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没人能解答你。
别说是汉乐府,就连词的曲调都没保存下来。中国传统就是朝代更迭时,伴随之的音乐系统也会崩溃。
周秦以后,承接《诗经》系统的,就是汉乐府。前面提到朝代更迭,音乐系统也随之奔溃,到周→汉之间,连诗歌的发展都裹足不前,何况是音乐。直到汉高祖刘邦作《大风歌》、唐山夫人作《房中祠乐》之时,诗歌与音乐才略有复兴。而后,汉武帝建立「乐府」,采纳诗歌诵咏。这也就是「汉乐府」诗的由来。
《汉书丨礼乐志》记载云: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这里便浅略的谈到音调和歌曲。
- 八音:由,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不同质材所制乐器的音调。
- 十九章之歌:这里是指汉乐府的《郊祀歌》十九章
而在汉、晋之间的乐府中,《乐府诗集》记载有清商、平调、瑟调等种类下包含的乐曲;《相合歌辞》也有相合、四弦、楚调等诸曲。
但是问题来了。
- 第一,到现在来看,并没有具体的音调记载流传。
- 第二,汉字的古音发音也是个问题,我曾经听过,郑张尚芳先生用中古音拟音读过《关关雎鸠》,但是没有声调。简而言之就是古音的音调也是不可考证了。
《碧鸡漫志》中提到,西汉时期,古乐府(也就是所谓的汉乐府)开始兴起,到魏晋时期盛行,到隋唐时期消亡,就唐代诸诗人写的乐府,通通都是不能唱的,只是挂了一个「乐府诗」的名字而已。
唐人都不知道怎么唱乐府,何况现在。现在谈古音乐系统,也就是纸上谈兵,考证一下由来、考证一下构成方式。要真个去唱,直接配现代的音乐体系吧,可能还更好听。
乐府发源于秦,在汉武帝手里开始光大,“乐府”是一个官府名称,这个官府主要收集民间一些好的词,再给它们谱上曲子,谱上曲子干嘛?谱上曲子演唱!唱他们干啥?用来祭祀或者聚会时使用!这还划得来搞个专门机构?对,很有必要!古代对礼乐是非常注重的,谁像我们现代的人,丝毫无敬畏之心,无信仰,谁都认为自己本事大的能上天日老鹰!不好意思有点爆粗了😁😁
瞎掰掰了这么多,问题你还没解答呢!别急,我慢慢给你说,于是汉乐府收集这些词就变成了一种文学形式,叫《乐府》又由于汉武让它发扬光大了,所以后世就叫《汉乐府》
乐府根据作品来源分为1.“郊庙歌辞”,这主要是当时有钱的,精神空虚的,一些达官贵人专门做的赞颂歌颂的词,实际意义不深。2.“鼓吹曲辞”这个主要是从北狄流传过来的一些吹奏乐曲。当时以汉人为中心,有北狄,东夷,南蛮,西戎的说法。其实就是收集“外国歌曲的”3.“相和歌辞”这个不得了了,这个比较好,是真正记录民间曲调的,是真正老百姓的,意义深刻,传诵极广!属于当时的民间“流行乐”4.“杂曲歌辞”把其它无法归类的都归到这一类。说到现在,你可能就明白了,《汉乐府》怎么唱?没法唱!因为记下来的都是“歌词”曲子能留传下来的少之又少。所以,以后别这么问,有点不搭调😂😂😂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天一生活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iyigo.com/baike/23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