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明孝陵只有两次面临被盗掘的危险,一次是太平天国,另外一次是日本侵华后南京沦陷。
朱元璋从即位后,就开始为自己修建陵寝,前后用了25年的时间,长年在施工现场的军民有10万人,大家可以想象其工程的浩大。经过先进仪器探测,明孝陵的地宫面积4000多平方米,足足是万历定陵地宫面积的三倍。
而且明孝陵也采取了多种防盗手段。
别人的陵墓是从地面向下挖掘,朱元璋的陵墓是把独龙阜这座石头山中间挖空了,也就是说陵墓周围全是石头。
陵墓上方又铺上了厚厚的雨花石,只要有人挖洞,雨花石就会把洞自动填满。
一般皇陵的地宫墓道都是笔直的,朱元璋陵墓的墓道是弯曲的,而且还一反常规的偏离了陵寝的中轴线,这样即便有人挖穿了石山,也找不到墓道所在。
防范措施如此强悍,一般的盗墓贼只能望山兴叹了!能对明孝陵产生威胁的,也只有孙殿英之类的手下有成规模大部队的人。
明朝开国太祖的陵寝自然是百般防护,不会出现丝毫的疏忽。满清入关后,为了收汉人之心,也是对明孝陵礼敬有加,康熙和乾隆两代帝王都曾数次拜谒,假惺惺的收买人心。民国革命曾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原本就是脱胎于朱元璋的当年驱除蒙元的口号,民国政府毕竟不是土匪,绝不会挖了朱元璋的坟。
历史上,明孝陵建成后,只有两个时期,被盗风险比较大。一个是太平天国事情,另外一个就是日军侵占南京之时。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据说有两个和明孝陵相关的举动,一个是太平军砸了明孝陵的地上建筑物,另一个是洪秀全参拜明孝陵。我认为太平军没有动朱元璋的陵墓,很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技术不行挖不动,二是要保持形象,争取汉族人民的支持,三是一直忙着内斗和防御清军,没时间挖坟掘墓。总之,明孝陵躲过了洪秀全的荼毒。
再说日军侵占南京时期。史料上一直没有日军挖局皇陵的记录,北京的明清两代帝王陵墓也没有被日军挖掘。我分析也有两个个原因。首先还是惺惺作态收买人心。要知道,日本可是打算在中国安家的,挖坟掘墓的事尽量不做为好,其次,南京汪伪政权成立,毕竟还要给几分面子。
无论如何,明孝陵经历了600多年的风雨,地下建筑依然完好无损,这不仅是朱元璋的幸运,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是件幸事!
盗墓贼不敢盗朱元璋墓,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盗墓贼在时间上没有下手的机会
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在整个明朝,盗墓贼想要盗掘皇陵根本没有可能。清兵入关后,清政府为了宠络民心,不仅没有损毁朱元璋墓,还对其进行保护,这一时期盗墓贼也没有机会。
而洪秀全、孙中山在南京建立政权后,朱元璋墓仍旧被保护起来。老蒋时期,南京又成了民国政府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盗墓贼同样无法下手。
二、盗墓贼未能掌握和确定朱元璋墓的真实地点
朱元璋出殡时,为了迷惑盗墓贼,除了广为流传的 “十三城门出棺材”,民间一直流传朱元璋的墓可能在三个地点。一是明孝陵,二是朝天宫,三是中山门外前湖。
明孝陵所处的位置原是开善寺,朱元璋看到巍巍钟山云雾缥缈,紫气上升,气象万千。而开善寺地处钟山的独龙埠、玩珠峰,气势雄伟, “ 独龙玩珠”符合帝王真龙天子象征。而且玩珠峰北依主峰,就象一座天然巨大陵寝。因此,朱元璋下旨迁移开善寺,在这里建造陵墓。朱元璋入葬后,为了守卫明孝陵,按明朝军制设 立 “ 孝陵卫 ”,驻守军队多达万人。
朝天宫是金陵宝地。吴王夫差在朝天宫建立了冶城,据说朱元璋决定秘密安葬在朝天宫古井下,是想借古今之瑞气,又能防止后世盗墓。
中山门外前湖,原是燕雀湖的一部分。燕雀湖绝大部分填实后,修建了皇宫。剩下前湖和皇宫一道城墙之隔。因朱元璋留念皇宫,死后就葬在中山门前湖水下。
三、盗掘朱元璋墓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以明孝陵为例,从洪武十四年开始营建,由中军都督府佥事李新主管,征集十万人历时三载才告竣工。以这样的规模,不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根本不行。而中山门外前湖要求水下作业,朝天宫则在古井下,其难度同样不低。
因此,不仅盗墓贼不敢盗取朱元璋墓,诸多的因素也制约了盗墓贼,让其不敢轻举妄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天一生活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iyigo.com/baike/41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