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要重新强调那句老话:一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功,首先必须是在江湖上的成功。开始,我对这句话还不甚理解。及至经过了许多年的历炼,终于明白了其中的深刻道理。
其实,这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具有准确界定含义的所谓“江湖”的。而且,这江湖也不仅仅限于山林海滨之间。便是在喧哗的城市,阴暗的监狱,僻壤的穷乡,衮衮诸公列坐的高堂,同样有着可以称之为“江湖”的味道。究其实,所谓江湖,其实所指的就是江湖义气。而这江湖义气的真实内涵,就是做人。
一个行走江湖的人,必须讲义气。这不是什么懂得不懂得的问题,而就是做人的实质。
应当说,“江湖”二字是对“在朝”而言的,即由浪迹天涯的、体制外精英形成的群体。古来,江湖散漫而辽阔,各色人等杂处,门派自立,占山为主。由此,各种矛盾和纷争此起彼伏。他们中间,没有政府,没有法律,没有统一的规章,各行其是,独霸一方。尽管如此,正因为大家彼此之间没有统一的章程,为了整个江湖的和谐,为了能够共生和共存,久而久之,江湖上便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汉代的游侠名噪一时,司马迁《史记》中《游侠列传》所记录的郭解流,当为有记载的江湖最早的记录。我以为从那时其,江湖上的规矩就应当大体上成形了。
这个世界是靠各种规矩维持的,生意场上有生意场上的规矩,办公室里有办公室的规矩,官场上有官场上的规矩,邻里之间有邻里之间的规矩,古董行自然也有古董行的规矩。即使是监狱里边,也有监狱里的规矩。我最知道有一个叫林奉的山西人,大个子,身强力壮,因为诈骗被抓进了看守所。他自知难逃珐网,琢磨着逃跑。开始,他吞了一根筷子,以为这样就有机会趁去医院看病的时候逃跑。想不到人家看守所医务室的医生早有办法,很轻松地就用一把大镊子把筷子取出来了。计谋失败,很没面子,这家伙就开始绝食,一直绝了十多天,看守所里的所长、管教想尽一切办法,什么好言相劝,许诺帮他请律师,承诺上报他的表现时写得最好,吞筷子的事情避口不提。最后,甚至使出了用牛角硬往他嘴里灌牛奶的招术。奈何人家膀大腰圆,搞不动他,眼看过了十多天了,这家伙死抗硬顶,就是不吃。实在无可奈何了,所长找到一个在整个看守所威望最高的在押人犯“师傅”,让他出面去劝劝林奉。这个师傅进去后,不过一刻钟时间,所长便通过监控屏幕惊讶地发现,这个死顽固正在狼吞虎咽地吃着一大碗方便面。至于这位师傅到底用了什么办法,所有的干警都大惑不解。后来,问其到底跟林奉说了些什么,这个师傅轻描淡写地说:你们管教有管教的规矩,在押的人犯也有人犯的规矩。我进去后只是问他认识不认识我,知道不知道我。然后,又告诉他是所长让我来劝他吃饭的,这个面子你给不给——如果给了,我谢谢你。如果不给,我马上走人。就这样,他就马上起来吃东西了。至于你们常用的什么监规之类老办法,在他那儿根本没用。
说白了,这就是监狱中的江湖规矩。林奉可以得罪政府,可以得罪管教,可就是不敢得罪师傅所代表的所谓江湖规矩。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功,靠自己单打独斗是根本不可能的。我党能够得天下,首先就讲究江湖上的规矩。百万雄师过大江时,为什么那么多民工推着小车,抗着麻袋,撑着小船,冒着枪林弹雨支援渡江的大军,就因为他们认为这只队伍是好人,是为老百姓的。
“江湖“的用语,最早是出自庄子大宗师里“不如相望于江湖”,指的是三江(荆江、松江、浙江)五湖(洞庭湖、太湖、鄱阳湖、青草湖、丹阳湖),
后来成为佛教里的常用语,把云游四海的僧人称为“江湖人”。
江湖还有别的意思,像禅士如果散居于名山大刹之外,居于畔湖边自己参究的,也称为“江湖人”。
或者,一般隐士之居,也可叫“江湖“,如汉书之“甚得江湖间民心“,范仲淹《岳阳楼记》说:“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由此可看出,在早期,“江湖”是很好的字眼,它象征着一种自由追求真理的态度,“江湖人”也是很好的字眼,是指那些可以放弃一切,去探究生命真相的人。
随着时间的流逝时间的流逝,人们思想的变化,“江湖“在民间成为了通俗的称呼,浪迹于四方谋生的人,称为“走江湖”、阅历丰富的人称为“老江湖”、而以术敛财的人叫“江湖郎中“。
“人在江湖,身不由已。”只是一个借口罢了!
为人处世,江湖风险,似乎不可避免的,但是在同一江湖里,有人能自清自爱,有人则随浊随堕,完全是个人的选择,“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只是一个借口罢了!
《韩非子》里说:“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如果心里有明白的向往,而还继续混浊,当然会有矛盾、冲突与挣扎了。
告诉人们,即使身在江湖,也要了解江湖真实的意涵。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江湖实不可畏,怕的是自己一直随浊随堕下去!
我们最好是安住自己的心,时刻一心向往着,真理、正义、美好、善良、光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天一生活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iyigo.com/baike/33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