不惑”出自《论语·为政》篇,是孔子的一段人生为学进德的自述:“吾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孔子所述的一段非常著名的人生哲学解答。“四十不惑”古今都有不同的解读。许多非常自律的人,爱读儒学的人,都喜欢用“四十不惑”来要求自己。其实,四十不惑的意思并非一个人到了四十岁,就什么也不迷惑了。四十不惑的真正意思应该是:一个人到了四十岁,经历了许多,已经有自己的判断力了,不再被生命的表象所迷惑。

因此,四十不惑更应该理解为生命到了四十岁,就不要为不知道,想不通的问题而迷乱,不要再被这些问题而牵扯,想不通的人生意义就不要再苦苦的去思去想,而应该以一颗平常心去过好当下的生活。这就是四十不惑最好的解释。因为生命有限,未知无涯,我们不应该以有限的生命,为未知的无涯而迷乱而恼怒。而是应该学会正确的去判断,在有限的生命里,应该选择什么,追求什么,一生能做成什么事,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这些都需要我们以理性务实的心态去判断去面对。而“四十不惑”落到生活日常的实处,就是不念过往,不畏将来,过好当下的每一天。因为昨天已成过去,明天永远也不会到来。

确实,一个人到了四十岁,就应该回归生命的本真。肚饿了就吃饭,困倦了就睡觉,想念一个人就去见她,并应相信人各有定数,不可强求。生命中曾经爱过的、怨过的都是过往,不要再纠缠再牵挂再苦苦迷恋。因为生命承载不了太多的牵绊。有些人有些事我们得慢慢学会放下,学会随缘学会舍得,而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几千年前,孔子提出了“四十不惑”的人生解答,几千年过去了,但孔子“四十不惑”的人生哲学观点仍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天一生活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iyigo.com/baike/19531.html

(0)
上一篇 2023-03-15 11:18
下一篇 2023-03-15 11:29

相关推荐

  • 小白文和中田文可以推荐一下吗

    种田文 1.妻凭夫贵 作者:清越流归 ①简介:穿越成刚出嫁的农村小媳妇,没有极品亲戚,因为原身就是最大的极品!苏婉好不容易把新婚丈夫以及丈夫的一家,好感度从负数刷正了,却发现她的丈…

    知识百科 2022-12-02
  • 伯努利原理是什么,伯努利原理小实验

    做完这个实验就知道了 肆意飞翔的乒乓球,吹风机都吹不走! 现在渐渐进入到了深秋 天气越来越冷 风也越刮越大 小晨晨出去玩的时候 都会被要求带上帽子 晨晨非常喜欢一个疯狂的兔子帽子 …

    2023-08-18
  • 因为遇见你结局,因为遇见你大结局剧情

    由上海观达影视出品,周丹担任总制片人,周晓鹏导演的都市情感励志剧《因为遇见你》正在热播中,该剧以刺绣为主题,讲述了现代时尚与国粹刺绣技艺相融合的故事。这部可谓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新…

    知识百科 2022-12-13
  • “百年树人,博古通今”什么意思

    人的聪明三分之一是继承父母的基因,而三分之二,源于后天的阅历积累与知识的丰富;人的智商三分之二是继承父母的基因,而三分之一,则是源于知识的积累及阅历的加深。可见,人的智慧有深有浅与…

    2022-11-24
  • 西洋参食用禁忌有哪些

     1、西洋参不能和萝卜一起服用。   因为西洋参是补气(温补元气),白萝卜是泄气的(清凉,清热解毒等作用),两种食物是自相矛盾的,不但从营养的角度来讲不能吃,而且这两种食物是相克的…

    2023-04-05
  • 如何读博士申请条件

    希望那些觉得自己在数学方面很有天分或者觉得对数学很有兴趣的本科生们长一个心眼,学数学考高分离真正的科研还差得远。一个崭新的科研题目在所有的PHD面前都是人人平等的,都是未知的领域,…

    2022-11-06
  • 缅甸果敢同盟军历史是怎样的,现状又如何

    说起缅甸果敢,很多人对它有所印象,虽然是外国的地方,但是果敢人跟中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甚至果敢人还经常出没在中国的自媒体平台上。那么果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而果敢同盟军又是一…

    2022-12-07
  • 朋友圈引用诗句

    你可能误加入了一些古诗爱好者的微信朋友圈,他们是一些热爱古诗的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诗又是其中璀璨的一页。作者往往用精练的文字寥寥几笔,就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境表达的淋漓尽致! 那…

    知识百科 2022-11-06
  • 围棋四劫循环经典例子,围棋十大经典杀法

    很多人都认为围棋只是一项智力竞技运动,重在胜负,但六甲番人却认为,围棋是追求天人合一的弈道,对弈双方通过黑白阴阳的争斗获取生存的空间,通过“气”的存在感受天道变化,最终达成和谐共生…

    2023-07-11
  • 哪些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的话

    开车路怒症现象:不直接影响GDP也不影响空气pm2.5污染。但它影响所有在路上开车和乘车人的心情(大多数人是不爽,少数应灾乐祸)。 路怒症有人认为与个人心理不健康和素质有关,我个人…

    知识百科 2023-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