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其中就有用漫画的形式表现相互来的方式。其中漫画又有普通漫画和条漫之分,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暗示、影射的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或画面组,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常采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具有较强的社会性,也有纯为娱乐的作品,有较强娱乐性,娱乐性质的作品往往存在搞笑型和人物创造型。近年的作品主导一般为日本漫画和美国漫画。
漫画是绘画艺术的一个品种,它常用夸张、比喻、象征、拟人、寓意等手法。直接或隐晦、含蓄地表达作者对纷纭世事的理解及态度,是含有讽刺或幽默的一种浪漫主义的绘画。它同其他绘画的主要区别在于独特的构思方法和表现手法。它具有讽刺与幽默的艺术特点以及认识、教育和审美等社会功能。
漫画可以把古今中外的人物同时邀集到一起,让他们在一个画面上演出奇异怪诞而又意蕴深邃的喜剧。它不受时空观念的限制,人与物之间也可以对话,不同质、不同类的事物可以嫁接、杂交,可以借物喻人,借古喻今,可以人神交游,幻想与现实同存,从而使画面产生幽默、诙谐、怪诞、风趣的艺术效果。
漫画可以把各种绘画的形式、技法拿来为己所用。在绘画工具和物质材料的使用上没有专一的选择,在造型手段上也没有什么限制。使用毛笔、钢笔,借用木刻、油画、剪纸、拼贴、中国画等手段来绘制都可以,这主要取决于作者自己的特长以及内容、用途的需要。漫画中的人物造型大都夸张变形,可繁可简,背景视内容需要,可有可无。如果一幅画面表达不了,还可以画成多幅的;要是情节较多,还可以画成连续的。
1925年上海《文学周报》连载了丰子恺的画,该刊主编郑振铎把丰子恺这种独特风格的画定名为“漫画”,从此“漫画”一词开始在中国流行。不过,日本的漫画家片寄贡写了一本《日本近代漫画史》,提出漫画二字是从《漫画随笔》这本书上来的,书中说有一种鸟叫漫画鸟,终日求索不停,“漫画”二字由此而来。但这个有关漫画鸟的寓言又出自我国宋代洪迈的《容斋随笔》,可见日本的《漫画随笔》引用了宋代洪迈的这篇寓言,后来又借用了漫画鸟这一名字命名了漫画。
实际上郑振铎、丰子恺是把“漫画”一词再引回了中国。不过还有另一种说法,据《新闻研究资料》的《“漫画”探源》一文说:1904年2月26日创刊的《警钟日报》每隔几天就刊登一幅漫画,从1904年3月27日起又以“时事漫画”四个显著的大字为题,陆续在第四版连载漫画。可见我国现代漫画的产生尚在20世纪初,最早的漫画载体是报纸,而不是文学期刊。《警钟日报》使用“漫画”一词要比《文学周报》刊载的“子恺漫画”早21年。
而条漫是在四格漫画的发展下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漫画体裁。顾名思义条漫就是一条横的或竖的小漫画(为了阅读上的方便一般都是竖的)。一般情况下条漫在内容上继承了四格漫画的风格也是文图结合。由于没有格数的限制条漫的篇幅可以更长,所以其在故事情节上略微细致化。
条漫是由漫画衍生而来的,而漫画又是由影视分镜衍生而来的,说到底,他们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要说起其中的关系,不得不提一个词:分镜头。其实传统漫画和条漫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分镜头的不同。
条漫的根本优势就是顺应了手机阅读习惯,使得读者能更快速的从手机图片里面获取更多的信息量,这个信息包含新闻,小知识,以及最需要的小说型的剧情。
因为要加快输出图片内容,所以条漫的分镜其实做了很大的简化,最突出的就是对背景的弱化,取而代之的就是对白的增加,所以当你在看条漫的时候也许经常会看到几个角色都是切半身镜头对话来对话去,即使中间有景物的交代,那也是简单几笔。而且基本不考虑分镜理论里面的机位,轴线等基础原则。
当代传统漫画是脱离于电影分镜的一种艺术形式,早期优秀的漫画作品比如七龙珠,灌篮高手,都会遵循一定的影视分镜理论,对镜头的衔接更为规矩和严谨,同时漫画的张力也比条漫要强很多,阅读一部优秀的漫画不亚于看一场惊心动魄的电影。
最开始关注条漫的时候,其实我对是它不齿的…因为条漫的创作形式其实是一种漫画偷懒的结果,它更注重故事的推进,而很多基本上只注重情结的推进,所以读者在看条漫的时候更趋近于读一篇小说,对画面角色的映像也会弱化…条漫更代表着投机取巧和快餐文化。
不过后来接触多了条漫,发现其中也不缺乏优秀作品,他们的故事确实讲得生动诙谐,而且更新速度很快…其实这不正迎合了当下人的生活快节奏,时间的碎片化利用?而且对于新形式的艺术方式,还是要多包容以及多去完善,而不是一味的抵制。
总之,没人要问我条漫和漫画的区别,简单说都是食物,只是口味不同,而且条漫是新品种,喜不喜欢,还得看个人口味,同时最主要的是做菜的人用心,味道好的厨子不怕没有吃客~
加油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天一生活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iyigo.com/baike/9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