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沙射影出自哪个典故

“含沙射影”的典故来自《搜神记》。

《搜神记》是晋代的一部神话故事,在本书的卷十二中有这么个故事:“汉光武中平中,有物处於江水,其名曰‘蜮’,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则身体筋急,头痛,发热;剧者至死。”

译成今天的白话意思是:汉光武时候,江淮一带水中有一种水怪名叫“蜮”,还有个名字叫“水狐”。传说,“蜮”背上长着硬壳,头上有角,身上长有翅膀,常常飞到天空,在人的头上施行袭击。它攻击人的方法也很特殊,是用口中含的沙子当作箭,向人射击,被射中的人,就会生病。更神奇的是就算人的身体没被“蜮”的含沙射中,,就是射中了人的影子也会生病。

“含沙射影”是一个贬义成语,比喻暗中诽谤与中伤,暗中攻击或陷害人。这个成语在应用时应注意:只能够用来比喻攻人无备,暗箭伤人和盲目攻击等情形。假如争斗的双方是明枪明刀的对抗,就不适宜引用这个成语了。

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害人虫,名叫“蜮”也叫“短狐”或“短弧”。这种东西,形状很奇怪,象鳖,可是只有三只脚。例如《说文解字》说:“蜮,短狐也,如鳖,三足。”《汉书·五行志》说:“蜮……在水旁能射人,南方谓之短弧。”又据《经典释文》和《博物志》等说,蜮,俗称“水弩”,口中生成一条横肉象弓弩的样子,它生在南方水中,听得有人在岸上或水上经过,就口含沙粒射人,或射人影,被射中的,就要生疮,被射中影子的,也要生病,所以又叫它“射工”或“射影”。(一说蜮“以水射人”或“以气射害人”。)

以上传说,当然都是毫无科学根据的,只好算是无稽之谈。不过,所谓“含沙射影”,却是一句生动的成语,用它来比喻用心险恶、暗中伤人,是非常恰当的。我们现在形容间接的诋毁、拐弯抹角的辱骂,表面上似乎在谈论旁的事情,实际上却是恶意的攻击,这种不光明的手法,就叫“含沙射影”。唐代白居易《读史》诗,有“含沙射人影,虽病人不知;巧言构人罪,至死人不疑”等句。凡是不直截了当地明说,而采取以甲指乙的暗示,就叫做“影射”。

其实,古人也未必相信世界上果真有所谓“蜮”。《诗经·小雅》的《何人斯》那一篇中说:“为鬼为蜮,则不可得。”《子华子·晏子》篇也说:“极其回邪,如鬼如蜮”。可见古人是把蜮和鬼并列,把它作为象鬼一样的一种阴谋为害的坏东西而已。所以“鬼蜮”二字,常被连用而为一词。例如南唐陈陶的诗“年丰鬼蜮藏”,元朝方回的诗“群小附鬼蜮”,清朝黄遵宪的诗“鬼蜮实难测”,等等。形容阴谋暗害的卑鄙手段,就叫“鬼蜮仗俩”。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天一生活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iyigo.com/baike/2165.html

(0)
上一篇 2022-11-14 13:33
下一篇 2022-11-14 13:4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