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为什么杀官,明朝的皇帝为什么不大肆杀内阁

唐朝宦官可以废立皇帝理由很简单,宦官掌握军权。唐朝安史之乱时,唐肃宗对手握重兵朝中武将和各地藩镇将军失去信任,他将朝廷中央禁军指挥权交给宦官李辅国,这也是第一位掌握禁军宦官,冲刺开始宦官掌控中央禁军。到了中晚唐,宦官掌握禁军成了惯例,于是皇帝废立生死刘掌握再宦官手里,唐朝中后期大多数皇帝都是宦官拥立的,当然也有很多皇帝直接死于宦官谋杀与迫害。 明朝出现过很多著名大太监如王振刘谨魏忠贤,但是他们都没能够废立一个明朝皇帝,反而明朝皇帝想要诛杀他们易如反掌,甚至只要一个纸条就能要了大太监的命,为什么?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明朝太监始终没有完全掌握禁军指挥权,这些太监不过就是依附在皇帝身上爪牙,没有皇帝支持,他们什么都不是。顺便说一下明朝太监权利发展史。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吸取很多前朝灭亡经验教训,为了巩固明朝统治他诛杀有造反能力文臣武将,为了防止外戚干政朱元璋让后世子孙只能娶平民女子为皇后,设立卫所防止藩镇割据。为了防止太监乱政,朱元璋亲自手书太监不得干政立于宫门内。明朝太监开始得势起于靖难之役,朱棣通过勾结南京宫内太监获得绝密情报,得知南京空虚情报,一举打垮了建文帝,夺取帝国最高统治权,朱棣对太监感恩戴德,开始重用他们。随着明朝文官实力崛起,明朝皇帝面临压力越来越多,明朝皇帝需要一定势力对抗文官集团。到了宣德皇帝,为了更好的利用太监,宣德皇帝开始允许教太监识字。王振就是这个时候进入皇宫。随着宣德皇帝年级轻轻就驾崩了,年幼的明英宗无力控制朝廷,作为识字太监王振便登上历史舞台,最终导致了土木之变,明朝从此由盛转衰。明武宗时太监刘谨权利很大,传说北京有两个皇帝,一个朱皇帝,一个刘皇帝,不过最终刘皇帝被朱皇帝轻轻松松凌迟处死了。明朝后期最牛逼太监魏忠贤登场,号称九千岁,权倾朝野,到他无力阻止崇祯继位,最后被崇祯解决,在流放路上绝望自杀。纵观明朝太监权利,主要就是替皇帝披红也就是批改奏折,其次就是掌握特务机关东厂西厂锦衣卫指挥权,这些权利都是皇帝授予他们的,皇帝也可以随手收回,再牛逼太监也很难有讨价还价余地。明朝太监主要作用就是替皇帝对抗日益强大文官集团,太监就是皇帝手套,利用太监杀死那些不听话大臣,等太监官愤民愤太大再抛弃杀死。崇祯不明白这些道理,一味偏信文官集团,疏远太监,没有太监集团制约文官集团,文官集团上下齐手,把明朝财税掏空,直到死崇祯才恍然大悟,说天下文官皆可杀。

题主的意思是宦官吧,也就是宫里的那些大太监。

反问一下,为什么不能说杀就杀呢?势力再大的宦官,在皇帝眼里也只是家奴,喜欢的时候多给点,不喜欢的时候打杀也很容易。

不只是唐朝和明朝,很多朝代都有势力非常大的太监,但这些太监之所以能有势力,是因为皇帝相信他们,所以让他们代掌高位。

皇帝天然的防备着大臣们,因为有可能被篡夺帝位,但太监身体残缺,这就注定了太监不可能夺位——没有哪个朝代的大臣和平民百姓会接受一个太监做在龙椅上,太监只能依靠皇帝!

明朝皇帝为什么杀官,明朝的皇帝为什么不大肆杀内阁图1

至于说权势,太监无后,再大的权势对于他们来说也只是暂时的,因为无法传继下去,就不能够形成以某个姓氏为首的小团体,无法长期对抗朝廷。

所以和大臣比起来,皇帝更愿意相信太监,因为他们的威胁性要小得多,而且皇帝和太监的相处时间远远超过大臣们,从感情上也会更相信太监。

还有一个需要指出的地方在于,对于普通大臣来说,想要获得更高的权势一方面要自己做出功绩,另一方面来自于皇帝的信任。

但太监以服侍宫里那些贵人们为主,他们不需要做出什么于朝有功的事儿,也没人指望他们去做,他们根本就没有管理国家的权力和义务。如果皇帝不要他们了,他们就没有任何机会。

因为一切来源于皇帝,所以当皇帝不想给的那一天,想收回也很简单。而且所有文臣武将都会站在皇帝这一边,没有一个臣子会喜欢太监干政!

其实这也正是皇帝喜欢用太监的原因,容易控制。

明朝皇帝为什么杀官,明朝的皇帝为什么不大肆杀内阁图2

但有时候也会玩出火,比如正德皇帝。

那时有八个太监深得他的信任,被称为八虎:刘瑾、张永、谷大用、马永成、丘聚、罗祥、魏彬、高凤!这些人也不全是坏的,刘瑾受人唾骂,高凤的声誉就比较好。

可正德皇帝受了刘瑾等人的引诱,整日沉迷于玩乐,没多久把身子玩垮了,31岁就去世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天一生活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tiyigo.com/lifes/35784.html

(0)
上一篇 2023-07-16 15:00
下一篇 2023-07-16 15:09

相关推荐