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楚狂人 ,凤歌笑孔丘”出自于李白的《庐山遥寄卢御史虚舟》。
《庐山遥寄卢御史虚舟》—唐·李白
我本楚狂人 ,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 ,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 ,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 ,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 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 ,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 ,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 ,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 ,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 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 ,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 ,愿接卢敖游太清。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一路南下,于第二年攻陷潼关。唐玄宗仓皇出逃四川,途中命其第十六子永王李磷管辖长江流域。十二月下旬,永王引水师顺江东下,途经九江时,听闻李白在庐山避难,三请李白出庐山,李白应召,参加了永王幕府。
李白到永王幕府以后,踌躇满志,以为可以一展抱负,“奋其智能,愿为辅弼”,成为像谢安那样叱咤风云的人物。随军途中写下了《永王东巡歌》十一首。然而,永王招募李白只是想借用李白的名望为自己招揽人才。他领兵东巡,打着靖难的旗号,实际上是想乘乱夺取皇权,最后兵败身死,李白也被以附逆罪判流放夜郎。
乾元二年(759年),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后,于上元元年(760年)从江夏往浔阳再游庐山时作了这首诗。
“我本楚狂人 ,凤歌笑孔丘”“楚狂”指楚国人接舆。“凤歌”接舆见孔子时唱的凤兮、凤兮,何德之衰?”。这句一开始就用了孔子游楚的典故,孔子曾去楚国,游说楚王。接舆在他车旁高歌:“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嘲笑孔子痴迷为官。李白以楚狂自比,表示了对政治前途的失望,暗示要象楚狂那样游历名山去过隐居的生活。
李白政治失意后,心灰意冷,借对儒家孔子的嘲讽,表明自己要脱离政治仕途,寻求道家潇洒自由的隐逸生活的决心。表现出的是一种政治失意后的消极情绪,以及对黑暗腐败的封建统治者的嘲讽与不屑。
这两句诗是唐肃宗上元元年(七六零),诗人李白被流放到夜狼时,中途赦还,归途中游庐山所作《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的开篇两句。谣,是一种诗体,庐山谣,庐山歌谣。卢虚舟,字幼真,唐范阳(今北京大兴)人,肃宗时任殿中侍御史,故云卢侍御。这首诗从嘲笑孔子奔走求官入手,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了游仙的主题。诗中庐山充满仙气,诗人断绝世情,只想吞服还丹,使三丹田和积如一,实现琴心三叠。表现出李白在人生道路上遭遇重大挫折后,对政治心灰意冷,再无当年那种报国热情。他只想寄情山水,求仙问道,用道家的虚妄思想来掩盖苦闷。的确,李白作此诗后不到两年,便与世长辞。此诗虽然表现李白暮年的悲观情绪,但在描写庐山风景时,他的大气磅礴的风格不减当年,他有声有色的描写,动人心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天一生活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iyigo.com/baike/28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