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功臣又是奸臣在秦王朝发展过程中,不只是李斯一个,只是李斯是没有人制约的一个而已。因为秦始皇的突然离世之故,权力制约突然出现“空档”,致使赵高与李斯合谋,导致秦制崩溃,李斯也成为秦王朝最后一个既是功臣又是奸臣的人物而已。
先做臣勋之臣,再沦乱制之奸,秦历来有之。在秦的发展历史中,不得不提秦昭王时期的穰候魏冉。司马迁在《史记》说到:穰候,昭王亲舅也;而秦所以东益地,弱诸候,尝称帝于天下,天下皆西乡稽首者,穰侯之功也。在秦昭王时期,魏冉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在尽心尽力帮助秦昭王与六国的角逐中占得了主动权的同时,私欲也在功劳中开始渐渐膨胀起来。
公元前284年,秦、韩、赵、魏、燕五国,借齐闵王灭宋吞并宋地而妒恨齐国合纵破齐,为趁机加封及扩大自己在秦国以外的势力,仗着秦国的强势,魏冉不顾秦昭王的名声,私下与魏国协议帮助魏国掠夺宋地的同时,要求魏国以陶邑作为谢礼赠送于他。秦国这块远离国土的“飞来之地”陶邑得手后,魏冉又私调秦军试图攻击魏王要求魏王让出领土扩张魏冉在陶邑的私人领地。魏冉私下让白起攻下当时魏都大梁想把陶邑周边之地全收入以扩张陶邑的范围。结果秦军驻陶邑一部攻进魏都大梁之时却被魏军团团包围于梁囿,后来秦昭王得知后,再诸候讲和才得已解决。
后来,魏冉边为秦拓土开疆的同时,边为自己“打天下”的事屡见不鲜,在罢相与复相之间来回折腾着。秦昭王三十六年,复相后的穰候魏冉“故技重施”仼用客卿灶为秦将想讨伐齐国夺取刚、寿二邑,以扩大自己距离秦国千里以外的陶邑。在军政大权上比秦王更权威,魏冉在多次战争大事上是直接绕过秦昭王命白起出战的秦昭王在位三十多年中,魏冉不光是有臣的能人,又是亲戚,更是背着秦王在背后行使王权、军权、破坏秦国战时法治的大奸臣。《史记.穰候列传》中说:“穰侯之富,富于王室。”可说,如果当时秦昭王没有处理好“穰候魏冉问题”秦国早已易主了。
直到范雎的出现,“穰候魏冉问题”暗流才得已彻底解决。范雎说出了秦昭王多年以来想说却不能说的话,也能帮他做他多以来想做却又不能做的事,将魏冉的贪婪在朝堂上大大方方公诸于众,才让秦昭王在驱逐“四贵”上,做得堂堂正正,朝野心服口服,既不受权臣乱国之害,也不背上“兔死狗烹”之名。
秦始皇在面对这种既是功臣又是奸臣的人问题上,其能力与智慧远不如其曾祖父秦昭王。其曾祖父处理这种既是功臣又是奸臣的人远比秦始皇复杂得多,然秦始皇没能处理,而导致“奋六世之余烈”的秦王朝被权臣操控以致很快崩溃,不得不说是一个永远不可弥补的过错。
这恰恰说明李斯是一个老滑头呀,他无论是跟着谁,首先要保证的是自己的生命安全以及自己的政治前程。
当嬴政担任皇帝的时候,他在嬴政面前,表现的是忠心不二,为秦始皇献策建言。
最终帮助了秦始皇完成了统一的大业。
可以说这时候的李斯,是一个合格的臣子,是大秦帝国真真正正的宰相。毕竟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秦帝国的命运,以及百姓的安危所着想的。
当然李斯是想尽最大的力量来成就大秦帝国,让大秦帝国健康有序的发展下去。因为他深知只有大秦帝国越来越好,才能显示他的能力鹤立鸡群的本领,他才能更加的被秦始皇重用。
李斯的做法也确实得到了回报,因为秦始皇不但给了他宰相之职,而且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李斯的儿子,秦始皇的儿子娶了李斯的女儿为妻。
要知道秦始皇可是千古一帝呀,他选中了李斯为亲家,这确实是李斯莫大的荣幸。
但是,李斯的这一切,都随着秦始皇的去世戛然而止了。
秦始皇是病故在全国大巡游的路途上的,确切的说,他是死在了沙丘宫这个地方。
当时知道秦始皇死的人,只有胡亥,赵高和李斯。
赵高是为了日后的前程着想,所以他萌生了篡改遗照的想法,把本来要立扶苏为皇帝,改为立胡亥为皇帝。
赵高为什么有这种想法呢?
因为胡亥是赵高的学生,只要他这个学生当了皇帝,一定会重用他这个老师的。
至于扶苏,那可是很有才的一个人,若是扶苏当上皇帝,他赵高想要升官发财,根本没戏。
但是,想要办成这件事,毕竟要经过宰相的同意,因为皇帝一死,宰相的威望最高了,宰相又是百官之首,只有宰相说的话,朝廷里的文武大臣才会相信。
毕竟那时候秦始皇是没有指定接班人的。
可是,当赵高来劝说李斯的时候,李斯不但没有同意,还大骂了赵高一番。
赵高最后使出了杀手锏,拿灭李斯全族来说事,李斯最终选择了妥协。
可是妥协下来的李斯还是难逃一死,在他为二世稳定了大局之后,赵高觉得留着李斯没有必要了,他就诬陷李斯谋反,把李斯给灭了族。
李斯这个一代重臣,竟然被奸臣赵高所陷害了,估计再他死的那一刻,他一定后悔合谋赵高篡改遗照的事情了,可是,那时候为时已晚了。
赵高只能在最后落得了一个奸臣的名声,否则,他还是一个很合格的宰相的,可以说是他自己的贪生怕死,害了他的一世英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天一生活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iyigo.com/baike/3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